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址,称为“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 在故宫博物院北侧的景山公园东边,五四路北侧,中国美术馆的西边。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迁往西郊燕园,北京政法学院(已更名中国政法大学)接管。此后红楼曾为国家文物局办公楼,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现在的校园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被被北大霸 占了!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北戴河避暑胜地,康西草原,八达岭长城,坝上草原,五台山,西柏坡红色景区,白洋淀风景区,黄金海岸,清东陵,塞罕坝森林风景区,王家大院,十渡风景区,雁栖湖,十三陵,涿州影视城,慕田峪长城,古北水镇,世界公园,延庆世博园,妙峰山风景区。
1、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2、博雅塔
建筑,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园建筑精髓“一塔湖图”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3、勺园
勺园是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1570-1631)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是“米氏三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明朝诗人多有诗词歌咏。清初在勺园故地建弘雅园,康熙曾为之题写匾额。乾隆时,英特使马嘎尔尼朝见清帝时曾驻此。
后为郑亲王府,嘉庆时改名为集贤院,清帝在圆明园临朝时,此处是大臣们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贤院和圆明园一起为英法帝国主义焚毁。
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围景点很多: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前海,后海,恭亲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南锣鼓巷,钟鼓楼,故宫,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北大红楼,美术馆,动物园,三塔寺,白塔寺,雍和宫,国子监,孔庙,等等。说不清的景点儿,逛不完的老北京。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内的鸣鹤园中,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积极致力于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为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生提供标本观摩和教学实习条件,积极协助中国考古学研究,展示中国考古学工作成果,宣传普及考古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文物、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品包括: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
1、白塔寺
2、醇亲王南府
3、大觉寺
4、德寿堂
5、东交民巷
6、东岳庙
7、郭沫若故居
8、矛盾故居
9、文天祥祠
10、二郎庙
11、吕祖宫
12、法源寺
13、法文书居
14、中山公园
15、恭俭胡同
16、棍贝子府
17、皇城根遗址公园
18、白云观
19、明十三陵
20、颐和园
21、天坛
22、和亲王府
23、雍和宫
24、国子监
25、汇通祠
26、健锐营
27、菊儿胡同41号
28、老舍茶馆
29、老自来水厂
30、龙凤呈祥灯市口
31、孟小冬故居
32、米市胡同
33、模式口
34、钱粮胡同
35、三味书屋
36、僧王府
37、什刹海
38、什锦花园胡同
39、圣公会教堂
40、顺天府学
41、天宁寺塔
42、田义墓
43、万牲园
44、万寿寺
45、五塔寺
46、西八里庄玲珑塔
47、琉璃渠
48、西什库教堂
49、香山买卖街
50、雪池胡同
51、银锭桥
52、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53、原辅仁大学
54、真光戏院
55、正觉寺
56、正阳门
57、正乙祠
58、智化寺
59、中国航博
60、798艺术区
61、百货大楼南街
62、北大红楼
63、北京象牙雕刻厂
64、崇内社区
65、大钟寺金五星旧货市场
66、雕刻时光
67、东方饭店
68、东唐青旅
69、高碑店古典家具街
70、古马茶道
71、光合作用书房
72、簋街
73、好园宾馆
74、红门画廊
75、红桥市场
76、旧鼓楼水归器
77、莱太花卉市场
78、利玛窦墓
79、潞河中学
80、侣松园
81、梅府家宴
82、那家小馆
83、潘家园古玩市场
84、青龙桥火车站
85、人大涂鸦墙
86、人艺小剧场
87、三石斋风筝店
88、双清别墅
89、台湾会馆
90、同里
91、西河沿
92、喜鹊酒吧
93、有璟阁
94、元大都酒吧街
95、长城脚下的公社
96、棕榈泉生活广场
97、左右间咖啡厅
98、世贸天阶
99、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
100、换新胡同21号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内的鸣鹤园中,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积极致力于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为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生提供标本观摩和教学实习条件,积极协助中国考古学研究,展示中国考古学工作成果,宣传普及考古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文物、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品包括: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
攻略
北大就近景区:推荐博雅塔、未名湖、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
一、博雅塔
燕园建筑精髓“一塔湖图”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朝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二、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未名湖本无名,燕京大学教授钱穆于20世纪30年代在燕京大学任教时将其命名为“未名湖”而得名。
三、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四、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北京市区西北郊,占地188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
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香山公园有香山寺、洪光寺、双清别墅等著名旅游景点。
五、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
1856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而被迫停止。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终成一片废墟,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北大著名景点有:
1、未名湖
未名湖位于北京大学校园中北部,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未名湖以前靠万泉河供水,在清朝是圆明园附属的和珅花园淑春园中的人工湖。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和珅在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石舫按照颐和园的石舫修建,但后来上部结构被焚毁,今仅存石质基座。
二、北京大学西门
北京大学西门位于北京市颐和园路,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由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所以又称为校友门。西校门坐东朝西,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不过七八米,风格古朴、庄严典雅,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北京大学西门是北京大学除博雅塔外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这古典三开朱漆彩檐的宫门风格,颇有历史意味。牌匾上“北京大学”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主席所题写,字体工整,但却渗透着一股霸气。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很多游人专程来到西门,就是为了在这里拍照留念。
三、博雅塔
博雅塔位于北京大学校园内,未名湖东南侧的小丘上,是燕园建筑精髓“ 一塔湖图 ”之一。博雅塔是使用功能、 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建筑的神来之笔。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四、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位于北大校园核心区,百年讲堂北侧,是燕园建筑精髓“ 一塔湖图 ”之中的“图”。该馆分为紧挨着的新旧两楼,现在分别称为东楼、西楼。北大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馆藏丰富。图书馆周边的环境也很好,一排银杏树一到秋天分外漂亮。
百余年来,经过几代北大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种类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到2009年为止,拥有藏书8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为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
五、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是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多功能讲堂。拥有化妆间、排练厅、多功能厅、纪念大厅、观众休息厅、四季庭院、会议室、贵宾接待室等设施。高耸的塔型楼顶,两翼前伸的建筑形体,柱廊连贯的内部布局,全部以花岗岩石材装饰的典雅庄重的外墙,宽阔的广场等,成为北京大学引以为自豪的又一标志性建筑物。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是北京大学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每年有多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典礼、会议、展览、新闻发布等活动。全球的多位政治和经济要人曾在此讲演,也经常会上演一些经典和新锐的剧目,比如英国TNT剧院上演莎翁的原版话剧、中芭和莫斯科芭蕾舞团的芭蕾、国粹昆曲“牡丹亭”,并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讲座。
六、北京大学校史馆
北京大学校史馆位于北京大学西校门内荷花池畔,该馆于1998年5月北大百周年校庆时奠基,2001年9月落成。馆舍分为三层,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首层为“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展出了北大历史上217位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教育家的生平简介及照片。校史馆西侧有礼品部,可以购买到相关读物和纪念品。
北京大学校史馆地下二层为主展厅,设有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有图片、图表800余幅,实物展品440余件,展线长400余米。记载着北京大学的创立,成长的历史,记载着北京大学的光辉历程。
当然是西门了。西校门,是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的校门,所以又称为校友门。
西校门曾为北京大学的正门,坐东朝西,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高不过七八米,风格古朴、庄严典雅,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现代都市建筑的丛林中,尤其显得与众不同。据说当初修建此门时,曾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力求设计出与校园内建筑风格一致的校门,最后终于选定现在这样一个三开大门的庙门式建筑。
西校门的门牌号是娄斗(兜)桥一号。娄斗桥遗址在西校门外南边12米左右,又名西勾,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风景区,当时京城的文人学士经常在此地流连吟唱。明朝诗人王嘉谟说:“海淀娄兜桥上观鱼,信步西行,境益清胜”。
他在诗中写道:“渊渊溪水中,青蒲叶靡靡。翳然林木间,幽怀果子美……”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娄兜桥是绿柳成行,荷塘映目,鱼翔浅底,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景色。明末时这里成为米万钟勺园的一部分。米氏常与友人在此观景,并有诗赞叹景致的秀美。到了清朝,这里仍然是文人经常来游玩的地方。
清朝王士祯在《都门竹枝词》里说:“西勾桥上月初升,西勾桥下水澄澄。绮石回廊都不见,游人还问来家灯。”看来西校门的选址还真是得“风景之盛”的。1926年燕京大学迁来时,桥上栏杆和镌有“娄斗桥”三字的牌子还在。后来,为了扩展路面,才去掉栏杆,牌子也不知去向。近年来,由于这一带的拆建,连娄斗桥的遗迹也无从可觅了。
西校门处于北京大学的主轴线起始点位置,是进入北大领略燕园风光的最佳入口。西校门的位置是由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墨菲确定的。
墨菲当初在绘制校园规划图时,他从玉泉山上的那座塔得到灵感,认为校园的主轴线,就应该指向那座塔;校园的主要建筑和湖,都应在主轴线上;玉泉山的古塔作为端点,向东延伸作为校园的主轴线,由此确定了西校门的位置。这样他就一反北京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将燕园的主校门及朝西布置。
西校门在燕京大学时期是燕园的唯一正门,当时门正中悬挂着由蔡元培先生手书的“燕京大学”四字匾额。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中也换上了“北京大学”的匾额。
“北京大学”四字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给北大校徽亲笔题字放大而成的,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牌匾微微向前倾斜,给每一个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角度,也会使人顿生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仰视的地方,它的高度永难企及。燕京大学有着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等等。
历史上的燕大至今仍是北京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北大有着深远的影响。北大西门上面挂有北大校友、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他所书“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
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关于这一对石狮的来历,有人以为石狮取自圆明园,其实不然,它们乃是原燕京大学于一九二四年从民间购得的,在北大文书档案馆里,还存有当时购买这对石狮的契据,全文是:
“立字人文翰章,兹因祖遗有石狮一对齐整无损。今因合族生计艰难,商同合族允可出售。今经介绍人贞德元等说合,卖与燕京大学使用。三面言明议价现洋柒佰元,先付定洋壹百元,俟起运时全行付清。再者起运经工人手重损坏,并连脚有失,本卖主概不负责。本买主按约履行付钱呈数。以此立字为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