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擘钗破镜的典故(临江仙逗晓莺啼宋词求翻译)

擘钗破镜的典故(临江仙逗晓莺啼宋词求翻译)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6-27 12:30 浏览:7 次

1.临江仙逗晓莺啼宋词 求翻译

临江仙·逗晓莺啼声昵昵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并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破镜难圆的典故,破镜不能重圆的典故,破镜能重圆典故

2.

(1)这首词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分离与北宋王朝的灭亡结合起来写,既抒写了亲人离散、无由寻觅的离情别绪,又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也表达了主人公渴望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意对即可)

(2)①借喻。以“凤凰城破”喻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②用典。借用“擘钗破镜”两个典故来说明一家人在国亡后的离散。

③衬托。借杜鹃啼声之悲来衬托主人公心中之悲。

④以小见大。本词表面是写国破后一个家庭的悲剧,实际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剧。(答出别的手法,只要合理亦可)

典故,擘钗破镜

3.薛之谦的<钗头凤>中4个典故,前面2个是破镜重圆和杨? 爱问

以下是歌曲中所引用的典故 1、破镜重圆 出自孟棨《本事诗》,南北朝陈朝的故事。

2、相濡以沫 出自《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三尺白绫 出自白居易《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4、长亭相送 出自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5、钗头凤 陆游与唐琬题在绍兴沈园壁上的诗句。

6、玉玲珑 相传是一把传世古琴。 7、红颜霓裳 唐明皇曾为杨贵妃创作的《霓裳羽衣曲》。

8、未央宫 汉代的皇宫。赵飞燕掌中跳舞的故事。

和杨贵妃又暗合“环肥燕瘦”。 9、游园惊梦 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出。

10、锦芙蓉 成都称为锦官城,又叫芙蓉城。暗示五代后蜀主孟昶为美人亡国的故事。

11、游龙戏凤 明代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传说,也就是王菲主演的《天下无双》说的那个故事。 有人在兵荒马乱的分离中折半面铜镜漂泊经年又重圆如新 注: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将铜镜破开两半,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作为信物。

后来果然由这个线索而得以夫妻团聚。现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有人在马嵬坡外的夜半时留三尺白绫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注: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起烽烟,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携一班臣子及杨贵妃仓皇西逃,是月十四日,杨国忠被杀,玄宗被迫赐贵妃缢死马嵬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玄宗从四川东归,途中又经马嵬坡。

此时已人事皆非,当年的倾国倾城如今只剩却荒冢草青。 有人在干涸龟裂的池塘中见鲤鱼一对用口中唾沫让彼此苏醒 注:成语:相濡以沫【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我打碎玉玲珑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注:相传“玉玲珑”乃传世古琴,藏于湖南某氏。 琴为方头,作内收双连弧形项腰,与传世的历代古琴图式所绘“凤势式”图形。

两片玉,合称玉玲珑,当两玉相遇,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玲珑,原本就是玉的声音呵。并不曾看清那两片玉的形状,然而由声及形,再及色,想象中,该是晶莹的半透明的羊脂玉吧,小巧,声音清脆,玲玲盈耳。

而它的由来,似极了古希腊的神话--其实每个人都只是半个,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一旦相遇,也会如玉玲珑这般吧,知音般的欢喜,忍不住发出玎当声响,是心声吗?而在还未相遇的日子里,缄口不言,是沉默而执着的期待吗? 在未曾相遇的日子里,我是一片沉默的玉。 任凭狂风吹激,固执地不出一声。

直到你来,唤起我内心深藏的声音,每一声,都蕴藉着欢喜,以及流浪的酸楚。 解游园惊梦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 注:游园惊梦《游园惊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折。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 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

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

4.破镜分钗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pò jìng fēn chāi成语释义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

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比喻夫妻离异。

亦作“镜破钗分”。成语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好事近》:“岂料如今,翻成做破镜分钗,剩雨残云。”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情侣等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近义词 镜破钗分反义词 破镜重圆成语例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乃是此二书乱了我的心,将一火而焚之,破镜分钗,俱将收了。”。

5.求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

(1)这首词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分离与北宋王朝的灭亡结合起来写,既抒写了亲人离散、无由寻觅的离情别绪,又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也表达了主人公渴望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意对即可)

(2)①借喻。以“凤凰城破”喻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②用典。借用“擘钗破镜”两个典故来说明一家人在国亡后的离散。

③衬托。借杜鹃啼声之悲来衬托主人公心中之悲。

④以小见大。本词表面是写国破后一个家庭的悲剧,实际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剧。(答出别的手法,只要合理亦可)

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那个战役中的故事

1.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赤壁之战中的故事。

2.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7.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

(1)这首词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分离与北宋王朝的灭亡结合起来写,既抒写了亲人离散、无由寻觅的离情别绪,又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也表达了主人公渴望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意对即可)

(2)①借喻。以“凤凰城破”喻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②用典。借用“擘钗破镜”两个典故来说明一家人在国亡后的离散。

③衬托。借杜鹃啼声之悲来衬托主人公心中之悲。

④以小见大。本词表面是写国破后一个家庭的悲剧,实际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意对即可)

擘钗破镜的典故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小学的古典故事(具有教育小学生的古代经典故事) 下一篇:钢筒脚手架搭设及施工安全知识(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规范及施工安全细则)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置若罔闻的典故(置若罔闻什么意思)
浩尘典故(历史和光同尘的典故出处来源,OO想知道)
料事如神的典故(成语故事系列之三十四料事如神)
桑榆典故(请问“桑榆”的出处,为什么桑树 榆树,就是指日落呢?)
英文典故(15个英语小故事含中文越短越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