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子陵(找关于严子陵的典故)

子陵(找关于严子陵的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04 12:23 浏览:1 次

1.找关于严子陵的典故

严光,字子陵。

他在少年时代,与汉光武刘秀是同学。别的学问不说,单从文学词章的角度来讲,严子陵高到什么程度,已无可靠的资料可寻。

但是,看刘秀--汉光武的少数文章词藻,的确很不错。在刘秀做了皇帝以后,唯独怀念这位同学,到处查访,希望他来一见,就可想见严光的深度,并不简单。

也许他也是一个在当时局势中,不作第二人想的人物。但是他也深知刘秀不简单,这个位置已属于刘秀的,他就悠游方外,再也不想钻进圈套了。

因此他就反披羊裘,垂钓在浙江桐庐的富春江上。这种作风,大有近似老子所说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囗囗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后来,他虽然也和当皇帝的老同学刘秀见了面,而且还在皇宫里如少年时代一样,同榻而眠,过了一夜,还故意装出睡相不好,把脚搁在刘秀的肚子上睡觉,似乎又目无天子。总算刘秀确有大度,没有强迫他作官,终于放他还山,仍然让他过着悠游自在,乐于江上垂钓的生涯。

因此相传后世有一位上京考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的钓台,便题一首诗说:“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这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的对比写照。但是相反的,后人有对他作极其求全的批评说:“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这又是何等严格的要求,他是说,严子陵反披羊裘去钓鱼,分明是故意沽名钓誉,要等汉光武来找他,用此为求成名的手段。

如果真想逃名避世,当时只着一般渔人所穿的蓑衣斗笠去钓鱼,谁又知道富春江上多了一位渔人便是严子陵呢!那么,当皇帝的同学刘秀,岂不是永远也无法找到你吗?因此他批评严光是有意弄噱头,求虚名,而非真隐的诚意人物。 如照这种严格的要求隐士、高士、处士的标准来讲,凡是被历史文献所记载,为人世所知的人物,乃至神仙传记或佛门中的高僧,也都是一无是处的。

宋代的大诗人陆放翁便说过:“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自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平庸一生,名不见于乡里,终与草木同腐的,或者庶乎近焉! /z/q657888071.htm。

2.找关于严子陵的典故

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严光于是隐名换姓,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

刘秀思贤念旧,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怀疑那就是严光,即遣使备置安车、玄纁,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

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将书简扔给送信的人。

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办事可就要身首异处了。”

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奏刘秀。刘秀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

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刘秀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刘秀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刘秀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一次,刘秀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

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刘秀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后授谏议大夫,严光不肯屈意接受,于是归隐富春山(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41年),朝廷一次征召他,严光仍不就。

严光八十岁时,在家中去世。刘秀倍感哀伤,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 ,墓在陈山(客星山)。

扩展资料: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子陵-典故。

3.子陵 周郎顾

这个曲子叫作“金子陵”

由台湾的阿轮作曲谱曲并演奏的

是霹雳原声

子陵 周郎顾

绿绮轻拂刹那玄冰破,

九霄仙音凡尘落,

东风染尽半壁胭脂色,

奇谋险兵运帷幄;

何曾相见梦中英姿阔,

扬眉淡看漫天烽火,

谈笑群英高歌剑锋烁,

缓带轻衫惊鸿若;

浅斟酌,影婆娑,

夜阑珊,灯未缀,

丈夫处世应将功名拓,

岂抛年少任蹉跎;

江东美名卓——伴,当世明君佐,

豪情肯掷千金重一诺,

奏——

一曲舞纤罗;

君——

多情应笑我,

且挽兰芷步阡陌;

何曾相见梦中英姿阔,

扬眉淡看漫天烽火,

谈笑群英高歌剑锋烁,

缓带轻衫惊鸿若;

江东美名卓——伴,当世明君佐,

豪情肯掷千金重一诺,

奏——

一曲舞纤罗;

君——

多情应笑我,

且挽兰芷步阡陌;

晓寒轻,晨光朔,

残红翩,双影落,

更深红袖添香闻桂魄,

漏尽未觉风萧索;

弹指樯橹破——忆,千年竟如昨,

而今空余故垒江流豁,

展——

文武定疆廓;

惜——

星陨似流火,

风云散聚任评说;

大江东去千古浪淘过,

乱世尘灰转眼没,

帅将鸿儒只堪载轩墨,

从何阅尽纤豪错,

才俊风流傲三国……

4.《严光》 严光,字子陵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黙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译文】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很有名,与光武帝同在太学学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到,安排在京师护卫军营住下,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叫带回信给侯霸。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这些东西你可全掌握了。”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严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说:“严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有次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不肯屈意接受,就在富春山过着耕种生活,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征召他,没有去。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子陵的典故

相关推荐:
  • 找茬(找茬是什么意思)
  • 蚕月典故(《诗经•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斲蚕月指夏)
  • 情诗(可以用来写情诗的典故)
  • 心无二用典故(狐死首丘的含义典故)
  • 彭的历史典故(关于姓彭的故事与历史和现状有多少人姓彭)
上一篇:贮蓄的意思(贮蓄的意思和含义) 下一篇:202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汉中典故(有关汉中的历史典故及成语故事小结)
梅仙典故(梅仙大帝的来历)
暖心典故(有哪些暖心,感人的故事)
袁绍典故(三国演义袁绍的典故)
杜甫登楼典故(《登楼》运用典故是什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