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的发展变化,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仍在不断探讨和变革,其中对管理会计定义认识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其“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中认为:所谓管理会计,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对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数据和预计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进行合理决策。 该定义认为:①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包括一些理念,它强调了管理会计不仅加工历史信息,而且要加工未来信息,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重要不同之处;②强调了管理会计主要是服务于管理人员,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帮助他们进行经济决策。
这是和当时的管理已经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发展到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管理阶段”相适应的。 1。
2 管理会计是一种决策信息参考系统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 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
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概念,其核心内容是:①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②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服务;③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用来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④从内容上看,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1。
3 管理会计是一种企业价值增值的持续服务体系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鄄MA)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该定义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①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前对管理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是企业利润的最大,或者说帮助企业创造利润。该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利润和价值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利润大,价值不一定就大;利润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价值增值既考虑了短期的利润增加,也考虑了持续的利润增长;②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概念。 这应该是管理会计定义上一个重大的创新。
持续改进也是不断创新的动力,一个企业或组织只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永葆生机和活力;③该定义提到“激励行为”,这实际上是认识到行为科学将对现代管理会计产生重大影响;④该定义认识到管理会计将为企业或组织的战略服务,从而把现代管理会计引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新领域———战略管理会计;⑤该定义把现代管理会计上升到帮助创建先进的现代管理文化,使人们从哲学和文化的高度认识现代管理会计,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概念在不断地进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的管理会计应是以企业或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最大化为目标,以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非财务信息,为企业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 2 管理会计目标的转变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其最终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
传统的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主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一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知识化、智能化、全球化、网络化、竞争化等特点必然要求对管理会计的目标予以重新定位。
一、资产类1001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1011存放同业企业(银行)存放于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1012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1021结算备付金企业(证券)为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而存入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
企业(证券)向客户收取的结算手续费、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的结算手续费。1031存出保证金企业(金融)因办理业务需要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款项。
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企业(金融)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1121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1122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1123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1131应收股利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1132应收利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后确认的代位追偿款1211应收分保账款企业(保险)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1221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1231坏账准备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1301贴现资产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出的资金。
1302拆出资金企业(金融)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1303贷款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1304贷款损失准备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1311代理兑付证券企业(证券、银行等)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到期的证券。
1321代理业务资产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1401材料采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1402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1403原材料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1404材料成本差异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1405库存商品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406发出商品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1407商品进销差价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1408委托加工物资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1411周转材料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1431贵金属企业(金融)持有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存货的成本。
1441抵债资产企业(金融)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实物抵债资产的成本。1451损余物资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后取得的损余物资成本1461融资租赁资产企业(租赁)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取得资产的成本。
1471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511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1521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1531长期应收款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1532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1541存出资本保证金企业(保险)按规定比例缴存的资本保证金。 1601固定资产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1602累计折旧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1604在建工程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1605工程物资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1606固定。
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 1、合法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简单的总结就是: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管理会计,是一个管理学名词。指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基本含义: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是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结合考察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及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试图从中得出对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和实务运用有益的启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三、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控制实务的兴起 在这方面,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最有价值。
20世纪早期,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活动公司出现,为了协调和控制其多样化活动,管理控制实务技术方法的需求应运而生。 在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以协助多元活动及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长方面。
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 Pont Powder Company)。作为最早的纵向一体化多元经营活动公司之一,它要决定的不再仅是经营单一产品的营业规模大小,还要决定应拓展的营业活动类型。
于是,杜邦公司开创了许多管理控制技术方法,到1910年为止,当今大公司进行管理控制所用的差不多所有基本技术方法在杜邦公司都已得到使用。在这些基本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则是投资净利率(Return-on-investment, ROI)指标的运用。
该指标最早被杜邦公司的Pierre du Pont用作衡量各个营业部门的效率和整个公司财务业绩的指标,而当时广为使用的销售净利率、成本净利率指标在杜邦公司则受到冷落。1912年,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Donaldson Brown进一步将ROI指标分解为产品销售周转率和营业销售净利率两大指标。
这样,既可以让各部门知悉其业绩如何影响产品销售周转率或营业销售净利率并进而影响公司总的投资净利率,又可以让管理者解释在特定期间内ROI的实际数为何偏离预算数。Pierre du Pont和Donaldson Brown将ROI指标应用于部门层面上,这也是现代多数公司所用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起源。
另外,杜邦公司还为审批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专门建立了资本配置程序和系统。无疑,在当时,杜邦公司成为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的先驱者。
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GM)成为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后,Pierre du Pont,Donaldson Brown和Alfred Sloan又在20年代早期在GM进行了管理控制系统的革新。实际上,多数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报告评价体系都是从GM演进过来的。
GM的目标是着眼于整个商业周期获取满意的ROI,而不强求盈余逐年增长,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目标定位在整体管理水平的最高,而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现代行为管理思想的缩影。
Donaldson Brown独创性地设计了一套定价模式,在生产量和销售量为正常、标准量(生产能力的80%)的条件下,来决定能达到期望ROI水平的目标价格,这套定价模式使高层管理的财务策略与部门的短期营业计划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连动。Pierre du Pont和Alfred Sloan为公司的高层经理设计了程式化的激励和利润分享计划,其利润观念是公司利润而非部门利润。
后者还采用了市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度。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完善。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不但使经理层见到实际效果,而更富有价值的是其务实的态度。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与工程师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因而使得管理会计出现的创新方法很快在可信和实用的基础上得以传播。
四、管理会计学术方法创新:管理会计实务革新的相对停滞 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在近半个世纪中,管理会计实务性技术方法革新较少,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主要与财务会计在社会和法律上的主导地位有关。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要求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再加之早期企业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按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程序,对产品实际成本的扭曲程度很低,而追求准确和相关成本数据所付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报告代价又很高,所以企业倾向于使用与对外报告相同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内部营业管理。
然而,这是一个管理会计学术方法创新的阶段。我们研究发现,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预算的折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Discounted cash flow approach),利润和投资中心的剩余利润(Residual in-come)考核方法,内部转移价格制订的机会成本法,规划和控制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经济学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引入等。
这虽然使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确实得以大大丰富,但对实务操作影响较少。 第一,折现的现金流量法虽然在理论上优于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等传统方法,但对于许多投资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如何实施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身就很难确定,实务上更多的是采用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
第二,剩余利润指标由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rporation)首创,用来鼓励部门经理进行低于本部门平均ROI指标,而收益超过其资本成本并有利于公司总的ROI增长的投资。但也许是商业文化传统的影响,剩余利润指标没有能在实务上广泛使用,即使是通用电气公司后来也弃用剩余利润指标,重新使用ROI指标作为投资中心财务业绩评价的基本标准。
第三,企业在制订内部转移价格时,实务运用的订价基础包括全部成本、标准成本、市场价格、协议价格。而在中间产品没有市场或处在非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新出现的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机会成本订价方法却很少为内部销售部门所采用。
第四,成本会计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