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也说“升堂入室”,谓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这个成语蕴含着古人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或是进入人们的家里,就显得有些粗鄙了。
典故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擅长弹瑟。一次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并不符合儒家中正温柔的礼乐追求,孔子给予纠正并表扬他:“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已经有一定成就,但没达到最高境界。”
《三国演义》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司徒王允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坐不安席。
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进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
是夜允听良久,喝曰:“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惊跪答曰:“贱妾安敢有私!”允曰:“汝无所私,何夜深于此长叹?”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隐匿,当实告我。”
蝉曰:“妾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
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
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允以杖击地曰:“谁想汉天下却在汝手中耶!随我到画阁中来。”貂蝉跟允到阁中,允尽叱出妇妾,纳貂蝉于坐,叩头便拜。
貂蝉惊伏于地曰:“大人何故如此?”允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董卓有一义儿,姓吕,名布,骁勇异常。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先将汝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汝于中取便,谍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
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貂蝉曰:“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
妾自有道理。”允曰:“事若泄漏,我灭门矣。”
貂蝉曰:“大人勿忧。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允拜谢。
古 次日,便将家藏明珠数颗,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顶,使人密送吕布。布大喜,亲到王允宅致谢。
允预备嘉肴美馔;候吕布至,允出门迎迓,接入后堂,延之上坐。布曰:“吕布乃相府一将,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错敬?”允曰:“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
允非敬将军之职,敬将军之才也。”布大喜。
允殷勤敬酒,口称董太师并布之德不绝。布大笑畅饮。
允叱退左右,只留侍妾数人劝酒。酒至半酣,允曰:“唤孩儿来。”
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布惊问何人。
允曰:“小女貂蝉也。允蒙将军错爱,不异至亲,故令其与将军相见。”
便命貂蝉与吕布把盏。貂蝉送酒与布。
两下眉来眼去。允佯醉曰:“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
吾一家全靠着将军哩。”布请貂蝉坐,貂蝉假意欲入。
允曰:“将军吾之至友,孩儿便坐何妨。”貂蝉便坐于允侧。
吕布目不转睛的看。又饮数杯,允指蝉谓布曰:“吾欲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布出席谢曰:“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报!”允曰:“早晚选一良辰,送至府中。”
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少顷席散,允曰:“本欲留将军止宿,恐太师见疑。”布再三拜谢而去。
过了数日,允在朝堂,见了董卓,趁吕布不在侧,伏地拜请曰:“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舍赴宴,未审钧意若何?”卓曰:“司徒见招,即当趋赴。”允拜谢归家,水陆毕陈,于前厅正中设座,锦绣铺地,内外各设帏幔。
次日晌午,董卓来到。允具朝服出迎,再拜起居。
卓下车,左右持戟甲士百余,簇拥入堂,分列两傍。允于堂下再拜,卓命扶上,赐坐于侧。
允曰:“太师盛德巍巍,伊、周不能及也。”卓大喜。
进酒作乐,允极其致敬。天晚酒酣,允请卓入后堂。
卓叱退甲士。允捧觞称贺曰:“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
太师功德振于天下,若舜之受尧,禹之继舜,正合天心人意。”卓曰:“安敢望此!”允曰:“自古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卓笑曰:“若果天命归我,司徒当为元勋。”
允拜谢。堂中点上画烛,止留女使进酒供食。
允曰:“教坊之乐,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应。”卓曰:“甚妙。”
允教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舞罢,卓命近前。
貂蝉转入帘内,深深再拜。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蝉也。”
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正是:“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卓称赏不已。
允命貂蝉把盏。卓擎杯问曰:“青春几何?”貂蝉曰:“贱妾年方二八。”
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起曰:“允欲将此女献上太师,未审肯容纳否?”卓曰:“如此见惠,何以报德?”允曰:“此女得侍太师,其福不浅。”卓再三称谢。
允即命备毡车,先将貂蝉送到相府。卓亦起身告辞。
允亲送董卓直到相府,然后辞回。古 乘马而行,不到半路,只见两行红灯照道,吕布骑马执戟而来,正与王允撞见,便勒住马,一把揪住衣襟,厉声问曰:“司徒既以貂蝉许我,今又送与太师,何相戏耶?”允急止之曰:“此非说话处,且请到草舍去。”
布同允到家,下马入后堂。
出自:《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原文: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赏析: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
“朱雀 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
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
如今旧世 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
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 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
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完璧归赵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示例】: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歇后语】:蔺相如护璧使秦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英文】:return something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
【日文】:物(もの)がもとのまま持(も)ち主(ぬし)の手(て)にもどる
【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故事大意是: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人们都裸露着身体,所以,这个地方人称“裸乡”或“裸国”。
一次,兄弟二人去裸乡经商。弟弟说:“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则衣匮粮缺。
今日我们来到了裸乡,这里没有佛法,是道德比较落后的地方。我们前往这里,和他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应该入乡随俗(原文作‘入国随俗’),进退要遵循对方的规矩。和他们相处时,心态要柔和,语言要谦虚。
只有匿慧扬愚,才能不枉此行啊。”哥哥说:“礼教不可亏。
我怎么会因为他们裸身,就放弃我的礼教呢?”弟弟说:“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我们的礼教道德啊!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正的。这就像黄金外表涂了一层铜一样。
再说,这仅是权宜之计。我们还是一起进去吧!”哥哥说:“还是你先进去看一下,之后回来告诉我具体情况。”
弟弟答应了。十天后,弟弟返回来告诉哥哥:“必须要遵循当地的习俗。”
哥哥听后勃然大怒:“畜生!这哪还象人啊!你这样做,我偏不这么做!”于是弟弟又回到裸乡。他随从于那里的风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国王很喜欢他,国民也非常敬重他。国王以高价购买他的商品。
哥哥乘着车也来到了裸乡,但他执意坚持礼教,指责当地人这里不对,那里不行,违背了民心。国王非常生气,国民也特别讨厌他。
有人还抢了他的商品,赶他出国。后经弟弟求情,才免于更大灾难。
二人辞别裸乡的时候,裸乡的人民夹道欢送弟弟,却痛骂哥哥。哥哥大怒,非常恨弟弟,心想:他们和你有什么亲,同我有什么仇?闹成这样,肯定是他们听信了你的谗言。
于是对弟弟说:“至今以后,我世世代代和你势不两立!”弟弟怆然泪下,说道:“愿我世世代代都能学到佛法,恩德普济众生!即便遇到象哥哥这样的人,也不违背我的誓愿!”自此以后,哥哥对弟弟很不好,弟弟却仍然帮助他。这个故事是劝化学人应象弟弟那样修习柔和忍辱度的。
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王子敬(即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其全文或为:
“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如入山阴道上”准确的说法或应为“如行山阴道上”,一般用来比喻一路上景色优美、看不胜看。 后也用其下句(应接不暇)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贤文”出自汉初名将李广,李广是著名的骑射能手。
唐朝诗人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就是描写李广将军的神力把箭射入石头中的故事。李广从汉文帝时入伍起,经过景帝,至武帝时代,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斗。
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南侵,在边境地区骚扰。匈奴兵都精于骑射,来去不定,出没无常,很难对付。
李广屡次领兵,深入敌阵,一生身经70多次战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单于也很敬畏李广的威名。可是汉朝始终没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击他,在他60多岁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当时全军将士,个个痛哭失声,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都不禁流泪。 唐代学者颜师古是这样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也会自然地踏出一条路来,这是因为桃李是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香甜的果,在为人们默默地服务,所以用不着吹嘘,人们自会欢迎它们。
做事力求实际,不尚虚声,就叫“桃李不言”。
因为罗马(Rome)是古罗马帝国的首都,每天都有很多对罗马感兴趣的外地人到罗马参观访问。
而外地人到了罗马呢,因为对罗马当时西方最大的都市的繁华和高度文明感到敬佩羡慕就会模仿罗马人说话的方式,做事的行为,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用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来表达入乡随俗了。古罗马帝国作为古时西方文明象征出典了很多成语,比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表示伟大的工作工程都需要长时间努力)还有"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以及"Fiddle while Rome burns"("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还在那里消磨时间或者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等等。
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于《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