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龙山
地址: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余公里处
交通:乘坐856路公交在花塔村下车。沿旧晋祠路北行800米即可看到龙山景区的标识
龙山红叶,主要分布于龙山之巅和明仙沟两侧山坡,被人称之为“锦绣谷”,是龙山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
秋季,红叶漫山遍野,风光旖旎。这样的美景,让人沉醉!拾级而上,边走边欣赏美丽的红叶,那一片片、一块块、一团团的黄的、橙红的、红的美丽色彩,令人眼花缭乱。这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斑斓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红色景点:万固寺,永济市博物馆。根据官方信息,这两个地方每年都会有红色抗战表演。
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是与太原外国语学校机构分设重组后成立的一所外语特色的市属重点完全中学。
学校教风严谨,管理科学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逾60人,还聘有多名外籍教师。二外设施完备,环境幽雅,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阅览室、小型体育馆、餐厅、生物走廊和全市一流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
2002年,二外在全市率先改革办学体制,创办二外师立分校(现更名为同心外国语学校),并与新西兰罗托鲁瓦市女子高中结为姊妹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多年来,二外一直遵循“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外语为特色,以成才为目标”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我校中考已连续七年居全市之首,高考也捷报频传。连续五年高考一次达本科线率及达重点院校率名列太原市前茅,2004年高考中,郭斯旸、石乔同学喜获山西省文科应届生冠军、亚军,2005年高考中,孟萦同学喜获太原市文科亚军。
优异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单位”、“省德育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市德育工作模范校”、“三育人先进学校”、“市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 “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教育系统首家“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多次荣获“太原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奖”、“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领导班子奖”等,荣获“太原市劳动模范单位”等称号,2005年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单位、山西省示范高中的评估验收。
“立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风让二外人的脚步更加坚定,积极开放的理念成就了二外的辉煌。二外人将承载着辉煌、肩负着厚望,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努力奋进……
阳曲玉泉谷风景区介绍
玉泉谷位于阳曲县北白村,离清徐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是一处新开辟的旅游休闲康养基地。
玉泉谷不是名山,亦非大川,但是近期的玉泉谷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玉泉谷的主要美景不是河,不是树,不是庙,不是坛,仅仅是一种花。
此花名叫百日草,彻地连天,大片大片地盛开着,有洋红色,混色,绯红色,白色,黄色。这是一种有个性的花,有特点的花,有智慧的花。遇见它,仿佛就是遇见了美丽,遇见了惊艳,遇见了壮观。
玉泉谷远山如黛,白云轻飘,松柏苍翠,绿草如茵,这些都是摆设,都是陪衬,它们是专门为百日草这种花作嫁衣的,这里真正的主角是百日草。
几百亩人工种植的百日草,姿态各异,生机盎然,妩媚的花瓣借着阳光的色彩,微风拂过,那一株株精灵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女翩翩起舞,朵朵奇姿异彩的花儿不时飘来缕缕袭人的清香,那花如浪似潮,那香如风,把整个玉泉谷装扮成花的天地,花的海洋。
白色的花儿如脂、如玉、如雪、是那么的水灵,那么晶莹,那么透亮,粉嘟嘟、颤巍巍、娇滴滴,雍容华贵,如同一位位高傲的公主。
绯红色的花儿,枝繁叶茂,花瓣多层,艳如朝霞,炽如烈焰,稍微走近就让人感受到她火一般的浓情,由不得你热血沸腾。
浅红色的花儿色相俊美,清高寡欢,呈现出一派高傲的气质,瑰丽万状,灿烂无比,给人一种开朗俊逸的感觉。
黄色的花儿清秀,典雅,富丽堂皇,妩媚可爱,傲霜怒放,为这初秋的季节凭添了无限生机。
众多的百日草铺洒在玉泉谷,形成了天地,形成了阵势,形成了气候,是那么的雄浑博大,沁人心脾,感人肺腑。
诸多的百日草挤挤挨挨,拥在一起,凝视着一群群陌生人的到来,她们素雅娴静,容颜焕发,千姿百态,超凡脱俗。有的翘首挺胸,着意扮倩;有的躲在叶间窃窃私语;有的排队列阵,步伐整齐;有的迎风起舞,张扬个性,婀娜多姿。
山西十条红色线路 带你重温革命历史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为献礼百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邀你一起打卡10条红色旅游线路,带领大家深入山西,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线路1:烽火太行之旅烽火太行之旅,将走进华北抗战中枢“太行根据地”的腹地,深入了解太行山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线路2:英雄吕梁之旅 吕梁是革命老区,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这片红色热土上都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遗迹。
线路3:长城抗战之旅长城抗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线路4:“走向胜利”之旅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从延安到西柏坡途经山西。此条线路多为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不同地区居住的旧址,再现了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的足迹。
线路5:重温山西建党之旅战争年代,山西涌现出高君宇、贺昌等一批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重温山西建党之旅,将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和强大精神力量。
线路6:铁血东征之旅红军东征在山西境内历时75天,此条线路包含红军东征时期的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指挥部旧址以及殉难烈士纪念馆等。
线路7:追寻八路军总部之旅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70多个村庄驻扎,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此条线路包含八路军在山西多处总部旧址。
线路8:晋察冀根据地之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心脏地带建立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在此处根据地共作战32000多次,歼灭日伪军35万余人。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线路9:红色军工之旅1941年,为保卫八路军在黎城县创建的抗战期间规模最大的兵工厂,爆发了“黄崖洞保卫战”,保证了抗战时期大量的武器供给。红色军工之旅将引领游客回望山西红色军工光辉发展历程,追寻红色记忆。
线路10:根据地文化新闻事业之旅 山西作家赵树理本着为人民写作的宗旨,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以他为首的“山药蛋派”,更是将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景区位于革命老区左权县麻田镇,距左权县城45公里,距山西省会太原195公里,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分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两部分。总部旧址占地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于1980年对外开放。
2011年以来,投资2000余万元,本着“修旧如旧、以期恢复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旧貌”的理念,对总部大院、邓小平旧居、左权旧居进行了修缮,并对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党校、鲁艺学校、《新华日报》报社等旧址进行了恢复,让游客真切体验和感受到当时八路军的真实抗战生活。
2007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的纪念馆总投资1.2亿元,是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中展览路线最长、文物实物最多、内容最全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麻田镇上麻田村西山脚下,与麻田总部旧址相互呼应、融为一体,是集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占地总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3800平方米。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位于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桐峪村。
1941年7月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村隆重召开,历时40天。这次盛会确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选举出以杨秀峰为主席的边区政府领导人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适应了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共同抗日根据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边区政府领导机构。这次会议结束后,边区政府抓紧在各级政权中贯彻落实“三三制”建政原则,参议员返回各县并大力宣传“三三制”,动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层政权民主建设。各地经过村选,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则的村级抗日政权。这种普遍“三三制”政权,从政治上调整各阶级的关系,使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该旧址为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建筑面积416平方米。一进院东配殿为主席团和资格审查委员会,西配殿为秘书处。二进院东配殿为边区议会办公室,西配殿为边区高等法院办公室,寝殿为边区政府办公室。由于年久,有所损毁,墙皮脱落,前瓦掉落。2005年至2006年,左权县人民政府拨款依原貌对其进行全面维修。陈列物品一共有105件,其中桌子28张,凳子55条,烛台4个,汽灯1个,暖壶5个,水杯2个,名单册7本,另外在墙上贴有地图,报纸、领导人物像、会议日程安排等。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于2003年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1941年7月至1945年8月整整四年时间,八路军前方总部及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驻扎于此。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由极端困难转向全面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彻底胜利的大本营之一。
总部纪念馆位于左权县东南45公里麻田镇麻田村,1981年由八路军总部麻田旧址扩建而成。麻田镇地处晋冀豫交界,形势险要,资源较丰,守可固,进可攻,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古有“晋疆锁钥”。1940年11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整整5年时间,八路军首脑机关前方总司令部以及中央北方局(以下简称北方局)各部属驻扎于此。
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左权、滕代远、罗瑞卿;北方局:李大章、刘锡五、朱瑞、杨献珍;129师:蔡树藩、李达;晋冀豫军区:倪志亮、王树声、黄镇;晋冀豫边区政府:杨秀峰、戎伍胜;太行区委李雪峰等一代民族抗日精英在此领导与指挥华北军民英勇抗战,迎来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
尹灵芝烈士陵园

尹灵芝烈士陵园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城北坪,是为纪念著名的刘胡兰式的英雄人物尹灵芝而建。尹灵芝是名扬三晋的女英雄,1947年11月3日,为保护公粮和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16岁。1965年,尹灵芝烈士纪念馆在寿阳建成。开馆40年来,先后有越南、泰国、缅甸、古巴等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及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前往瞻仰凭吊,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年来,馆舍已日显陈旧,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德育基地的作用,充分打造“红色旅游”,当地政府决定对烈士纪念馆进行修建。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位于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占地100亩。纪念园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纪念碑,高19.45米,寓意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二是纪念馆,总面积1400平方米,内设展厅4个,面积900平方米;三是石拐会议旧址院落,占地2940平方米,中间是石拐会议的主院,一进两串,主房间为二层,下层石碹窑洞5间,上层木石结构房5间;四是6000平方米广场,广场南端有两组大型八路军—雕塑像,东西两侧分别是八路军石拐会议简介和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建设情况简介。广场北端建有由“红五星”、“1937.11.11”、“八一”数字组成的入园大门。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位于左权县麻田镇清漳河畔西山村南200米处西山脚下,面向东北大羊角村(新闻烈士殉难地),是为纪念《新华日报》主编何云等57位新闻战士而修建的。于1986年5月28日落成,其高7.5米,碑座为方形,四面凸阶,雕栏环绕;碑体为四方形,正面镌杨尚昆亲笔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右侧面镌陆定一题词:“1942年5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左侧面镌《何云同志简历》一文,介绍了这位热血洒在太行山上新闻战士的光辉战斗历程。背面镌何云、李竹如等太行新闻烈士芳名录。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旧址位于左权县城西1公里处的西河头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分为两个部分——主院及马棚,主院为三进院落的四合院,除三进院主房为砖制拱券窑洞外,其他房屋均为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1937年至1940年间,一二九师司令部设在此宅院内,师长、副师长、张浩政委、倪志亮参谋长及1938年接替张浩的政委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的众多战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榆社县烈士陵园
榆社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原址在县城北门外,当时占地4.5亩,主要建筑有六角亭一座、广场,亭内立一呈六角状的石碑,下有底座,上有宝顶,造型比较独特。碑上刻130多位烈士的名录,是县城的革命烈士标志性建筑。1989年搬迁于箕城镇板坡村南堰沟,占地126亩。一期工程建有七顶牌楼、两座六角亭,立有青石碑12块,碑面刻有从抗日战争至1989年之前榆社县籍的烈士近1300人。二期工程计划2014年完成,将建有大型雕塑、展厅、纪念塔等。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位于左权县城内的北街胡同里,坐北向南,是一处很有教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左权将军,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中国革命,并赴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左权麻田一带。为纪念他,将当时的辽县改为左权县。
左权烈士陵园内,有左权将军六角纪念碑,左权将军的铜塑像,石膏像。园内一侧,还建有左权将军纪念馆一处,陵园内花草盛开,环境清幽,庄严肃穆。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八路军太原办事处旧址、省立一中旧址(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文瀛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劝业楼(孙中山纪念馆)、阳曲店子底支前纪念馆、牛驼寨战斗遗址、太原解放纪念馆。
武乡八路军革命纪念馆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可以分为三千年古代文明和百年红色历史,晋祠、天龙山、蒙山、太山以及晋阳古城、窦大夫祠都是不错的去处;红色历史的缅怀可以去牛驼寨革命烈士纪念碑及东山雕堡群、国民师范纪念馆、还有晋商博物馆。这些景点介绍了太原在曾经的历史经历种种,在流览美景中体味历史,在咀嚼历史中感受这座城市带给我们隽永的深邃。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景区位于革命老区左权县麻田镇,距左权县城45公里,距山西省会太原195公里,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分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两部分。总部旧址占地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于1980年对外开放。
2011年以来,投资2000余万元,本着“修旧如旧、以期恢复四十年代抗战时期旧貌”的理念,对总部大院、邓小平旧居、左权旧居进行了修缮,并对中共中央北方局、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党校、鲁艺学校、《新华日报》报社等旧址进行了恢复,让游客真切体验和感受到当时八路军的真实抗战生活。
2007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的纪念馆总投资1.2亿元,是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中展览路线最长、文物实物最多、内容最全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位于麻田镇上麻田村西山脚下,与麻田总部旧址相互呼应、融为一体,是集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占地总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3800平方米。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位于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桐峪村。
1941年7月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村隆重召开,历时40天。这次盛会确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选举出以杨秀峰为主席的边区政府领导人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适应了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共同抗日根据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边区政府领导机构。这次会议结束后,边区政府抓紧在各级政权中贯彻落实“三三制”建政原则,参议员返回各县并大力宣传“三三制”,动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层政权民主建设。各地经过村选,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则的村级抗日政权。这种普遍“三三制”政权,从政治上调整各阶级的关系,使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该旧址为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建筑面积416平方米。一进院东配殿为主席团和资格审查委员会,西配殿为秘书处。二进院东配殿为边区议会办公室,西配殿为边区高等法院办公室,寝殿为边区政府办公室。由于年久,有所损毁,墙皮脱落,前瓦掉落。2005年至2006年,左权县人民政府拨款依原貌对其进行全面维修。陈列物品一共有105件,其中桌子28张,凳子55条,烛台4个,汽灯1个,暖壶5个,水杯2个,名单册7本,另外在墙上贴有地图,报纸、领导人物像、会议日程安排等。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于2003年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1941年7月至1945年8月整整四年时间,八路军前方总部及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驻扎于此。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由极端困难转向全面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彻底胜利的大本营之一。
总部纪念馆位于左权县东南45公里麻田镇麻田村,1981年由八路军总部麻田旧址扩建而成。麻田镇地处晋冀豫交界,形势险要,资源较丰,守可固,进可攻,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古有“晋疆锁钥”。1940年11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整整5年时间,八路军首脑机关前方总司令部以及中央北方局(以下简称北方局)各部属驻扎于此。
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左权、滕代远、罗瑞卿;北方局:李大章、刘锡五、朱瑞、杨献珍;129师:蔡树藩、李达;晋冀豫军区:倪志亮、王树声、黄镇;晋冀豫边区政府:杨秀峰、戎伍胜;太行区委李雪峰等一代民族抗日精英在此领导与指挥华北军民英勇抗战,迎来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
尹灵芝烈士陵园

尹灵芝烈士陵园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城北坪,是为纪念著名的刘胡兰式的英雄人物尹灵芝而建。尹灵芝是名扬三晋的女英雄,1947年11月3日,为保护公粮和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16岁。1965年,尹灵芝烈士纪念馆在寿阳建成。开馆40年来,先后有越南、泰国、缅甸、古巴等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及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前往瞻仰凭吊,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年来,馆舍已日显陈旧,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德育基地的作用,充分打造“红色旅游”,当地政府决定对烈士纪念馆进行修建。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
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位于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占地100亩。纪念园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纪念碑,高19.45米,寓意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二是纪念馆,总面积1400平方米,内设展厅4个,面积900平方米;三是石拐会议旧址院落,占地2940平方米,中间是石拐会议的主院,一进两串,主房间为二层,下层石碹窑洞5间,上层木石结构房5间;四是6000平方米广场,广场南端有两组大型八路军—雕塑像,东西两侧分别是八路军石拐会议简介和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建设情况简介。广场北端建有由“红五星”、“1937.11.11”、“八一”数字组成的入园大门。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位于左权县麻田镇清漳河畔西山村南200米处西山脚下,面向东北大羊角村(新闻烈士殉难地),是为纪念《新华日报》主编何云等57位新闻战士而修建的。于1986年5月28日落成,其高7.5米,碑座为方形,四面凸阶,雕栏环绕;碑体为四方形,正面镌杨尚昆亲笔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右侧面镌陆定一题词:“1942年5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左侧面镌《何云同志简历》一文,介绍了这位热血洒在太行山上新闻战士的光辉战斗历程。背面镌何云、李竹如等太行新闻烈士芳名录。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旧址位于左权县城西1公里处的西河头村,建于20世纪30年代,分为两个部分——主院及马棚,主院为三进院落的四合院,除三进院主房为砖制拱券窑洞外,其他房屋均为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1937年至1940年间,一二九师司令部设在此宅院内,师长、副师长、张浩政委、倪志亮参谋长及1938年接替张浩的政委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的众多战役,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榆社县烈士陵园
榆社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原址在县城北门外,当时占地4.5亩,主要建筑有六角亭一座、广场,亭内立一呈六角状的石碑,下有底座,上有宝顶,造型比较独特。碑上刻130多位烈士的名录,是县城的革命烈士标志性建筑。1989年搬迁于箕城镇板坡村南堰沟,占地126亩。一期工程建有七顶牌楼、两座六角亭,立有青石碑12块,碑面刻有从抗日战争至1989年之前榆社县籍的烈士近1300人。二期工程计划2014年完成,将建有大型雕塑、展厅、纪念塔等。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位于左权县城内的北街胡同里,坐北向南,是一处很有教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左权将军,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中国革命,并赴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左权麻田一带。为纪念他,将当时的辽县改为左权县。
左权烈士陵园内,有左权将军六角纪念碑,左权将军的铜塑像,石膏像。园内一侧,还建有左权将军纪念馆一处,陵园内花草盛开,环境清幽,庄严肃穆。
西柏坡!!!
西柏坡是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是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最后的一个农村指挥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就是在这个小山村里,毛泽东主席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础。
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工作重心,预见性的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赶考”上路,带领着全国人民走进北京,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后来,平山县人民想在这里建一座泽东小学,以示纪念。毛泽东主席婉拒了父老乡亲们的提议,号召大家建一座水库,这就有了举全县之力“十万大军建岗南”的浩浩壮举,历时11年,于1969年建成的岗南水库,如今依然碧波涛涛,泽被当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