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弥子瑕是春秋战国时代卫灵公的佞臣,很得卫灵公的宠爱。
卫国当时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未经批准而擅自使用国君车子的人,将被处以斩断双脚的酷刑。有一次,弥子瑕听到母亲生病,急着回去探望母亲,仗着卫灵公对他的宠爱。
于是他伪称经过卫灵公允许,就坐着卫灵公的车回家探望母亲。后来有人告发此事,卫灵公不但不加之罪,而且还感动得赞叹说:「弥子瑕真是一个孝子,因担忧母亲的病,竟忘了自己会被处以斩足之刑。
」又有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玩。弥子瑕随手摘下一个成熟的蜜桃,吃了两口,觉得又甜又香。
就顺手将桃子给了卫灵公吃。卫灵公当下就觉得很舒心,说:「弥子瑕真是爱我,吃到好吃的东西会想到我,舍不得吃,还把它留给我。
」弥子瑕后来因故失宠,以前被卫灵公赞美的事。这时在卫灵公的心中都变成了责备的理由:「这个弥子瑕一向言行不检,目无寡人!他曾经擅自驾我的车子回家,还曾经把他吃过,沾过他口水的桃子塞给我吃!」2、一天,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
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对孔子说:“先生,我刚刚读完这些书,心情很舒畅。”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他说:“当然可以。
书对于事物来说,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一般明亮,像星星一样丰富多彩。书中有尧舜伟大的道德,有夏禹、商汤、周文王高尚的礼仪。
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铭记在心中永远不敢忘记。虽然住在茅草屋里,我弹琴唱歌以颂扬先生的人格和理想。
有朋友来,我快乐;没有朋友来,我也快乐。我已经能够发奋读书,修养人格,达到忘记吃饭的境地了。
《诗经》上说:“根横木做门框,房子虽破能住下。泉水哗哗流淌,清水也能填饥肠。”
子夏说完便看着孔子,他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赞。不料孔子的脸色一下一子变了,显得非常生气。
他正在纳闷,孔子开口说道:“我的学生开始鸿篇大论地谈论书了!”子夏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恭立在一旁不敢说话。孔子怒气未消地说:“你只见其表,未见其里。”
颜回问道:“先生,农面的东西已经看见,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孔子说:“看见了门,不进到里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奥妙呢?进到门中再探询深藏着的奥妙就不难了。我孔丘曾经尽心竭力,现在已经进入门中,就像来到了险峻的大山之中,前面有耸立的悬崖,后来有深不可测的山谷,那里的风光奇妙无比。”
颜回和子夏听后对视片刻。颜回说:“只见到门,而不深入到里边,不能知道那里面深藏着的精微奥妙啊。”
子夏向孔子深施礼说产先生的话,弟子受益匪浅,我当专心深入学问的大门之中,探询事物的精微奥妙之所在。” 后来,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护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还要强些。”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房屋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站在墙外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
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他里而的宗庙建筑的雄伟、房屋的多种多样。
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叔孙武叔先生那么说,不也很自然吗?”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十分谦恭、客气的,仲尼怎么能比你还强呢?”子贡回答道:“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
也可以表现出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老师是没有人可以赶上的,就像不能用梯子爬上青天一样。
我的老师如果当上诸侯或卿大夫,他要老百姓立足社会,老百姓就会立足于社会:他引导老百姓前进,老百姓就会跟着走。他安抚百姓,老百姓就会自动归顺;他要动员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同心协力。
他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能够被别人赶上呢?”3、西晋时期有个叫戴渊的青年,他喜好游侠,放纵自己,常常带着一些年轻人在长江、淮河一带抢劫过往的商人和旅客。有一次,很有名望的学者陆机从家乡吴地乘船返回洛阳时,遭到了戴渊的抢劫。
戴渊没上船而在岸上指挥。指挥得有条有理,气度很不一般。
陆机觉得这是个人才,很为他可惜。便大声对着岸上喊道:“年轻人,有如此卓越的才能,难道要永远做劫匪吗?”戴渊听说这是陆机后,又激动,又羞愧,他立即上船,投奔陆机,表示今后一定改过自新。
陆机很看重他,写信向朝廷推荐。后来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4、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
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
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
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和他们看齐,看见不是贤人的人就在内心自己反省。”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再怎么看也就那么一句话,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们有谁能做到像孔子说的那样?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开朗的人必然会比内向的人朋友多,人缘好,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内向的人羡慕那些外向开朗的人缘,如果他一天只会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该多好,那么我就不会再孤独,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办法使自己变开朗,变得人缘好,那么,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会永远的是“如果”,不会去实现,他也永远不会变得人缘好;成绩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师们的赞赏,同学们的夸奖,如果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人梦想自己的成绩变好,得到老师赞赏,同学夸奖,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绩出类拔萃,只会在那空想的话,那他的梦想就怎么也不会变成现实,他终究是那个成绩不好的人,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夸奖终究只是梦,只是幻影;富人必然会有很多穷人没有的权力,如果一个穷人想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却只会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富人,让自己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的话,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舍钱财。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焉”的这种精神,那么穷人还是穷人,成绩差的人还是成绩差的人,内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不会有所改变。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会在一旁指指点点,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身上也正有这样令人讨厌的品格,别人同样的讨厌你,因此,我们应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我们应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是成语
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释义]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语出]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齐;不能写作“起”。
[近义] 力争上游 取法乎上
[反义] 见利忘义
[用法] 用于指追求进步。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只要我们具有~的精神;就能不断进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