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本核算涉及的会计大科目简单的说就是料、工、费三大块。详细的话如下:生产费用的内容
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燃料(2)外购动力(3)工资(4)福利费(5)折旧费
(6)修理费(7) 其他支出
2. 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3.生产费用按其他标准分类
(1)生产费用按照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基本费用和一般费用
(2)生产费用按照与产品的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3)生产费用按照与产量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4)生产费用按照计入企业成本的程序分类,可分为单要素费与综合费
两类
(二)期间费用的内容
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生产车间设备折旧对应的科目是“制造费用”,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常见的标准为: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
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扩展资料: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是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直接支出,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制造费用是对生产成本细分后用于核算成本的科目,在期末时“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一般都要转入“生产成本”科目中。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加上期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在产品成本,便能计算出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期发生生产费用 =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生产成本
低值易耗品摊销时,会计分录为:
1、采用分次摊销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按实际成本
借:待摊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
根据低值易耗品的耐用期限分期摊入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摊余价值扣除残料价值的差额,作为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
借:材料物资(残料价值)
借:管理费用(摊余价值扣除残料价值的差额)
贷:待摊费用(摊余价值)
2、采用五五摊销领用时,按实际成本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贷:低值易耗品(库存低值易耗品)
根据本月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的50%,计算当期领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
借:管理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报废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的50%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计入“管理费用”。
扩展资料:
低值易耗品费用的摊销分配:
低值易耗品费用的摊销分配,通常是通过编制“低值易耗品摊销分配表”。摊销分配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部门、用途等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及其明细账户有关成本、费用项目。对于企业投入生产经营时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可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如果采用一次摊销法或分期摊销法的企业,其低值易耗品是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的,到月终时应根据低值易耗品类别差异率,把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可根据各公司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下面是进行管理中的一些要点,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灵活的选用。
1、低值易耗品领用应有领用单。
2、低值易耗品应分类别进行管理,则管理时应根据类别不同,建立合适的分类编码体系。
3、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根据核算的具体要求,可分部门或分项目、分产品进行核算,在领用时要明确领用的具体用途。
4、低值易耗品较多的单位,可以借助小型进销存软件或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辅助管理,从而降低日常的统计工作量。
5、低值易耗品的保管和记账应分开,保管人员和财务人员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定期进行盘点对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低值易耗品摊销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包装物
贷:包装物—名称及规格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
贷:原材料—名称及规格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职工福利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折旧种类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配件)
贷:原材料—修理备用件—名称及规格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借:制造费用—动力及燃料(水费)
贷:预收账款—预提水费
借:制造费用—动力及燃料(电费)
贷:预收账款—预提电费
借:制造费用—动力及燃料(燃料名称)
贷:原材料—燃料—煤炭
借:制造费用—其他辅助费(有关费用)
贷:有关科目—有关细目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名称及规格
贷:生产成本—结转库存商品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扩展资料: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