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慎微典故(什么是慎独 慎欲 慎权 慎微)

慎微典故(什么是慎独 慎欲 慎权 慎微)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6-25 19:00 浏览:5 次

1.什么是慎独、慎欲、慎权、慎微

①慎权:就是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②慎欲: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

③慎微:就是要防微杜渐,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说的“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讲的就是慎微的道理。

④慎独: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人前人后,都应该戒慎恐惧,把持分寸,这才是君子之道。慎独这种修养方法是古人们开创的,它原出自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现在这几个词指的是指"四慎"(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在工作和生活中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慎微的典故,慎微的典故和意思,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典故

2."慎独、慎微、慎初"是什么意思?

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拼音:[ shèn dú ]

出处:《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微:谨慎及于细微之处。

拼音:[ shèn wēi ]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慎初: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

拼音: [ shèn chū ]

出处:《书·蔡仲之命》:“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

扩展资料:

1. 慎始慎终慎独慎微,守章守纪守法守规。

2. 低调是谦逊,是慎独,是有阅历而不张扬,是有内涵而不放肆的一种人生态度。

3、小明是个很认真的人,做事一向是谨小慎微。

4、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你别为难他了。

5、慎初以防吃喝,慎独远离玩乐,慎交以保身正,慎微永保清廉。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受访专家提醒,干部无论大小,都应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典故

3.慎独慎初慎微什么意思

意思分别为:

1、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其中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2、慎微:谨慎及于细微之处。

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必要性。

3、慎初: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

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点。而往往是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

扩展资料:

慎独例句:

1.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2.

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公仆本色;慎独、慎权、慎欲、慎初,方能抗得住诱惑。

3.

慎始慎终慎独慎微,守章守纪守法守规。

4.

低调是谦逊,是慎独,是有阅历而不张扬,是有内涵而不放肆的一种人生态度。

慎微例句:

1、小明是个很认真的人,做事一向是谨小慎微。

2、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你别为难他了。

3、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对别人的话总是半信半疑,总要反复询问,让别人很讨厌。

4、老张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是决不敢下海的。

5、赵明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一点魄力都没有。

慎初例句:

1、慎初以防吃喝,慎独远离玩乐,慎交以保身正,慎微永保清廉。

2、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才能保持公仆本色;慎独、慎权、慎欲、慎初,方能抗得住诱惑。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受访专家提醒,干部无论大小,都应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慎独搜狗百科:慎微搜狗百科:慎初

4.慎独、慎微、慎初、有耻的含义是什么

慎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慎微,要正确识“小”。慎微,要管得住“小”。 慎微,要自纠“恶小”。 慎微,要勤为善“小”。

慎初:所谓慎初,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是万物之始。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有耻:有知耻之心。《论语·子路》:“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 明 李贽 《又与焦弱侯书》:“﹝ 郑子玄 ﹞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廉耻》:“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慎微典故

相关推荐:
  • 节会典故(中国一共有多少传统节日,典故是什么)
  • 浚典故(李白的蜀僧浚弹琴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 山东济宁典故(济宁的传说)
  • 诗经桃夭典故(桃夭有什么故事)
  • 体的历史典故(描写动物,人体部位,历史故事,人物典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上一篇:理财核算方法(理财方式) 下一篇:本科汉语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渭河典故(渭河的历史)
意在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任人唯亲典故(成语“任人惟贤”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带四的典故(含有四字的成语故事)
进退维谷典故(进退维谷成语的来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