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就是要用开放的发展理念,去掉行业门槛、割除行业藩篱、打破行业边界,向全社会开放资源、开放市场、开放服务,让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旅游业发展,能够在旅游业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机制和意识氛围。
只有在这种开放理念指导下,“旅游+”“+旅游”作为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才能得以实现。从本次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过程来看,开放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基本理念。
“一屏”即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四城”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彩虹”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国家“零碳”城市。
“五区”即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
是贵州省遵义地区的身份证号码。
遵义地处中国西南地区、贵州北部,南临贵阳、北倚重庆、西接四川,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遵义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张掖地名源自“伸张国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掖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张掖本来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盘,故被称为觻得,汉朝改其名为张掖,意思是伸张中国的臂掖,“以威羌狄”。
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
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国家1986年颁布中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第一章 总则萊垍頭條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部署安排,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旅游优质发展,切实加强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工作的管理,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萊垍頭條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示范区是指将一定行政区划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公共服务,推进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品质,实施整体营销,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发展经验具备复制推广价值,且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区域。萊垍頭條
第三条 示范区聚焦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以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和旅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统筹推进,突出创建特色,充分发挥旅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旅游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萊垍頭條
第四条 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工作,遵循“注重实效、突出示范,严格标准、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通过竞争性选拔择优认定。萊垍頭條
第二章 职责及分工萊垍頭條
第五条 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下简称创建单位)的验收、审核、认定、复核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萊垍頭條
第六条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县级和地级创建单位的验收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頭條萊垍
第七条 各级创建单位的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创建、申请验收,及时做好总结、整改等相关工作。垍頭條萊
第三章 验收萊垍頭條
第八条 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基本项目总分1000分,创新项目加分200分,共计1200分。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初审验收的最低得分为1000分。條萊垍頭
第九条 文化和旅游部根据各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启动创建单位验收工作。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验收实施方案,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后组织开展验收工作。验收以县级创建单位为基本单位。條萊垍頭
第十条 县级创建单位开展创建满一年后方可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地级创建单位,其辖区内70%以上的县级创建单位通过验收后,方可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级创建单位,其辖区内70%以上的地级创建单位通过验收后,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认定申请。萊垍頭條
第十一条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据《标准》,对县级、地级创建单位组织初审验收,根据得分结果确定申请认定的单位,并形成初审验收报告。萊垍頭條
第十二条 验收包括暗访、明查、会议审核三种方式。暗访由验收组自行安排检查行程和路线,重点对创建单位的产业融合、产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旅游环境等《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明查和会议审核由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重点对创建单位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旅游规划等《标准》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萊垍頭條
是湖北省仙桃市区号
仙桃市是湖北省直辖县级市,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亚洲体操之乡、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中国黄鳝之都。
仙桃原名沔阳,拥有1500多年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全市面积2538平方千米,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仙桃常住人口为1134715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91亿元,比2019年下降4.3%。
仙桃市是武汉卫星城,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邻武汉,西连荆州、宜昌,处在湖北“两江”(长江、汉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许广高速公路和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纵穿南北。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已于2020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仙桃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全国制造业百强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市、全国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市。
多层板,多层次,全面,多方位,多角度。全域旅游,就是要综合开发旅游,一村一品,养老产业,花草项目,绿色健康产业发展。是农村旅游全面发展的一种趋势,资金,网络,营销,交通都要发挥优势。文化,商务各类活动都要搞,电商,网络直播,科技推广都是可以弄的。
去年,恩施州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一谷”即“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即全国知名的生态富硒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三示范区”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个宏大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认可,并在全州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
验收对象为经审核通过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级创建单位、地级创建单位所辖区县和直辖市所辖区县创建单位。认定对象为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初审验收的创建单位。
程 序
1.验收申请。由创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2.验收初审。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据《办法》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验收实施方案,根据验收得分结果确定申请认定的创建单位。
3.认定申请。由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认定申请,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请认定的创建单位数量不超过3家(按得分高低排序),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1)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认定申请、验收实施方案和验收初审报告;
(2)验收打分和检查项目的说明材料;
(3)申请验收单位创建申报书、创建方案、专题汇报文字材料(3000字以内)、全域旅游产业运行情况、创建工作视频(10分钟以内)和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以上材料除视频外(须采用MP4格式)均须提供纸质版(一式二份)和电子版(图片须采用JPG格式,文字材料需采用PDF格式,和视频存储在同一张U盘中),请于2019年5月1日前一并寄至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区域协调处(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
4.认定审核。文化和旅游部以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交的材料为认定参考依据,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会议评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通过会议评审的创建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综合会议评审和现场检查结果,确定通过审核的名单。
5.认定公示。文化和旅游部对通过审核的创建单位,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阶段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通过公示;若出现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等情况,文化和旅游部调查核实后做出相应处理。
6.认定命名。对通过公示的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通过公示的地级创建单位所辖区县,结果作为地级创建单位认定的依据,待辖区内70%的县级单位通过验收认定后对地级创建单位进行命名。
全域旅游是指
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
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
实施系统营销
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一)全要素
全要素就是将整个目的地作为旅游的吸引物;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方式。
(二)全行业
指旅游在整个目的地产业结构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用旅游业来改造、提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通过产业融合来推动这些产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三)全过程
全过程即指从游客进入目的地开始,一直到游客离开目的地,在这整个过程中,目的地应能提供旅游体验,保证游客从一个体验点到另一个体验点的途中,旅游体验无处不在。
(四)全时空
全时空就是指在目的地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淡季还是旺季,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目的地核心旅游区域内还是核心旅游区域外,都能够给游客提供能够满足其体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其满怀信心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五)全方位
即不仅要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体验需求,同时还应该增加“文化、科教、资讯、环境、制度”等相关要素上的供给。
(六)全社会
即吸引目的地最广泛的居民参与到旅游业服务、经营中来,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七)全部门
吸引目的地各大部门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管理中来。比如,税务部门在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强化税基,从而提升本部门的价值。这方面,河南栾川、重庆武隆、陕西凤县等一些县级目的地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
(八)全游客
即在目的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与居民之间的交融,要体现“游客即居民、居民即游客”、“人人为旅游、旅游为人人”的理念。另一方面,居民在为外来的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的同时,自己也身处其中,享受生活质量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