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会挽雕弓如满月典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哪首词)

会挽雕弓如满月典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哪首词)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5-18 10:33 浏览:7 次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哪首词

《江成子:密州出猎》全文----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的上阕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这首词的下阕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因与新政不合,主动要求外放,任密州知州。

密州在今山东诸城。作者身在东海一隅,但他的心却时刻关怀着祖国西北的安全。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维护祖国统一、反对西夏入侵的强烈愿望。北宋王朝长期以来对辽和西夏的威胁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王朝与辽签订 “澶渊之盟”, 每年给辽“岁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之后,仁宗庆历四年(1044),与西夏也如法炮制,签订“和约”,每年给西夏“岁币”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

这种妥协的结果,一方面只是短时期地缓和了边境上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以大国自居的北宋士大夫极大的心理挫折,认其为莫大耻辱。有志之士对此念念不忘。

苏轼痛感辽和西夏对祖国安全所构成的威胁,于是,很自然地从射猎联想到要抗击入侵之敌,以保卫边地安全。词的爱国思想是明显而又强烈的。

题为“密州出猎”,所以全词紧紧围绕着“出猎”展开笔墨。上片写出猎的盛况。

词人以“老夫”自居,其实这时候苏轼还不到四十岁,词人在仕途上遭受挫折之后,心理上已经产生一定的疲惫感。但是,词人毕竟处在盛年,自求外放也不是贬谪受罚,所以,豪迈之情随即发生,“少年”的豪壮与狂态不减,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卷过平冈,到郊外“出猎”。

太守的身后则是大队人马簇拥,倾城出动,盛况空前。足见苏轼在当地政绩之佳,深得民心。

词人的“出猎”,既是为了一抒胸中豪情,又是为了报答百姓的厚爱。这一切出自词人的观察和想象,充分表明了词人政治上的自信心。

这何尝不是曲折地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做辩解?下片写自己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词人开怀畅饮,壮志凌云,以“鬓微霜,又何妨”否定了“老夫”之说,剩下来的只有“少年”的豪气。

词人以汉文帝时的魏尚自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起用。据《史记·冯唐列传》载,云中(今山西西北一部与内蒙托克托县)太守魏尚杀敌有功,但多报了杀敌人数六名,因而获罪削职。

冯唐对皇帝陈说魏尚有功可用,汉文帝刘恒便派冯唐持符节去云中赦魏尚罪,恢复了魏的职务。苏轼是因为反对新政而外放的,其境遇与魏尚有某些相似之处,故而以魏自比。

他盼望朝廷能派冯唐这样的使臣持节密州,使自己重新得到重用,以便能为国效忠。届时可以“西北望,射天狼”,而不是用于游戏“出猎”。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运用了典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会挽雕弓似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当然是天狼星,星象里是主侵略杀伐的。

雕弓是弧矢星,就是猎户座中间那三颗以及周围其他各星,组成弓箭的星象。中间那三颗星,就是箭矢,连成一线向西北延伸就是天狼星。

在星空中就是弯弓向西北射天狼的景象。 苏轼用的这个典故还不是最早的。

屈原在《东君》里有“举长矢兮射天狼”,这里要射的是楚国西北方向的秦国。 当年北宋统治者比较软弱,经常受周边少数民族侵扰。

西夏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北宋西北,今甘肃宁夏一带,都城在银川。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影射宿敌西夏王国。

作者当时被贬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为国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猎中,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典故

相关推荐:
  • 做车轮(重新发明车轮的故事是什么)
  • 刘焉立牧典故(刘焉在三国演义中有什么典故)
  • 筠的历史典故(出以公心的历史故事)
  • 曦和典故(爔字的来历,请给出出处,典故和寓意)
  • 假货(赝品这个词的典故)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 下一篇:三问子中的典故(三字经中的所有典故)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成语典故之莼鲈之思(成语故事莼鲈之思)
古代成语典故故事(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大全)
火冒三丈的典故(林则徐的故事火冒三丈怎么理解)
文武(秦王文武有什么故事)
与相关典故的成语(请列出五个与历史典故相关的成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