•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施舍典故(关于高贵的施舍的故事)

施舍典故(关于高贵的施舍的故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04 11:04 浏览:1 次

1.关于高贵的施舍的故事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还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滚动两下,终于伏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动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凭力气挣得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的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我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

我噘着嘴说:“那就不搬要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就不一样了……”

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的贝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他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一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文:杨汉光

2.古代施舍别人获得好处的事例

鲁国有一道律法——凡是有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者,自己垫钱将其赎回,可从鲁国领取赏金报酬。

很多被人当做牛马使唤的鲁国人奴隶因此而获救。

子贡也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去接受赏金,鲁国上下听说这件事后纷纷称赞他重义轻财。子贡也觉做了善事而不求财物回报是更高的善举,因此十分得意。

他的老师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却十分生气,对子贡说:“你作这件事实在愚蠢啊!”子贡既委屈又疑惑,不懂孔子为何骂他。孔子说:“你仍然不明白道理啊。你只看到了现在,却看不到未来。只看到了眼前方寸,却看不清大局整体。让我来告诉你失误之处吧。鲁国人被人赎回,赎人者领取应得的酬报,这是平衡的规矩道理。奴隶获救,救人者也被人称赞,也能得到应得的酬劳。现在你把它打破了,日后人们赎回奴隶,若领取赏金,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被当做贪财之人。若不领取赏金,虽然会得到称赞,但却会白白蒙受金钱损失,鲁国富翁少,平民多,许多平民是难以承担这些损失的。这么一来,救了奴隶后,要么被人嘲笑,要么自己蒙受损失。长此下去,大家恐怕都会故意对受苦的奴隶视而不见,谁愿意再去救人呢?

子贡听完,羞愧不已。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的人很感激,要送一头牛给他,子路收下了。

孔子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说道:“从此之后,再见到溺水的人,必定人人奋力相救。”

3.嗟来之食的意思和典故,必采纳

嗟来之食

出处:《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释义: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国内民穷粮缺。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活着的人也饿得奄奄待毙。

这时,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想发点“善心”。每天一早,他便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便可施舍给他们,以显示他的“仁慈”。

一天,黔敖又坐在路旁的车子上,等着有人经过。正在这时,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走了过来。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眯着眼睛,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身体十分虚弱。黔敖看到后,认为显示自己“仁慈”的时候到了,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老远地、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

他一心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感谢他的好意和慷慨。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饿汉抬起头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你以为一个人为了食物,就会抛弃自己的尊严,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吗?你还是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说完,那饿汉扭头就走。最后,他终因饥饿而死于路旁。

4.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

《嗟来之食》是一则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位有志气的灾民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粮食而饿死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一年,齐国出现了大饥荒,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人.富人黔敖好心赈济灾民,在路边摆设了食物.有一个人饿得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黔敖大声冲他吆喝说:“喂!吃吧!”没想到那人却瞪视着黔敖,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后来,虽然黔敖赔了礼道了歉,可那人直至饿死也没有吃黔敖施舍的饭食.有学问的曾子认为这个灾民太固执了.他说:如果别人不客气地招呼你,你可以走开,但当别人已经道歉时,就应该吃了.。

5.求圣经中有关施舍的规定及实例

首先关于施舍,马太福音6:1-4节 提摩太前书6:181楼已经提到了

罗马书12:8 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哥林多前书9: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藉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总之,圣经里关于施舍总是提到要甘心乐意,这样才能和神心意。

关于奉献旧约玛拉基书3:10 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

这里提到我们要十一奉献,但是新约使徒保罗在罗马书里教导我们罗马书12:1-2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这里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全人全心的奉献给神,凡事为神而活,在各样的位置上荣耀神的名,这是新约里面奉献的观念。

其实关于奉献,我们所有的都是神所赐下的,就像约伯记里面约伯说的,我即赤身出于母腹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所以我们不当应将当纳的十分之一交给神,更应当在凡事上事奉我们的主,我们的神,希望你能够明白。

施舍典故

相关推荐:
  • 找茬(找茬是什么意思)
  • 蚕月典故(《诗经•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斲蚕月指夏)
  • 情诗(可以用来写情诗的典故)
  • 心无二用典故(狐死首丘的含义典故)
  • 彭的历史典故(关于姓彭的故事与历史和现状有多少人姓彭)
上一篇:蔡旻佑怎么读_字学习 下一篇:有没有伤感的句子_说说精选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仙境典故(请教一个魏晋时期有记载的仙境故事,大体是两个人上山误入仙境,)
暖暖愚人典故(下面哪个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愚人典故)
没有一个在深夜哭泣的人不足以谈论他的前任
宥的历史典故(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
成功人士典故(5个成功人士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7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