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芍药与牡丹的典故(牡丹和芍药的故事)

芍药与牡丹的典故(牡丹和芍药的故事)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6-23 11:51 浏览:8 次

1.牡丹和芍药的故事

最主要的是一个是木本植物,一个是草本植物.1、牡丹叶片宽大,叶互生,正面为绿色并略带黄色,无毛的背面有白粉,而芍药则近花处为单叶,叶片正反两面均为浓绿色,而且叶片较密。

2、牡丹的茎为木质,是多年生灌木,相通粗壮繁多,芍药茎为草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因此芍药又有“没骨花”之称(宿根花卉,多年生草本,当年秋未、冬初地上部份枯死,地下根茎第二年仍能重新长出新的植株,这种花称为“没骨花”)。

3、牡丹的花都是单朵顶生,花径约20cm左右,有的可达30cm,而芍药则是一朵或数朵顶生或腋生,花型较牡丹小,花较牡丹迟开约一个月,故有“谷雨之朝看牡丹,立夏之朝看芍药”之说。

2.芍药的典故

芍药来历

芍药,多年生宿根草本,又名将离、可离、没骨花,余容、梨食、其积、解仓、白术、婪尾春。花期四到五月,花开如牡丹,古来被称为花相,唐罗隐咏牡丹有句“芍药与君为近侍”。芍药一名据说来自“绰约”,在某些方言里也的确仍然念成“shuo yue”或者“chuo yuo”。呵欠,大概是草木不同本的关系,芍药不如牡丹明艳夺人,但更柔媚轻艳,所以比喻美人时常用“烟笼芍药”啥的。

其实芍药在上古时比牡丹更早成为名花。呵欠,诗经郑风有《溱洧》一篇,咏的就是春秋时,每逢春日民间男女在溱河、洧河边上,踏青携游,少年男女更是互相赠送芍药以表示情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芍药又名将离或可离,在古代也被用来赠别情人或友人。晋代牛享曾问崔豹,古代情人将别离时,为什么赠以芍药?崔豹回答说的就是“芍药又名‘可离’,因此离别时用它赠人。”后以赠芍药作为爱情或离别的典故。 呵欠,不过究竟芍药赠离人在前还是名将离在前,谁为因谁为果还有待考证。

扬州芍药最为有名。宋人著有《扬州芍药谱》,说“扬之芍药甲天西,其盛不知始于何代”“扬之人与西洛无异,无贵贱皆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西洛即洛阳,只是扬州人戴的花不是牡丹而是芍药。所以姜夔作《扬州慢》,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红药无主烘托出兵乱后的扬州繁华寥落,最为沉痛。

目前记得的故事里,关于芍药的来历民间传说有一则。说的是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笑,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丹皮是顶有名的,杭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因此芍药也名“女科之花”。

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种至毒之花,HOHO

中国民间排12花神,芍药花神是苏东坡。想当年蔡繁卿为扬州太守,年年春天举行万花会,搜集芍药上千枝供他一人享乐还可以作作形象工程,把城内人家的苗圃都搜刮一空,啧啧,手下官吏还趁火打劫抢花不够还抢银子,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等到苏东坡到了,说这事实在扰民,从此不办万花会。扬州百姓感念他的体贴下民,纷纷说芍药托梦,苏学士死后就升天作花神去也。至于这段里有没有香艳传闻~~暂时还米听说。

芍药古时又称“婪尾春”。婪尾者,古时以酒巡匝,到最末坐者要连饮三杯,是为婪尾酒。因为芍药花开时已是春末,又被称为“殿春”,是春天最后一点亮色,所以特别惹人怜惜。个人感觉,宋代陈师道的芍药诗最好:

九十春光次第分,天怜独得占残春

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呵欠,最后说下芍药的花色品种。扬州芍药据说有三十多种,名字都很好听:宝妆成、叠香英、冠群芳、醉娇红、点绛唇、玉逍遥、试梅妆、御衣黄、金带围……牡丹以深红为上,芍药则以金黄为贵。黄芍药里最有名气的又是金缠腰~~韦小宝扬州看的那个金缠腰。北宋庆历年间,殿学士韩琦后园中开了一本芍药,枝分四歧,每歧一花,花瓣殷红中间以金黄。韩学士一人欣赏不够还特邀其他四客来赏花,有心要应这四花奇景。不知真是花开吉瑞还是他慧眼识人,来的人都先后官居宰相~说来当时请客时不少人心存顾虑,以芍药是“殿春”之花而不吉利,所以大多推委,只有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没啥忌讳。临到开席前还缺一人,一个路过的朝官,据说是吕公著一心想看奇花,高高兴兴跑来,主人于是请他入席充数。当当当,哪知这个生性平淡的人日后真能着红腰金……替不肯来的人默哀记。

/bbs/ShowPost.asp?ThreadID=12

芍药,典故,牡丹

3.牡丹和芍药是什么关系?

关系的话

牡丹称为花王 芍药称为花相。

以及总是被人误认的关系。牡丹比较大一朵,花瓣向外开放。

牡丹的木质茎(摸上去粗糙,硬朗结实似树皮)

芍药的草质茎(摸上去光滑,柔软细嫩似草茎)

花期不同――同一个地区的芍药和牡丹的花期不同,牡丹花期早而芍药花期晚。

一般牡丹完全凋谢后芍药才会绽放。因此很难看到牡丹芍药同时开放的场景。这也是由于牡丹是在前一年的老枝条上形成花苞,而芍药在当年的枝条上形成花苞的特点所决定的。民间还有句俗话:“谷雨看牡丹,立夏看芍药”

以下为牡丹

以下为芍药

希望有帮助到你。

4.牡丹与芍药的关系与联系

牡丹和芍药历来并称“花中二绝”。它们同属毛莨科,芍药属。有人比喻说:“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人们常把它俩栽种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开,使观赏期大大延长。牡丹与芍药外貌酷似,如同姐妹俩,所以不少人分辨不清或误认牡丹为芍药,或误认芍药为牡丹。

其实,牡丹与芍药是有区别的,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区分:

看秆茎

牡丹的茎为木质,落叶后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药的茎为草质,落叶后地上部分枯死。正因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药”,芍药又名“没骨花”。

看花形

牡丹的花都是独朵顶生,花型大;芍药的花则是一朵或数朵顶生并腋生,花型亦较牡丹略小。

看叶子

牡丹叶片上表面绿色中略带黄,无毛,下表面有白粉;芍药叶上下均为浓绿色且叶较密。

看开花期

牡丹在暮春三月开花,芍药在春末夏初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之说。

5.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筒单

武则天与牡丹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

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

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

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

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2] 隋炀帝与牡丹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

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杨贵妃与牡丹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

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欧阳修与牡丹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

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蒲松龄与牡丹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

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

……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毛泽东与牡丹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

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6.文言文牡丹与芍药哪位大神知道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①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选自李渔《闲情偶记》)

7.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筒单

关于牡丹花的传说故事:一、“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婉言谢绝。

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二、“金黄牡丹”的传说在云南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点苍山。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着名的金黄牡丹,色如黄金,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

据当地的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

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进山来赎。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独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伤心,家中贫寒如洗,哪有金银?异常聪颖的她转念一想,有了主意。

第三天,她只身带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块和一把利剑上山。她把金色的石块抛在地上,地匪们蜂拥来抢,她乘机一剑杀了土匪头目,其余人顿作鸟兽散。

阿青救出了父亲。后来,就在她抛“金“之地,长出了金黄牡丹。

三、“紫斑牡丹”的传说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易寿在寺院中闲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他尤善画牡丹,所作之画,细腻逼真,宛若天成。

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求画者络绎不绝。一年春日,谷雨前后,牡丹争相竞开,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山拜佛观花。

这日午后,易寿正在院中对着牡丹作画,远处有几个庄丁打扮的人,簇拥一位富贵之相的“胖子“。大摇大摆向这边走来。

走到近处,方看清是当地有名恶霸,他走到易寿跟前,见其一手好画,垂涎三尺,便唆使庄丁上前索取。易寿当下拒绝。

恶霸恼羞成怒,硬逼其交画一幅,易寿将画撕烂,将毛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恶霸只得悻悻而去。

谁知,从那砚台内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附近几棵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瓣流至花瓣基部,凝结成块块紫斑。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是称其为“紫斑牡丹”。

四、“枯枝牡丹”的传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军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凄凉景象。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便仓镇,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

当地百姓闻得此事,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

并将此牡丹呼称为"枯枝牡丹"。拓展资料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

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

花期5月;果期6月。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牡丹传说。

8.芍药和牡丹的诗词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抄下余冠英先生所译的文字: 溱水长,洧水长, 溱水洧水哗哗淌。

小伙子,大姑娘,人人手里兰花香。 妹说:“去瞧热闹怎么样?” 哥说:“已经去一趟。”

“再去一趟也不妨。洧水边上,地方宽敞人儿喜洋洋”。

女伴男来男伴女,你说我笑心花放,送你一把芍药最芬芳。 原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月上已之辰,郑国溱洧两河之畔,男女杂集,春游欢会的情景,有人说古人用芍药中的“药”(此字我们这里方言还念yue)字代表相约,所以芍药也成为男女间定情的象征,诗中的男子将一朵鲜媚的芍药送到女子手中,爱情之花也在彼此心中绽放。

这情景,这诗句,打动着千古以来的痴男怨女。《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第四十回行牙牌令时表现很有点“失态”,一会说《牡丹亭》里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会说《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最后又来了句“仙杖香挑芍药花”,这芍药花,正象征的蓬蓬勃勃的爱情。

所以宋人张镃在诗中赞道:“自古风流芍药花”。 姜夔有一首词,说的是扬州的芍药: 侧犯·咏芍药 恨春易去。

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

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北宋时扬州芍药就极为繁盛,苏轼有诗:“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当时每年扬州举办芍药万花会,官吏搜聚绝品十余万株观赏欢宴,一时热闹非凡,扬州芍药就此名闻天下。

后来苏轼见太过扰民,曾一度废止了这种行为,但只禁得一时,扬州芍药还是“佳种年深亦多变”,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 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南下洗劫扬州(1161年)后,城破人亡,芍药也无复往日之景。

姜夔重过扬州时就写下了我们熟知的“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著名词句。 然而,写芍药时,还是不得不提起扬州二字,正像写牡丹离不开洛阳一样,南宋大奸臣贾似道有诗: 又是扬州芍药时,花应笑我赋归迟。

满堂留得春如画,对酒何妨鬓似丝。 玉立黄尘那可到,锦围红蜡最相宜。

买山若就当移种,此际谁能杖履随。 贾似道人坏诗不坏,这首写芍药的诗倒也不错。

要说古时做皇帝也不容易,奸臣也不是个个都是大白脸上写着“奸臣”二字,单看这诗,怎么能想到他是奸臣庸臣? 元末诗人杨允孚《咏芍药》里这样写道: 时雨初肥芍药苗,脆肥香压酒肠消。 扬州帘卷东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

清代塞尔赫有七绝《白芍药》一诗: 珠帘入夜卷琼钩,谢女怀香倚玉楼。 风暖月明娇欲堕,依稀残梦在扬州。

到了明清,扬州芍药规模虽不如宋代,但却培育出极为罕见的黑芍药,此品种花朵色深紫近黑。明末清初的扬州,园林极盛,各园中也都广泛种植芍药。

芍药有养血敛阴,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用,对于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更是有显着功效,故有“女科之花”的称谓。 好为花王作花相 芍药,和牡丹的形貌非常相近,但牡丹是木本,花大枝粗,有雍容华贵的气象,而芍药是草木,显得娇小柔弱,所以古人评花时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如宋朝陆佃就在《崥雅》一书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邵雍有诗:“要与牡丹为近侍,铅华不待学梅妆”,方回也说:“可止中郎虎贲似,正堪花相相花王”。

所谓“中郎虎贲”,是这样一个典故,说东汉时的蔡邕(蔡文姬的父亲),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所以后来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就用“中郎虎贲”。

这里是说芍药和牡丹的“容貌”相似。 杨万里有诗: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婷婷各自妍。

最是依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正可怜。

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 关于芍药为“花相”一说,还有以下的来历: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了“四相簪花”的故事: 韩琦于庆历五年(1054年)上任扬州太守时,其府署后园中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

每朵花瓣上下红色,中间围一圈金黄色花蕊,是一种叫“金带围”的新品种,韩琦十分高兴,又邀了三人,同来观赏。这三人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珪、大理寺评事佥判王安石、大理寺丞陈升之,酒至中筵,剪四花,四人各簪一朵。

过了三十年,四人都先后当了宰相。因芍药中“金带围”品种与宰相的金色腰带相似,从此,芍药便成了“花相”的代表。

每个朝代的审美标准不大一样,在盛唐,人们喜欢体态丰腴的美人,所以富贵雍容的花王牡丹更为得宠,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里就贬芍药而重牡丹。 但是渐渐地到了唐代后期,人们对于芍药也越来越喜欢了,晚唐诗人王贞白有诗道:“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而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

9.有哪些关于芍药花的典故传说

1、中国传说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

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所以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丹皮是顶有名的,杭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

因此芍药也名“女科之花”。 2、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

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

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那种至毒之花。

芍药与牡丹的典故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出尔反尔的典故(出尔反尔成语故事) 下一篇:关爱作文的精彩开头(作文《关爱》的好的开头和结尾)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责任经典故事(有关责任的小故事)
阿喀琉斯典故(阿喀琉斯的故事)
梅花典故(有关梅花的典故)
典故是一种文字符号吗(我喜欢的寓言故事是(),加书名号吗?)
李信(谁有开国皇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