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释义]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语出] 《论语·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í”。
[辨形] 里;不能写作“理”。
[近义]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说一不二
[反义]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言行不一
[用法] 形容人言行与思想一致。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襟怀坦白~的人;永远受人尊敬。
②做领导的;尤其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的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抄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
白话译文:以忠义为原则处事的人,正是事情所要的结果。
用法:作谓语、定语。
例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表里如一。
成语故袭事:
朱子(1130-1200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新儒家朱熹,雅号朱文公,字元晦。其思想学说从去世不久,宋朝理宗开始成为中国的官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东南亚,而且还远播欧美,被称为欧洲良心的德国康德学问即来自朱子。他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音乐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涉及并有著述,著作收集在《朱子语录》,康熙皇帝亲自为《朱子全书》作序。其一生为学:穷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扩展资料:
表里如一的反义词是言行相知诡。
言行相诡,拼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汉语成语,释义为说的和做的相违道背。指言行不一。
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白话译文:说的和做的相违背,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行不一。
反义词:言行一致。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示例】:我言行一致,~。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近义词】:言行一致、心口如一、说一不二
【反义词】: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