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24.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 {chinaz7} {chinaz7} {chinaz7}
25.“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
26.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上市公司上市的条件,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其股票经过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二是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三是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公司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以连续计算;
四是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五以上;
五是公司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六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只有符合了上述条件,才能批准其上市进行交易。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三种。
(科目汇总表也称为记账凭证汇总表) 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上市公司的账务处理程序,无非是以上几种。
但是根据其账务处理特点来分析,上市公司一般都会选择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还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做。
上市前的财务规范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只规范三年就好,有些历史沿革中的问题可能会一直遗留下来的,比如历次出资情况。
只规范三年,如果第一年的期初数不对,那这三年的数都有问题。 一般的做法是如果企业要上市,一定要尽早引入中介机构,也就是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
就算不引入中介机构,也应该找水平较高的会计师先来理账,最后也能聘一个有经验的律师把历史沿革部分查一下,看是否会影响到财务数据。一般历史沿革中比较容易出问题且影响账务的就是出资情况。
上市工作中财务是关键的关键,而且涉及到报税,一旦报表报过税务局以后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必须保证三年内的表都是规范的。因此最好从一开始就由会计师把帐从头理一遍,把问题都解决干净。
一、二级会计科目要不要设,设置多少,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
二、解释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如”应收账款“科目可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2、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做到科学、合理、适用,遵循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原则。
也就是说,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设置会计科目,又尽量简化会计核算,并非所有的部分设置明细科目,也并非明细科目越多越好。3、举例:(1)”库存现金“总账科目核算内容比较单一,可以不设置明细科目(企业设置的”现金日记账“就是对库存现金的明细核算)。
(2)”原材料“总分类科目核算内容比较繁杂,就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级明细科目。如”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钢板——XX规格“,”原材料——燃料——柴油“等。
(3)”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核算企业欠供应商的货款,只需要根据债权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就行了。如”应付账款——A企业“、”应付账款——B企业“等。
上市前的财务规范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只规范三年就好,有些历史沿革中的问题可能会一直遗留下来的,比如历次出资情况。只规范三年,如果第一年的期初数不对,那这三年的数都有问题。
一般的做法是如果企业要上市,一定要尽早引入中介机构,也就是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就算不引入中介机构,也应该找水平较高的会计师先来理账,最后也能聘一个有经验的律师把历史沿革部分查一下,看是否会影响到财务数据。一般历史沿革中比较容易出问题且影响账务的就是出资情况。
上市工作中财务是关键的关键,而且涉及到报税,一旦报表报过税务局以后就很难再改了,所以必须保证三年内的表都是规范的。因此最好从一开始就由会计师把帐从头理一遍,把问题都解决干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