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有很多寺庙,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每一个乡镇,甚至每一个傣寨都有寺庙。
西双版纳排名第一的寺庙是勐泐大佛寺,坐落在景洪市勐泐大道曼弄枫大转盘附近,顺南联山依山而建,有宝像庄严高达49米的佛像,有金碧辉煌金光灿灿的庙宇,据传始建于明代,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庙原址上修建的,站在寺庙的山上可以俯瞰整个景洪城区。
西双版纳排名第二的寺庙是西双版纳总佛寺,位于坝吉路上,里面有佛教学院,出过许多得道高僧。同样有精雕细琢的庙宇,有神圣的佛塔,是信仰佛教的当地人民心中最为神圣的地方。除了以上两个寺庙以外,西双版纳其它的寺庙也比较多,在勐罕,橄榄坝傣族园,大勐龙,勐养,勐仑,勐海,勐腊都有很多规模挺大的寺庙,这些寺庙都有一个特点,基本上都是有着金光闪闪的庙宇,精雕细琢的佛像,还有庄严肃穆的佛塔。
另外每一个傣寨都有自己的寺庙,傣寨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寺庙了。傣族人民的节日很多,除了泼水节还有开门节,关门节,据说大半年傣族都有节日,一到节日的时候,寨子里的人们就会去自己寨子里的寺庙参加佛事活动。
喜欢傣族特色风俗民情的游客,可以自驾从景洪到橄榄坝,在三乡到五乡,九乡,勐仑的国道上分布着众多的傣寨,去傣寨里参观,只要尊重傣族传统,尊重傣族文化,一般都会受到欢迎的。
西双版纳有两县(勐海县、勐腊县)一市(景洪市);景洪市从地图上看在版纳州的中部,即版纳州政府所在地。
云南没有叫勐绿的地方,只有西双版纳有勐海和勐腊县,勐海县景点有,打洛口岸,勐景来,独树成林远征军纪念碑,大益茶庄,景真八角亭等,2,勐腊县有,望天树景区,中科院热带雨林,傣族寨子等。
西双版纳周边的景点有很多,目前最出名的就是告庄西双景了,景洪城里有曼听公园,花卉园等,周边么有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傣族园,勐仑植物园,勐腊望天树景区,勐海景勐来,大益茶庄,独树成林,曼瓦瀑布,勐罕的曼远也很好,勐养的曼掌也很有特色,其它小众景点有许多,不过对于旅游的人来说去这些地方玩玩就很好了。
西双版纳梦幻王国,这里与缅甸接壤。动植物王国的天堂。西双版纳主要是傣族聚集地,农村房屋多为杆栏式建筑,建筑与缅甸泰国的傣式建筑非常相似。 去了一趟西双版纳改带什么特产回家呢。條萊垍頭
1、茶叶是版纳特产可以买些茶回家垍頭條萊
2、可以边境游玩,这里与缅甸接壤人流聚集地翡翠还蛮多的,但需要擦亮眼睛辨明真伪。萊垍頭條
3、橡胶制品,版纳最大的经济作物就是橡胶了,在游玩过程中也能发现大面积橡胶树。是这边的一大特产,可以买些橡胶枕头,床垫,或者车枕。要买天然橡胶制品哦。條萊垍頭
4、其它方面,还有鲜花饼,水果之类的,挑选好携带或者好快递的就行。版纳的美食让人想起来就流口水,我大学毕业去玩了好几趟,后来没事冬天就过去玩。 告庄西双景的建筑非常有特色,那边也有大量的民宿,最棒的是晚上广场上的烧烤与泡脚。简直是天堂啊。价格也很实惠。 喜欢植物,走路摄影的朋友可以去中科院植物园,那里是植物王国,很喜欢垍頭條萊
全部都开放了的,东线有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基诺山寨;南线勐仑植物园,橄榄坝傣族园,勐远仙境,勐腊望天树景区;西线南糯茶山,勐景来第一寨景区,景洪市区花卉园,曼听公园,大佛寺等景区。其它的还可以自己到傣族村寨,哈尼村寨,基诺村寨体验一下。
古六大茶山 -- 地埋位置及概况说明:1、攸乐茶山 2、蛮砖茶山 3、漫撒茶山 4、莽枝茶山 5、倚邦茶山 6、革登茶山 云南省是世界是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古今中外负有盛名,普洱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小故乡,据西双版纳傣族贝叶经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西西双版纳就有茶树栽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还生长着八百年年前人工栽培的古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洱,已自唐时,”西藩:就是指西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说普洱茶,可见自唐代就有普洱茶了。 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的普洱府,产于悠东山、革登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普洱茶是以地名作茶的专用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易武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六大古茶山在香港、韩国、台湾、广东、深圳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六大古茶山包括悠乐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它们都在易武的周围,古茶山的野茶树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其营养成份是任何一种矮化茶树和新培植茶树都无法相比,野生大茶树生长环境自然、特殊,全世界罕见,其原料主要用来加工普洱茶,因此易武的普洱茶内质极其特别,在文革期间,许多陈年普洱茶在大火中毁灭,目前存在世上的正品野生普洱茶少之又少。 古时,易武的普洱茶主要用来进贡,又有瑞贡天朝、正山贡茶之称,历史上“茶马古道”就是以易武为中心经思茅达到普洱府,最后在交易,所以还有人称普洱茶为易武茶。古六大茶山 -- 革登茶山 《普洱府志》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常采茶时,先具酒醴祖祭于此。”由此可知革登茶山早就闻名。 革登茶山位于孔明山下,紧靠攸乐茶山,傍依鸡怪山,历史上年产茶500担之多。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肚,满披银茸,民间种之为“大白茶”。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八角树寨有株茶王树,光春茶就能收干茶一担。革登茶山过去的新校都有20多厘米的盆大了。祭祀古茶树的碑石到是随处可见,足以证明茶农封古茶王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告诫后人古茶树确需保护。解放前革登茶山已荒芜,茶农人走寨远,解放后逐渐恢愎发展,现年生茶万担以上。 古六大茶山 -- 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南面,和革登茶山相聊,与孔明山遥遥相望。传说是诸葛亮埋铜锣之地,故名。从象明乡越架布河,过大石房,穿秧林寨就到了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范围不大,但茶叶质量较好、味美。明、清时期茶山与旺,茶叶年产达万担之多。从立在茶山的碑石刻文中可以看出常年茶山与旺发达景象。该碑立于乾隆十一年冬(元1746年)。由于多种原因,莽枝茶山在解放前夕,已经荒芜,几百户人家的勐芝大寨已成为原始密林,遗存的部分茶农后代,已搬迁到茶山后的秧林寨,封茶山的历史漠然知晓。原始密林中还可看到一块块面积大小不一的茶林,以及从多的交杂在一起的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树。一座葬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3年)的茶商墓孤寂地守候在茶山。茶山由于多年无人管理,有的茶树长得几丈高,仍然茶花怒放,青枝绿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曾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茶山乡民开始封茶山进行管理,茶叶产量逐步提高,每年出售给国家青毛茶2万多公斤 古六大茶山 -- 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的高山区。倚邦茶,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甘正,回甜爽口。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家云集,极为热闹。产品适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质极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20担之多。 清朝为了加强封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约2米,长达数百公里。从残存的部份马道上石板的磨损状况可以判断,当时筑路的辛和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为内地与边疆交往的政治、经济中心,各种商铺、学校、会馆应运而生。可惜表现茶山繁荤景象的建筑于解放前毁于火灾,如今仅有碎瓦断壁残存。今日倚邦茶山,除茶叶生产得到恢愎和发展外,西双版纳州政府又规划发展一个万亩级香料基地。这样,倚邦茶山将茶叶、香料比翼齐飞,前程无量。古六大茶山 -- 漫撒茶山 慢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以东,紧接老挝边境。慢撒茶山属大叶种茶,条索肥硕,条子宽大,结实,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壮男性之美,是普洱茶中个头最大的。 清乾隆年间是其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清咸丰壬子年(公元 1852 年)来自内地的很多汉族同胞在茶山与茶山各族兄弟共同种茶、制茶,所产“元宝茶”(圆茶),远近闻名,畅销国内外,慢撒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茶农种茶制茶经验丰富,但到十委世纪,慢撒茶山,稍有衰落,而易武茶山则日起兴旺,光茶号就有十几家,因此,清朝前期中期史书列六大茶山时,只列“慢撒”后某些书籍又列为“易武”。由此使人产生了误解,认为易武和慢撒是两座茶山,实际上并不是,只是证明了两座茶山的兴衰,易武和慢撒都是泛指六大古茶山的茶,不是独立的两座茶山。是但在当地茶农细细区分,易武茶山和慢撒茶山却有不同的,慢撒茶山的茶叶稍微肥大一些,味也稍甜。 古六大茶山 -- 蛮砖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野象山旁,磨者河畔,历史上年产茶万担以上,大都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茶农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万担之多。今天的茶农商品意识强,他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在蛮砖村公所支书权存安带领下安排生产蛮砖贡茶,茶味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1994年,州、县政府确定在蛮砖茶山新建万亩大茶园,在云南省茶叶科研所专家的指道下,万亩新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飘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古六大茶山 -- 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 担以上。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毅人放火,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壤。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拨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1993年攸乐茶山产茶1942担(97000多公斤)。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1083。2公里
起点:勐海县
1。勐海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60米,直行进入景管路
2) 沿景管路行驶360米,右转进入G214(旧)
3) 沿G214(旧)行驶460米,左转进入景竜路
2。
沿景竜路行驶560米,右转进入G214
3。沿G214行驶40。2公里,朝景洪方向,直行进入G214
4。沿G214行驶12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G214
5。沿G214行驶2。
6公里,直行进入G214
6。沿G214行驶260米,在第1个出口,朝景洪市区方向,稍向右转进入G214
7。沿G214行驶2。7公里,直行进入G214
8。沿G214行驶100米,在第1个出口,朝勐海路/市区/版纳大桥/昆明方向,直行进入勐海路
9。
沿勐海路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G214
10。沿G214行驶50米,过曼听桥,直行进入勐海路
11。沿勐海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勐海路
12。沿勐海路行驶110米,在第1个出口,朝宣慰大道/森林公园/野象谷/橄榄坝方向,右转进入宣慰大道
13。
沿宣慰大道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宣慰大道
14。沿宣慰大道行驶170米,在第3个出口,朝昆明/勐腊/森林公园/野象谷公园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小磨公路
15。沿小磨公路行驶180米,稍向右转进入昆磨高速公路
16。
沿昆磨高速公路行驶260米,过曼外老寨9号桥,直行进入昆磨高速公路
17。沿昆磨高速公路行驶473。3公里,朝安宁/晋宁/G5601/安晋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
19。
沿昆明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2。4公里,朝安宁/楚雄/G56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和平村立交
20。沿和平村立交行驶1。9公里,直行进入杭瑞高速公路
21。沿杭瑞高速公路行驶414。3公里,过澜沧江大桥,在澜沧江/怒江/瓦窑/六库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2。
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S228
23。沿S228行驶5。8公里,直行进入瓦窑隧道
24。沿瓦窑隧道行驶710米,直行进入S228
25。沿S228行驶86。4公里,直行进入怒江大道
26。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
1) 沿怒江大道行驶1。7公里,调头进入怒江大道
2) 沿怒江大道行驶400米,左转
3) 行驶1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从地形环境来看,西双版纳北倚青藏商原,位居横断山脉尾稍、南濒浩翰的太平洋与印度洋交绥地带,冬夏为不同的海陆气团控制,形成与同纬度其它地区不可比拟有优越环境。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以澜沧江为中心的,由北向南、由两面三刀翼向中心降而页部相对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马蹄形”地势,全州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勐海县的桦竹梁子,海拔2429.7米,最低点在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点,海拔477米,相对高差1952.7米。这使得西双版纳成为寒气易进难出,没有台风肆虐的高原盆地,构成了独特的亚热带的环境条件。 从纬度位置来看,西双版纳属于太阳直射地区,入射角度高,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属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控制地区,故终年温暖,夏长无冬。4月至10月下旬气温在22°C以上,11月至次年三月为春秋季,气温在13°C——12°C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8°C——20°C,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地区间差异大。极端最高温达41°C,极端在最低温达-4.5°C,年温差为10°C左右,但日温差竟达18°C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700——2300小时,全州年辐射总量平均值达130.7千卡/CM2。 西双版纳给人的第三感觉是:湿度大。西双版纳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85%之间。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气候学上的两季地区,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冬季北半球西风南移,因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及其尾稍哀牢山、无量山等山脉的屏障作用,湿热而富含水汽的海洋气流从北部湾、孟加拉湾北上,受澜沧江水系引导、暖湿气团沿河谷深入到本区以北的内地,形成一个独特的热带湿润区而带来丰沛的雨水。因此比起同纬度东部地区冬季热量大,寒潮影响微弱;比起同纬度西部地区夏季雨水多,又不受台风影响。 西双版纳根据降雨量可分为干、湿两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气流深厚而稳定,降水频繁而集中,使天气阴沉多雨,温暖湿润,这段时间是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湿季期间,日照少,风速小,云雨多,气温高,忽雨忽睛,湿度很大。有时即使是在一、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也是东边下雨西边晴;有时阳光灿烂,雾时间又会暴雨如注。11月-次年4月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西风南支流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半岛北部等沙漠或大陆地区的干暖气流引导过来,使天气晴朗少雨,温度宜人,这段时间是旱季。虽然云雨少,光照强,但西双版纳雾浓露重。这里的雾从晚上开始升腾,到翌日中午才会消散,而且雾露的浓度比“雾都”重庆要大得多,这不仅提高了冷天的温度,也弥补了干季降水量的不足。 本区具有热带气候的面积为3452Km(平方千米),是我国大陆上热区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州内各地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显着,形成丰富的小气候生境。为热带、亚热带多种植物和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西双版纳环境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土地面积19112.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是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出海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的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傣族先民早在汉代就居住在云南的西南部,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唐宋时先后隶属于南诏和大理国;元代隶属云南行省,明朝在这里全面推行土司制,明隆庆4年(即公元1570年),宣慰刀应勐把管辖区划为十二个征收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版纳,西双版纳之名由此而来。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傣家人说西双版纳古时称为“勐巴纳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左右,因此这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冰雪。一年分为两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5至10月为雨季。1月最冷,2月平均气温16C,6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C。旱季天高气爽,雨少光照强,此时祖国内地正处寒冬,而西双版纳却温暖如春,遍地绿荫葱郁,鲜花正放,毫无立冬意,正是人们前来避寒、休息、疗养旅游的黄金季节。 西双版纳,群山高耸,雄伟壮观,森林密布,山丘绵延。平坝面积仅占5%。辖一市二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40多个乡镇,总人口84万余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个民族 。傣族是主体民族,近30万人。 西双版纳境内有珍贵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360万亩,其中有70万亩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些茂密的丛林里,蕴藏着两万多种植物资源,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6。特有、稀有、孑遗种约30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渐危植物如树蕨、臀形果、天料木、木莲、鸡毛松、苏铁、小叶轮种草、百日青等达51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的15%,故有人说它是“植物物种基因库”。这些树种至今已繁衍了100多万年,既原始又古老,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仅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云树、黄果木、胡桐、藤黄、美登木、三尖杉等。可直接利用的经济作物达1200种,是我国植物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各种动物生存繁衍有了块理想家园。目前有鸟类近400种,兽类达67种,昆虫1437种。其中,亚洲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金钱豹、印支虎等为世界性保护动物。懒猴、白颊长颈猿、金钱豹、虎、象、野牛、羚羊、赤角犀鸟等20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金猫、原鸡、孔雀、孔雀雉等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境内还有我国珍贵、稀有的两栖动物巨蜥、蟒蛇、虎纹蛙、大壁虎等,不仅有科研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对很多旅游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很有吸引力的去处。当你迈进西双版纳地域的时候,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渌浪的画面,绿涛将涌进你的心里;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还有那丰富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外来游客啧啧赞美。 目前西双版纳已开辟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植物园、热带雨林奇观、民族旅游村等景点120多个,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傣家竹楼,造工精巧,样式别致;还有香竹,更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西双版纳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西双版纳将成为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西双版纳名称的由来 西双版纳,是一句傣语。四个字中,有三个数词,一个名词。傣语的西、双、版三字,译成汉语是十、二、千;纳,是个名词,意为田。一些介绍西双版纳情况的文章,按字义将西双版纳译为十二千田。十二千田,奇怪不奇怪?十千为一万,十二千应该是一万二千,怎么不叫一万二千田,偏叫十二千田呢?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得讲讲“西双”这个数词的由来。 西双版纳,古代叫做勐泐,意思是傣泐居住的地方。傣泐,是傣族的一个支系,汉语称为水傣,主要聚居地是如今的西双版纳。据傣文历史资料《泐西双邦》一书记载,勐泐地方古代分布着邦荒、邦帕、邦罕、邦洛、邦绍、邦黑、邦兰、邦莫、邦盖、邦陇、邦赖等十二个傣泐部落。这十二个傣泐部落,为与其它民族争夺平坝,结成了一个称为“泐西双邦”的部落联盟组织。十二个部落的首领分别组成部落联盟组织泐西双邦的“昆细昆别”即四大臣与八大臣。这十二个大臣,分头管理各种事务。《泐西双邦》还记载说,傣泐王已由天王封委、由后裔继承王位。有一代傣泐王突然逝世,后裔却远在异国他乡。机智勇敢的几达沙里,受众人委托,带着十二个勇士去找寻、恭迎王室后裔回乡继承王位。他们历尽辛苦,把王室后裔接回勐泐,辅佐他登基继位,并用计除掉了他的政敌召真罕,使那位名为召苏婉纳波龙的王室后裔稳坐王位。由于几达沙里及手下十二名勇士辅佐傣王有功,被分封管理十二个邦,并允许他们建立领地——勐和称为景的城池。从此以后,傣泐地方便出现了西双景(十二个城池)和众多的勐,勐的首领称为召勐(意为一个地方之主)。 傣历522年(公元1160年),年仅32岁的帕雅真征服了各勐,在勐泐地方建立了景陇金殿王国(又名勐泐国)。宋朝皇帝遣使至景陇(今景洪)颁发虎头金印,命为一方之主,称为景陇金殿王国至尊佛主。明朝年间,朝廷在勐泐地方设立了宣慰使司,统辖勐泐地区各勐。傣历944年,与缅王联姻的第三十三代宣慰使召应勐,为替爱妻沥 苏宛纳巴读玛备办返乡探望父母的礼品,将所辖的三十多个勐(有说一百余个勐者)和十二个火圈(统治山区民族的机构)合并成十二(西双)个承办礼品的单位,各办一份礼物,让氵力 苏宛纳巴读玛带回故乡晋献父母。从此,所有田赋、贡品,均以十二份为单位承办,并将合并以后的田赋机械叫做版纳。 西双版纳的西双,起自古代的西双邦、西双景。版纳则始自召应勐为备办礼物而将勐和火圈合并为十二个单位。版纳,实际上是合并田赋。古代的西双版纳,是经过合并的十二个田赋单位或政权机构。傣语的“版”是个多义词,可译为千,可译为缠裹、联合、合并,并不仅仅是千。版纳,也不仅可译为千田,还可意译为合并田赋或合并水田。当年召应勐并成的西双版纳,分别为①版纳景洪(包括景洪、勐罕两勐);②版纳勐遮(包括勐遮、景鲁、勐匡、勐阿四个勐);③版纳勐混(包括勐混、勐板两勐);④版纳勐海(包括勐海、景真两勐);⑤版纳景洛(包括打洛、勐满、勐昂、朗勒四个勐);⑥版纳勐腊(包括勐腊、勐伴两勐);⑦版纳勐很(包括勐很、勐旺两勐);⑧版纳勐拉(包括勐拉、勐往两勐);⑨版纳勐捧(包括勐棒、勐满、勐润三个勐);⑩版纳勐乌(包括乌岱、乌勒两勐);(11)版纳景董(包括景董、磨腊、易武、倚邦四个勐);(12)版纳勐龙。 自召应勐将勐并成西双版纳以后,西双版纳的辖区范围和各个版纳下辖的勐不断地调整变更,但西双版纳的名称始终未变。民国年间在今景洪设立“普思沿边十二版纳”的名称。历史上的西双版纳,是车里宣慰使司统辖下的十二个提供贡赋的行政机械。 1953年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时,各族代表认为“版纳”具有“波海咪纳版塔南干”(各族人民大团结)之意,一致同意沿用西双版纳作为自治州的州名。如今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辖区面积1912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29公里,其中:中老段为677.8公里,中缅段为288.49公里。有国家级口岸三个,省级口岸一个,有六条公路,一条水路与老挝、缅甸相通,形成水、陆、空全方位开放的立体口岸网络,是面向东南亚的开放大道。州内人口约83万,傣族占28.2%,汉族占25%,哈尼族占19.04%,其它少数民族占24.76%,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总数的78.4%。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国内外无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的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们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把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传统活动还有丢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壮潇洒的象脚鼓舞、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交易、物资交流等。国内外许多贵宾与游人都曾到此与傣家人共度欢乐的泼水节并结下了长存的友情。一般在旅游胜地景洪县曼飞龙佛塔和勐海县景真八角亭前欢度这一盛大节日。 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民间有个感人的故事。 传说,古代农时由一位叫捧麻点达拉乍的天神来掌管。但是,捧麻点达拉乍凭着自己法术高明,神通广大,乱显神威,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降温就降温,弄得人间冷暖失调,雨旱混淆。天神英达提拉决定对给人间降灾降祸的捧麻点达拉乍进行制裁,但由于捧麻点达拉乍法术高明,众神仙都不敢动他。于是英达拉提就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去“串”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他把她们父亲如何作恶的事说了出来。七位善良、美丽的姑娘本来对父亲的所作所为就很不满,今天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决心大义灭亲,为人间消灾除难,姑娘们私下商议,要除掉十恶不赦的父亲,必须把父亲生死秘诀探出来。捧麻点达拉乍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塞宰”(意为“心弦弓”)。 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她们趁他酣睡时,悄悄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弓塞宰”。当她们把“弓塞宰”对准捧麻点达拉乍时,他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那火到处蔓延。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把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轮流抱在怀里,直到腐烂。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自己身上,冲去满身的污迹遗臭。 为了纪念那七位大义灭亲、为民除害的姑娘,傣家人欢度新年时,都要举行泼水活动,以消灾除难,祝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历新年里的“腕脑”,就是捧麻点达拉乍的头腐烂的日子,泼水活动就在这一天举行。 其实,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初。距今约700年,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之最 少数民族风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云南民族村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中国最怪的村——蜂岩洞村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白族三月街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目瑙纵歌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名气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中国最长的宴席——哈尼族长街宴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一——阿夏婚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最有趣的离婚证书——木片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版纳的傣味……(口水) 版纳出名的烤猪脸蒸肉番茄喃咪拼盘(用蔬菜沾番茄喃咪来吃)香茅草烤鱼柠檬鸡这个不晓得这个叶子叫什么了,但是味道很苦用鸡蛋液糊在外面用油煎。味道综合起还不错!这个不晓得是那个做的图.....这个是油煎竹笋噶,也不是酸笋!不是包烧类傣族水淹菜!傣族米花(甜甜脆脆呢)这个就是包烧了青苔(味道不错,但是有些外地游客不敢挑战)烤鸡炒芭蕉花(哈哈,没听说过这个菜吧)香茅草肉团脆皮(一般用来沾番茄喃咪)传说中的番茄喃咪。(说的口水流喽)火烧干巴……我的超爱还是青苔 烤鸡翅膀甜笋烧熟了用来沾螃海酱超好吃. 烧烤烧烤的各种小串串 苦果,外地的都喊苦豆。有些人吃不来,有点微微的苦。下火的好东东!炒海船.这个就是很苦的,但是吃起脆脆的。菠萝饭!! 其实在版纳最多的东西就要数水果了...... 这个东西有甜和酸(甜角/酸角)酸角糕,我一直觉得这个牌子很搞笑猫哆哩。(在傣语猫哆哩,是帅哥的意思) 鸡蛋果釉子(本地人叫抛果)杨桃,我们版纳喊它五丫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