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阵图村落”就座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上图为“八阵图村落”的分布图。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元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你要人的详细战位~三国里没有提起的~我记得在128回里长蛇阵打头的是赵云
1、全对: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解释: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3、收二川(东川与西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排八阵(著名的八阵图啊,夷陵之战,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就设下石兵八阵,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才勉强逃出),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是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一心只为酬三顾 (三顾茅庐)
详细不?
及至后代,精通此阵者已十分罕见,却不料出现在明代太湖山庄。
太湖山庄庄主澹台仲元化用此阵,训练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攻敌时进退自如,来去如潮,古怪厉害之极,并曾用此阵法困住大内八大身怀绝技的高手。(见梁羽生《萍踪侠影》)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树木即按八阵图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阵,绝对走不出去。
(见梁羽生《鸣镝云录》)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
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最近,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
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
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
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周易》·诸葛亮·“八阵图”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同时精通易学。
陈立夫先生曾为1994年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题词 “明易先知”,就明确指出了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周易》的精髓是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把不同质、不同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
诸葛亮治国、用兵时十分注重天、地、人的综合考察。他在《将苑·智用》中写道:“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
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应“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 (《将苑·将器》)。“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慧星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
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将苑·兵势》)这真是将《周易》天、地、人综合一体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
如《阴符经注》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之,画八卦,考著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平象,无不尽矣。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
所谓“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就是指《周易》的占筮方法。今人感到颇为神秘的“八阵图”是不是子虚乌有呢?诸葛亮是否真的创有“八卦阵”呢?《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这种“图垒”皆垒细石为之。
共有三处:一在陕西沔县;一在重庆奉节;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节者最为著名。奉节原为古鱼复县,治所在今奉节东白帝城,三国时刘备改名永安,唐改称奉节。
诸葛亮“八阵图垒”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根据唐代李鉴《太白阴经》、李靖《问对》等记载,以及当代学者的推演(见《孙子学刊》1994年第9期封底),现将诸葛亮的“八阵图”示意如下: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
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
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
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
(林花甲2005年2月)“八阵图村落”就座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六出 (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六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 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一心只为酬三顾; (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 他出山的恩情)
其实这是个赞扬诸葛亮一生的对联,还有下联的。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水面偏能用火攻。 (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