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改对联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有年春节,他为了 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
他 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 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 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 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李廷彦作诗 宋朝,有个叫李廷彦的人,喜欢阿谀逢迎,特地写了首诗献给 上司。这首诗又长又臭,他在诗句对偶上冥思苦想,几经琢磨,直到 认为诗意已尽,才诚惶诚恐地献了上去。
那位上司读诗后,无限感慨地对他说:“你的生活遭遇真不幸, 实在叫人同情。”上司又问起他遭逢不幸的事,他连忙跪下赔罪道: “我诗句里的‘舍弟江南殁’确有其事,下一句我写不下去了,为了 对偶工整,只好让我健在的哥哥做替死鬼,让他暂时死在塞北。
‘家 兄塞北亡’是我编出来骗老爷的,下官罪该万死,务求老爷恩恕。” 忘记一顿饭 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招待。
到了 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
主人已 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还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 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 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转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
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 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 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 说:“我没有忘记。
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 了一顿饭。” 先生牛 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
一 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 傅干活,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个同桌。
那先生想:这两个“赤 脚佬”,沾了我的光,要奚落他们一下。吃饭时,他便说道:“今天东 家请客,我们同坐一桌,大家来点诗文,以助酒兴如何?”两个师傅 回答:“好吧。”
他得意地开口道:“一点起,高、官、客,鸟字旁,鸡、鹅、鸭,无我 先生高官客,尔等怎吃鸡鹅鸭?” 裁缝师傅听了,接着道:“雨字下,霜、雪、露,衣字旁,衫、袄、裤,我不制缝衫袄裤,先生怎御霜雪露?” 木匠师傅也慢悠悠地接口道:“一撇起,先、生、牛,木字旁,格、栅、楼,木匠不建格栅楼,何处关你先生牛!” 那退职小官听了,脸红气急,无言可答。 妙联 江南一所私塾里,先生讲得起劲,学生却昏昏入睡,先生敲醒 了坐在前排的一位学生,教训他说:“眼皮堕地,难观孔子之书。”
那 位学生揉揉眼睛,随口应答:“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秀才写对联 从前有个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分银子征求新店对 联。
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旺,店里又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人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秀才写完之后,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象形字 某人于婚礼上送一横匾,上书:“北比臼舅”四字,旁人皆不解 其意。
那人解释说:“北字正如二人互不相识时背靠背的样子;比是 一个向另一个开展追求的样子;臼是二人面对面互相倾谈的样子; 舅字是二人合作生下一男的样子。” 众人一听,大声叫绝! 笑话春联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
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 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 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 告了他个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 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 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 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说得乾隆也 笑了。
解缙应景题对联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 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 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 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 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 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
下联:孔明明明明事理。横批:天壤之别苏轼和佛印的谑联--苏轼见一只狗在河边啃骨,遂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从容把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往河上一扔对日:水流东坡诗(尸).2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3解缙小时家贫,家对地主的一片竹林,于是作了副对联;门对千杆竹,家藏万卷书.地主不爽,把竹子砍短,解缙又改成:门对千杆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地主更不爽,把竹子全砍了,解缙又改: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4解缙在皇帝身边作侍读,想回乡探亲又不敢说,皇帝看出来,要他对出他的联就放他假: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解缙悠悠对来: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5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6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亦颇有才貌.一日佛印去看苏轼,不巧撞到苏小妹在床帐中偷懒未起,遂取笑:烟笼芍药.苏小妹想起那天看见他在河边洗头的样子,笑对:水漂葫芦.7饥鸡盗稻童筒打;鼠暑梁凉客咳惊.意思是鸡饿了偷吃稻被小孩用竹筒来打;老鼠在梁上乘凉被客人的咳嗽惊跑.妙在同音叠字.8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9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一醉非假倒.--拿名人的名字作的趣联.10秀才进京赶考,盘缠用尽,店老板要他对出联就可以免费,见秀才吃的是米粉,出:八刀分米粉。
亲,你好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原对: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下联:山东飞机场机飞东山。
下联: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下联: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下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妙对:人猿起源说源起猿人。
新联:花落秋残泪残秋落花。
新联:月圆缺难合难缺圆月。
祝您生活愉快
引自网友博客:1、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 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 2)死(4)妻(7)散(3)”。
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 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 2、西汉司马相如做官之后,有遗弃老婆卓文君之意。卓文君察觉到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首趣味盎然的数字诗《文君怨》:“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相如读后很受感动,与卓文君和好如初。
3、南朝宋鲍照也有一首有趣的《数名诗》:“一身事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贺,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飞若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座,祖帐揭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4、南朝齐、梁间范云亦有一首《数名诗》:“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略,雄虎自为群。
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
五十又舒斾,旗帜日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
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
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5、唐朝宰相权德舆也有一首《数名诗》:“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
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
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
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
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6、清朝有一首嘲南方典史的数字诗《十得》,真堪捧腹。诗曰:“一命之荣算得,两根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方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年俸满报得,七品堂翁靠得,八十养廉借得,九品补服僭得,十分高兴不得。”
7、红闺吟咏,大都颖慧绝伦,杂体诗尤为可喜。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云:“吴学素,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著有《荫绿阁诗草》。
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
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
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
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8、《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一首,诗云:“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
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
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9、清?况澍《杂体诗钞》载女史杨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口占漫成》云:“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
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
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此诗亦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双、尺等十七字。
与前文吴学素、蓝燕两媛之作相比,仅少用一“丈”字。 10、检《杂体诗钞》,又有徐兆奎《闺怨》二首,亦仿此体:“万里三州百粤溪,楼台六七画桥西。
八千书寄九秋雁,十二肠回五夜鸡。何日半帘双膝半,几时一案两眉齐。
纤纤丈室寻刀尺,散四愁还娇泪啼。”又:“儿童六七戏前溪,二八佳人住阁西。
尺素梦来千里鲤,半床愁绝五更鸡。九秋十稔期难定,四达三条路不齐。
百万回肠绕丈室,一抬两眼泪双啼。”⑷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还记录了一首数字诗《闺怨》,为春明诗社冠军之作。
诗云:“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11、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
此联词句。
南宋朱熹年轻时,从建阳到泉州同安县赴任,路经莆田时,于夹漈草堂见到了郑樵。年过五旬的郑樵对他以礼相待。席间,桌上只有一碟姜、一碟盐巴,朱熹的书僮看到心中暗暗不乐。朱熹取出一部手稿,请郑樵过目指正。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把手稿一页一页地掀开。郑樵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像被清风吹醉一般。等到风过去后,他才慢慢地转过身子,把手稿还给了朱熹。两人促膝而谈,一连谈了三天三夜、朱熹十分高兴,特地写了一幅对联表示感谢。联句是: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
朱熹离开草堂后,步行到前次下马的地方上马。他的书僮不满地说:“这个老头子算什么贤人?他对相公太无礼了。无酒无肴,只有一碟姜一碟盐,亏他做得出来。”朱熹说:“那盐不是海里才有的吗?那姜不是山里才有的吗?尽山尽海,是行大礼啊!”
书僮:“相公的手稿,他连看都不看……”朱熹:“你没看到吗?我送他手稿时,他特地燃起一炷香,这是很尊重我啊;风吹开稿页那阵子,他把稿子看完了。他跟我谈了不少好意见,还能把手稿里的原句背出来,令人钦佩。”书僮:“相公老远跑来见他。可今天离开时,他送都不送一程。”
朱熹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前面草丛里突然哗啦一声,一只五色雉鸟从头顶飞过。两人不由得回过头来,却见郑樵还站在远处的草堂门口前,保持原先送客的姿态,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笑着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