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指鹿为马出自哪个典故)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指鹿为马出自哪个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5-05 09:54 浏览:9 次

1.指鹿为马出自哪个典故

典故出处编辑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7为乱1,恐8群臣不听,乃先设验2,持鹿献于二世3,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13邪?谓鹿为马。”问左右5,左右或9默,或言马以阿顺6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12阴中诸言鹿者以法4。后群臣皆14畏高。

[3]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

王曰:“丞相误13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

臣半10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11而从邪臣之说。

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

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于哪里,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何人,指鹿为马的意思和典故

2.指鹿为马、闻鸡起舞分别出自哪个典故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指鹿为马,典故,出自

3.指鹿为马的典故

1、故事来历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2、成语解释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是非分明、循名责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同韵词:装聋作哑、敲敲打打、涉笔成雅、动静有法。

4.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那个典故

指鹿为马成语典故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赵高为篡夺秦朝的政权而导演的一场闹剧,主要人物是赵高和秦二世。

结局: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主要讲的是: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扩展资料: 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儿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混淆是非”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

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鹿为马。

5.“指鹿为马”出自那里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人物是赵高。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后来人们就用“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6.指鹿为马的典故是什么

指鹿为马典故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

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

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

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

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 :来源自百度百科/view/9233.htm#2指鹿为马。

7.指鹿为马是什么故事

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 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希望对你有帮助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

相关推荐:
  • 不虚心典故(不诚实虚心的成语故事)
  • 北宋两个典故(宋朝的名人典故有哪些)
  • 鹊踏枝典故(高二语文《鹊踏枝》冯延己)
  • 羽婵典故(貂蝉的典故是什么)
  • 防水相关典故(与水有关的典故,名句)
上一篇:公益岗考试语文(公益性岗位考试试题有哪些内容) 下一篇:会计实训报告心得3000字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嫦娥(嫦娥的故事有哪些)
频的历史典故(频频回头历史典故)
中五侯(五侯使用的典故是什么)
放牧(文言文《苏武放牧》的解释)
凤典故(凤凰的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43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