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东莞沙角炮台粤晖园都(好玩的)最后个我去过,并且在我家这边,其他都没去过。^_^
东莞八景都不错呀,可以值得一游.松湖烟雨
松湖烟雨位于“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8平方公里水面的松山湖,四周峰峦环抱,湖水清澈,湖鸟轻鸣。每当晨霭雨烟,松山湖宛如薄纱遮面的少女,含羞玉立,静穆凝神;雨霁虹出时分,湖面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晓月晚风中,松山湖舟舸横掠,渔舟唱晚。沿悠长的湖岸线,42公里长的滨湖路曲径通幽,路旁是绿意女嫣然的荔枝林和多品种果园,树影婆姿,果实飘香;亲水湖岸线青草如茵,桃红柳绿,争奇斗艳,缤纷醉人。峰峦绿树倒影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浴露披霞,泛舟垂钓,散步、骑车、运动、阅读等,松湖烟雨景色怡人,步移景易,是享受闲情野趣、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绿色场所,将为东莞市民创造典雅、清新的休闲环境。
→市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位于新城市中心区。它有三美:
壮阔之美:广场南北长1.66公里,东西宽640米,有“亚洲第一广场”之称。宽阔的广场上,人工湖与绿化带,连接相替;十里通衢与林间小道,交错蜿蜒。天高地远,浩荡之气,令人心旷神怡。
生态之美: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隔闹市甚嚣之音;绿草茵茵,繁花似锦,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承旗峰莞水之秀,聚天岚地露之润,成自然胜景。
人文之美:四周建筑,错落有致,或恢宏厚重,或典雅俊逸,琉璃十色,相互映衬;水榭楼台,喷泉摇曳,管弦之音,飘纱可闻;更有七彩灯光,变幻生辉,妙不可言。开放以来,声名远播,观者连襟而至。
→虎英郊野公园及御景湾周边景观
虎英郊野公园,坐落于东莞黄旗山麓,占地900多亩,其中湖水面积290亩,园内有云雨桥、亭台楼阁、雕塑园、罗马柱廊等。
→长安莲花山风景区景观
长安镇莲花山风景区,连绵十余公里,其主峰海拔513米,四峰列峙,如莲花半开。山区主体植被覆盖率达90%,山上林木苍翠、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动性山麓地带银湖如缎,草坡绸织,湖光山色,环境幽静,人文荟萃。风景区凸现莲文化与佛教文化,有莲花湖、莲花溪、莲花圣寺、莲花峰、鹭鸟天堂五大景观区,景点四十余处。其中“鹭鸟天堂”,有广东省目前最大的鹭鸟群,数量近万只,傍晚时分,千鸟齐飞,蔚为壮观。与风景区相连的莲花山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旖旎如画,绿草如茵,建筑设计现代宏伟,其中高尔夫俱乐部拥有一个27洞的国际竞赛级球场。“云天净,暮山青,银湖嵌翠谷,高塔影迷冥,离乡群莺又回城,故里情深营绿岛,人鸟共升平”是“莲峰飞鹭”的真实写照,整个景区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目前享誉珠三角的生态游旅景点。
→市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的新八景,它们包括:红棉春晓、书楼夜读、盂岭丰碑、风篁煮茗、幽谷鸣泉、芳莎晚步、晓湖翠柳、东门旭日八个景观
→迎恩门城楼
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年的迎恩门楼,红墙绿瓦,画梁彩柱,飞檐斗拱,雄伟壮观。可以说是莞城的标志性建筑。市民一般称为西城楼,这栋楼,经历数百年风雨,可谓见证了东莞发展的光辉历程。
→海月岩
位于厚街镇涌口村金牛山,该山是座高十丈,周一里的红石质山岗,造型奇特。蟹壳岩上刻有“海月岩”三字,为宋绍二年(1132年)刻,岩下有一石井,曾有“海上风帆落井中”之说,现经当地政府设了许多雕塑、亭楼等景点,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
→燕岭摩崖石刻
燕岭原是东莞这里明清时期的古采石场,有些象广东最著名的莲花山的形成原因,样子也很象。石料为水成岩红石,经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许多的石壁、石柱,呈暗粉红色,当地人称之为"十八间房"。
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爽题书的摩崖石刻---"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每字大0.1平方米。以上石刻现保存完好,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有诗曰:"文卿大雅,心广体胖,结庐燕岭,万物静观,池鱼逐荔,花鸟口啼红,千林明月,叠嶂清风,与人同兴,佳景时适,高山仰止,书赠铭峰。"不过,此景点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只有一些寻幽探古之人喜爱到这里来,而且还可以通过这里了解一下古代采石场的开发过程,对古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据说当地政府正在准备开发,因为莲花山就开发得很好,已成为广东省的著名景点。
→西湖乐园
东莞西湖乐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篁村区西平水库南岸,总投资1.2亿人民币,占地320亩,市绿色保护区之腹地,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离东莞市中心区仅五公里,有35路公共专线巴士往返,交通方便。
观音山,以民间流传的36尊观音像为主题,用大型汉白玉雕刻而成。有“合掌观音”给人统率天下。经营本领;有“不二观音”,使入读书、工作、爱情等专心如一……
占地18亩的高尚会所和占地40亩的湖边高级别墅出类拔萃,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广场,千百只和平鸽展翅飞翔,灯光喷泉绚丽多彩。室内外大型儿童游乐场更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游乐的新天地。五个高级网球场和室内外游泳馆是你业余活动、消闲的好地方。
→连丰农业观光区
连丰农业旅游区位于大岭山镇,占地20公顷,建有百亩职能化大型温室,以无土栽培生产无公害蔬菜及绿色食品为主,还建有科普教育培训试验中心、人工湖、钓鱼台、农舍、荔枝园等,是集高科技农业开发、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教学试验基地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高科技农业基地。
→山水天地
山水天地度假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契爷石水库,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如今由深圳市赛格达声股份有限公司与清溪经济发展公司合作经营。园林占地3000余亩,青山环绕,湖水旖丽,园中楼阁台榭,错落有致,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一片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每一碗茶,每一杯羹都取之于山,采之于水,也许只有在这里,您才能真正地融入自然,真正地领会"天人合一"的深刻含意。在您观赏园林清雅幽静的景色,品尝园林新鲜甘美的瓜果的同时,山水天地还为您准备了各式精美佳肴,多款豪华客房,与会所以及多姿多彩的娱乐设施。正如一部完美的诗篇或一段动听的音乐,会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受,山水天地渡假村也必因其旷世的自然风貌与细致入微的服务令您感觉不虚此行!
位于清溪镇契爷石水库的台阁园林,曾是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也是一所综合性的高级会所。目前由深圳市赛格达声股份有限公司与清溪经济发展公司合作经营。台阁园林地理位直优越,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惠州等城市环绕四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深圳仅38公里,车程40分钟。远离都市人群的喧嚣,远离现代化工业的污染,台阁园林一片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清雅幽静,物产丰富(南粤水果这里应有尽有),是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给人以"天人合一"的清新感受;完善的现代化服务设施是这里服务的最佳保证,确是休闲、度假、旅游、议事论商的好地方。古朴的树皮屋、豪华的欧式别墅、富于情调的亭台小阁,掩映在绿草花丛之中;琉璃瓦长廊犹如一条金色的长龙,静静地盘踞在碧波之上。醉人的景色如诗如书,使你充分融入自然、享受自然,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豪华气派的歌舞大厅、富丽堂煌的中餐厅、清爽宜人的茶艺室、温暖舒适的桑拿浴、设施完备的桌球室、安全刺激的水上游艇、水域广阔的钓鱼场……优良的服务细致如微,使人忘却俗务的烦
人口72500多人,外来人口30000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
是一款比较好的地图,它里面有那个石井朝做微信地图
五公山别名:牛头山。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南埔村东南,以山上有崖刻“五公山”三大字而名。
五公山又以形如水牛伏卧,俗称“牛头山”。山中部高峻,山胺有片巨石,山后是天湖岩,山下有蝴蝶洞。
《泉州府志》载,五公山惠北五十里,左太白,右临海。梁名僧公、宝公、康公、化公、朗公五人隐此,石上刻有灵符五状,并刻有“五公山”三大字,后世好事者多带纸墨灵符而去。是五公山其莲峰对山也。乃闻曾有某公移五公名于惠之他山,遂登之《县志》。此石过变,名山以表其乡里,坟墓所在以为其私之荣,亦何其意之不广也,品恐胜迹迁移,后之游者无以知真面也。
雾灵山,兴隆山景区,兴隆县红河漂流,天子山,兴隆溶洞,青松岭大峡谷,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南天丽景,兴隆奇石谷,双石井景区,塞外江南水镇,柳河湾峡谷漂流,天桥峪自然风景区,国家天文台兴隆站,恒河源景区,金山湖龙脉水魔方,雪花啤酒广场,诗上庄,青龙潭度假村,纳溪香谷花海,云雾奇观,百米电梯
德化石牛山
海拔
主峰海拔1782米
景点
卧牛峰 岱仙瀑布 龙泉洞、飞凤石、老龟征途、天空之心、天空之镜、心形栈道、地质博物馆、七彩滑道、高空威亚、岱仙溪竹筏漂流
地理位置
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
景区级别
4A级景区
授誉称号
天下第一奇石山 没去旅游过的可以去看看 可以让人心情豁达通透 在城市的人感觉不到大山的包容性!
钟姓分布
钟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39%,人口约六百二十四万,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景谷及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
万人以上的县市有:广东紫金、兴宁、梅县、新会,江西瑞金、于都,福建上杭,湖南醴陵、宁乡等。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
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着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
先秦朝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
从汉朝开始到以后得数百年间,颍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颍川。东汉朝,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七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七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
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
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朝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
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
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钟姓是台湾第三十四大姓,子孙遍及全省各地,分布较多的县市依次为:屏东县、桃园县、台北市、台北县、苗粟县,分布较多的乡镇市区依序为:商雄美浓、屏东内埔、桃园中坜、新竹市、桃源龙潭。
河南开封府许州颖川郡钟氏:始祖烈公,九十三传至宋时尚公,生三子:山、岱、峦。山公子友文、友武、友勇,岱公子友盛,峦公子友才、友能、友端,因王安石行青苗新法,兄弟避奔各省府县立业。清康熙年间,七公后裔由福建徙粤东嘉应州,分迁湖南平江、浏阳、醴陵、长沙、岳阳以及江西等地。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924年纂有通谱。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浏阳钟氏建宗祠于邑城升平街,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平、浏、醴三邑建总祠于平邑花溪港。
浏阳石湾钟氏:尊居粤东嘉应州白墓前之四九郎为一世祖。八世祖国丽迁镇平县邹岭,国丽之子益周生有六子,皆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移居湖南浏阳县。长子云青后又移居江西萍乡大安乡;四子亮青定居浏阳东乡长鳌江下石湾;六子良青后迁居江西义宁州崇乡。此三房每年仍合祀祖先于浏阳。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三支纂有族谱。
浏阳慈姑尖钟氏:始祖清溪公,岳州平江人,传二十六世至桂仁公始迁浏北慈姑尖。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桂仁公已传四代、清溪公已传二十九代。
浏阳溪江钟氏:始祖君贤公,明洪武年间由汉阳府徙江西铜鼓县温汤,其裔孙于明末清初再徙浏阳县东乡溪江。族人多分布在溪江、松江以及平江、宁乡、重庆等地。
宁乡钟氏:始祖元海公,六传至妙选公,宋时由江西迁潭州,为迁湘始祖。孙景仁,生千岭、千驷,千岭徙居湘乡,千驷徙居宁乡。千驷公八传衍为海、广、浩三房。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建宗祠于北冲。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湘、宁二邑合修族谱,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宁邑海、广、浩三房合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昭明房分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仍海、广、浩三房合修,1925年石塘冲房分修,1928年昭明房分修。
湘乡钟氏:始祖宋时元海公,五传儒侃,宋哲宗元佑时征讨有功,封为永宁将军,卒葬扬州。子妙选迁潭州,妙选生锡宁,锡宁生景仁。景仁生千岭、千驷。千岭由潭州徙居湘乡治南钟家湾,千驷徙宁乡麻山。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湘宁二邑合修族谱,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三修时宁宗仅福祥支合测水宗颖公支参入。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四修时为千岭公及宗颖公支合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湘宗建宗祠于县城西南隅碟子塘。千岭公五世孙胜祚,生二子:凤、旺。旺公字继成,徙居台洲塘,今属双峰,衍为荣、华、富、贵四房,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建宗祠于台州。1918年五修族谱,1999年六修。
醴陵汾石钟氏:始迁祖自玉、自新二公,清初自湖南兴宁徙居醴东王仙境大汾垅胡家湾。1943年纂有族谱,堂号四维。
醴陵普口市钟氏:始迁祖惟秀公,清康熙初年自福建汀州迁此。族人分布于白兔潭。
醴陵花园陂钟氏:清顺治初年自江西泰和迁此。
醴陵西乡钟氏:一派祖燮葊公,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自江右丰城徐寨湾挈其子福、甫、昭、丑迁抵湖南醴陵西乡。族人多分布在江边山、红宋冲、夏压冲、青山冲、午甲村等地。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建福公祠于铁河口江边山,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建甫公祠于马家垅下马街。昭房又分洪、全二支,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建洪公祠于午甲村,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建全公祠于毛岗营。丑公祠建于神下垅。
醴陵沙洲上钟氏:始迁祖贤祥公,明崇祯初年自江西宜春迁此。族人分布于洙塘陂。
醴陵潭塘钟氏:始迁祖友才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永丰迁此。族人分布于蕉园、长垅、五里牌及浏阳、善化、攸县等地。
醴陵三刀石钟氏:始迁祖益才公,元至正末年自江西吉安迁此。族人分布于嘉树下、庄埠。
醴陵古塘钟氏:始迁祖君锡公,清康熙初年自福建武平迁此。族人分布于萍乡。
醴陵大汾垅钟氏:始迁祖爱台公,清康熙末年自广东嘉应迁此。族人分布于版石洲、泮川冲。
茶陵湖口钟氏: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由江西会昌迁此。后裔散居于枣市、八团、虎踞等地。
炎陵水口钟氏:始迁祖同金公,明崇祯末年自广东梅县迁此。后裔徙中村、垅溪、十都、塘田。
衡阳柘溪钟氏:始迁祖厚山公,原姓郑,福建南安石井镇人,清初迁居衡阳柘溪,生守光,守光生国用,改姓钟,建祠于四亩塘。1929年续修族谱,2004年三修。
南岳衡山钟氏:始迁祖九龙公,字奉朝,号洪州,元皇庆进士,入翰林院,寻授征边御史,历擢至东阁大学士。明初携妻和四子:应贞、应惠、应德、应祥隐居于南岳衡山。次子应惠留居衡山,长子应贞迁新化牛栏山,三子应德北迁益阳修山,四子应祥迁安化丫头山。
耒阳钟氏:始迁祖宜义公、相乾公,元至正间由江西宦游来湘,迁居耒阳。
邵阳钟氏:始祖祖库公,字施仁,号藏用,任江苏常熟知县,生有四子:长子万一公,讳辉,字化及,任指挥司,后人散居邵东鸡笼山、沙湾、石鼓寨、锅塘冲;次子万二公,讳胜,字长兴,为桂阳参将,后裔居邵西梅子岭、龙潭、长乐平、太平东;三子万三公,字合极,后裔居邵南白田、背冲;四子万四公,字方宇,后裔居邵东横塘。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四房始修族谱,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续修。
新邵洪溪钟氏:始祖妙选公,宋哲宗元佑间由豫章迁潭州,其孙道德于宋末由潭州迁新化青石街,道德之子炳禄迁时荣桥,再迁洪溪钟家冲。
武冈钟氏:明正德间,娄妃母族避宸濠祸,易钟姓,支裔徙居武冈,世有显宦。
武冈蔡家坊钟氏:始迁祖华叟公,江西人,明初徙武冈。
岳阳新墙钟氏:始迁祖季六公,明洪武初自江西迁湖南巴陵之新墙市,后裔分居于益阳、沅江、湘阴等地。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续修支谱,堂号光裕。
平江鸣水洞钟氏:始迁祖湛公,北宋时由江西分宜迁居湖南平江县北门外之鸣水洞。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修族谱。
平江迎水洞钟氏:始迁祖清溪公,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自江西分宜迁此。
平江黛屏源钟氏:始迁祖环玉公,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自广东嘉应州始迁平江,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迎父明立公、弟佩玉公来平,始创于东乡长步岭,雍正间迁居黛屏源。后又有明立公胞弟明南公长子璇玉公于雍正间来平同居。
平江丽江钟氏:始迁祖有明公,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率子鸣凤、鸣廷自广东嘉应州嵩山迁浏阳。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鸣凤公再迁平江东乡义口丽江。
平江白水钟氏:始迁祖禄先公,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随祖父久仁公自江西赣州定南县迁居平江县南乡白水里。
平江传梓源钟氏:千七郎公宋时移居上杭县来苏里中都村。十八传至昆山公,清康熙间由上杭迁平江县北乡传梓源,生六子。
平江官舍钟氏:始迁祖声富公,原籍江西赣州长宁县,清雍正年间流寓万载县,又迁平江东乡大桥。生二子:世振、世乾。世乾子孙复迁平江官舍。
平江雷公塘钟氏:鼎公生四子:仕佩、仕尚、仕任、仕登,世居广东嘉应州,清康熙间佩、登公迁居平江东乡落鼓石螺冲,佩公子象文,乾隆间自石螺冲迁居周方口、谢江、雷公塘,仕尚、仕任也同居于此。
平江大源桥钟氏:始迁祖移昌公,原籍江西赣州,清康熙年间迁居平江东乡大源桥。
平江许家洞钟氏:始迁祖所纪公,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自广东嘉应州镇平县铁山嶂下迁平江东乡许家洞月池塘。
湘阴营田钟氏:始祖湛公,自江西南昌迁平江,传九世至顺叔,迁湘阴杖紫岭,再迁营田,今属汨罗。
桃源东乡古城坪钟氏:谱称始迁祖惟学公,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率二妻五子诸孙由江西南昌府义宁州羊武乡二十七都迁岳州府临湘县,继迁常德郡城清平门,又历二年复迁桃源县东乡古城坪朱家峪,子鼎、景随父居桃源,昺、旻、昱仍居临湘。族谱创修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2000年五修。宗祠建于桃源架桥乡。祠联:高山流水,舞鹤飞鸿。立德立功立言,是谓不朽,有猷有为有守,如见其人。
桃源陬市钟氏:始迁祖惟学公,明初自南昌义宁州迁于湖广之临湘,再迁桃源县东之栖凤乡。分布于印山坪、仙坞殿、钟山台及常德等地。明末建宗祠于祠堂冈。1924年续修族谱。
石门易市、双溪坪钟氏: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自江西义宁迁桃源,转迁石门。
桑植白族钟氏:谱称一世祖尚公,字殿元,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任慈利县知事,解组后居桑植麦地坪。长子觉性居澧北钟家山,次子友河居澧西白塘堰。性房四世又分宝、珠、珍、琥、旺、庆、曙七房,河房四世又分瑄、明二房,1948年六修族谱。今为白族。
益阳钟氏:始祖九龙公,字奉胜,号洪州,仕元,后贬至广西,遭乱转徙衡山,生四子:应贞迁居新化;应惠迁衡山;应德徙益阳修山;应祥迁安化,其次子祖祚迁居益阳八里峡流溪。后裔共衍纲、绍……纪、绳、绵、紾八房。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改建宗祠于益阳六里舒塘,今属桃江。族谱之一、二修不详,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应德、应祥合修族谱,称三修,四、五、六修应祥裔失传,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1917年、1946年德、祥二裔又合修。
益阳、沅江钟氏:始祖季六公,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江西南昌迁湖南巴陵新墙市,传至四代祖源湖、源晨转迁湖北监利县,九代祖士清、士琦、士圣、士晋、士优后裔复由监利徙居湖南益阳、沅江(一说仍由新墙迁来)。士琦公裔十一代孔房校正、鲁房校德、校才、校尚、校贵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迁居益阳;孟房校朝、校伦迁居沅江。清咸丰间立士琦支祠于益阳沙头。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1914年历次纂修支谱。
桃江大桥冲钟氏:始迁祖荣逸公,明洪武年间自广东龙川来此经商,其后五支,分居薛家坳、苏油冲、石燕冲、野猪冲、胜阳洲等地。
新化南门青石街钟氏:始迁祖道德公,字圣聪,宋末由潭州徙居新化南门青石街,子二:炳导,其裔孙徙居邵阳罗丝洞;炳元徙居城东十里处鹧鸪塘,其裔孙分布于石窖、化溪、满竹、白石岩、冷水江、峡山口、明荣、三门厦等处。
新化炉观钟氏:始祖祖库公,字施仁,号藏用,元末明初人,卒葬萍乡南门外,其裔孙徙居新化炉观、安化东坪、武冈邓家铺、邵阳、邵东等处。
嘉禾钟家钟氏:始迁祖仕盛公,由蓝山县钟家迁嘉禾钟家。
汝城钟氏:初居窝栈耕山,后卜居汝城。
汝城寨下钟氏:始迁祖万朝公,清初自江西省龙南县迁汝城寨下。后裔分布寨下、东边山及四川省。
汝城横江钟氏:始迁祖君用公,字受禄,元岁贡,元至正时由江西赣县避乱迁汝城,居横江之龙珠村。后裔析白泥冲、龙珠村、堆白、水头附近。
汝城司前钟氏:始迁祖景陵公,明中叶由江西赣县初居淇江竹园,后居司前。传十九世松山分居秤钩湾。
汝城羊角寨钟氏:始迁祖凤德公,原籍广东韶州府乳源县梅花村,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迁汝城羊角寨。
汝城望楼钟氏:由宜章县汤湖迁汝城望楼。
汝城车田钟氏:始迁祖奇生公,明时自宜章县下乡汤湖迁汝城车田。族人分布龙王冲、绵花坪。
蓝山钟氏:始祖大十五公,四传至嫩七公,名艺润,字沥液,号负扆,元延佑间自江西泰和迁湘,护衡岳以居。由嫩七公四传至荣卿公,殖产蓝山,为蓝山始迁祖。荣卿公子二:文福居高阳,文德居溪头。明嘉靖时九世富光公平徭有功,奖抚徭世职。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建宗祠于蓝山县城内西街。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始修族谱,1936年八修。
蓝山凤感乡南岭头钟氏:始迁祖天霓公,清雍正间由宜章来。
蓝山南平乡钟家坊钟氏:始迁祖仕仁公,由宜章来此。
蓝山南平乡太平墟钟氏:始迁祖家吉公,由江西分来。
蓝山在城乡隔围钟家钟氏:始迁祖继徽公,清初自广东来蓝山县隔围钟家。
新田仁智乡下溁钟氏:始迁祖奕群公,清乾隆间自江西省龙泉县迁湘,开基于新田县仁智乡下溁。族人分布在栗家湾、龙岗等处。
新田博大乡鹅婆钟氏:始迁祖尚明公,清初因经商事自零陵县迁居新田县博大乡鹅婆地方。
祁阳钟氏:始迁祖惟贤公,字法仁,一号庚一郎,又号祥三郎,原籍江西,任贵州兴隆卫参军,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迁居祁阳七里桥。生五子:思仁、思义、思礼、思智、思信。思仁、思礼、思智裔衍零陵冷水滩、田贝塘;思义裔衍祁阳太白峰、喉水陂;思信裔衍不详。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建祠于张公坪。
溆浦钟氏:始迁祖兴福公,清雍正时由湘乡县徙溆浦县城。
溆浦龙潭乡纸塘钟氏:始祖全、金二公,明朝时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湘,始居溆浦县龙潭乡纸塘,后落业于龙潭关山小黄沙。族人多分布在小黄沙、寨垭上等处以及龙潭、柳坪、潘家岭等地。
溆浦小江口钟氏:由湖南辰溪县后塘徙此。
溆浦温溪钟氏:始迁祖犹龙公,由江西永新县徙此。
溆浦马田坪钟氏:始迁祖廷用公,原籍江西吉水县,屡迁湖南武陵、桃源、沅陵。明初复由沅陵徙溆浦马田坪。
麻阳拖冲钟氏:清时自芷江新店坪迁麻阳之拖冲良田。
麻阳锦和钟氏:自江西徙麻阳锦和之梁家村。
(资料有待补充)
郑成功文化旅游区 郑成功文化旅游区集中在南安水头、石井两镇,包括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海上视师石等。旅游区文化内涵丰富,再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生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爱国精神。每年前来观光朝拜的海内外人士,特别是台湾郑氏宗亲,络绎不绝,是祖国人民连结国内外和海峡两岸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 天下无桥长此桥――五里桥 五里桥座落在南安水头镇与晋江安海之间,为宋代建筑,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全部用花岗岩构筑,桥面用阔厚大长石条铺成桥板,最长者达2丈多,其桥墩有长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开墩三种造型,桥基则采用北宋发明的“筏形基础”形式。五里桥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结构壮美,全长约五里,俗称“五里桥”,因其长期冠于古代桥梁之首而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 海丝文化游 九日山海丝文化旅游区 九日山风景区位于南安丰州镇,是闻名中外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美誉。自古以来,士大夫多游息赋咏于此,至唐而益盛,笔墨与兹山并传,现尚存七十七方石刻,其中最有价值的十三方“祈风石刻”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史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千七百多年来,她以“溪流荡漾,峰峦映浓,奥衍明秀,隐为一区”的迷人景色,被授予国家风景名胜区。 民间艺术游 闽南建筑大观园――蔡氏古民居旅游区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官桥镇潭里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兴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至宣统三年(1911),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16座,房间近400间,占地40多亩,分五行排列,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每座民居都有二进或三进,有护厝或东、西厢房,是典型的皇宫式建筑群。 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雕饰精美、内涵丰富,为闽南地区所仅见,堪称世界独一无二,被誉为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五光十色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门郭石墙和厅堂隔扇许多字画,题字有真草隶篆,笔力道劲,其中不乏名家手笔。许多名言警句,尤其是警世家训,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教育与文化的丰富内涵,今日读来,犹有发人深省之感。 雕栏玉砌应尤在 山墙门廊,到处饰有砖刻、石雕,无论是人物故事、凤凰麒麟,还是莲河鹭鸶、水浪奇石,都是技法娴熟,线条细腻。 柱础地袱,或凿为龙首兽头,或饰以连珠枝叶;窗棂栏杆,或作梅兰菊竹,或为蓝釉葫芦。所有这些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及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 生态环境游 黄巢自然风景区 仁者爱山 与青山共语 黄巢自然风景区地处南安东田镇西南部,景区主峰黄巢山海拔1095米,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屯兵扎营而得名。景区地势险要,奇峰嶙山峋,怪石峥嵘、群峦叠嶂,风光旖旎。 景区总体是一条可用于探险的狭长而崎岖陡峭的幽深峡谷,约3公里长,沿途布满各种奇树怪石,令人惊叹!峡谷悬泉似练,清潺如歌。峡谷深处是一处宏伟壮观的瀑布群,分三级瀑布,一瀑100多米,二瀑80多米,三瀑60多米,水量大时,其声如雷,十里可闻,且瀑区经年雾蒸云腾,七色长虹,凌空南北。 黄巢自然风景区到处山青水秀,万木争荣,百花争艳,成为各种珍稀动植物生息活动的天堂,是众多旅游爱好者假日休闲、避署、探险、赏瀑的好去处。 山美湖风景区 山美湖位于南安九都镇,为泉州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景区环湖四周果林成带,林茶满坡,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与碧透如境的湖面相互交辉,构成一幅绝妙的美丽图画,是你假日观光、游览、休闲、渡假的绝好去处。 泉州花卉城 泉州花卉城地处南安霞美镇金霞公路与柳中公路交叉处,面积5000多亩,花卉苗木品种一千多个,有花卉、苗木、盆景、鲜切花等几大类,是泉州市最大的花卉基地和福建省四大花卉基地之一。该花卉城规模宏大,景色迷人,融观光旅游,休闲渡假于一体,是你摆脱城市喧嚣,领略农村野风光的好地方。 天柱山风景旅游区 天柱山风景区是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南安西北部的蓬华镇,景区主峰天柱山又叫万寿山,海拔1033.5米,有“一柱参天插九重,千峰俯地朝万寿”之美誉。景区内有宋代著名古刹天柱岩寺和万寿石巅、双湖茗香、山门引翠、花径流觞、弈对八仙、望八双阳、春烟锦柱、石井盈梁八大奇观。 天柱山风景区经年云遮雾绕,气象万千,而且历代均有不少名人来此登临栖息,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英都、仑苍一日游 南安英都、仑苍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岩古多。前人曾以闻名的七岩缀成一首诗: “翁山夜闻滴水声,古迹岩前狮子亭;云从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内浊自清。”诗中所指七岩现存有云从古室、湖内岩、石佛岩、古迹岩。 休学考察游 光前学村 光前学村座落在南安梅山镇芙蓉村,占地2000多亩,由南安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李光前先生一手创办,与陈嘉庚在厦门创办的集美学村交相辉映,成为闽南地区两颗兴学育才、造福桑样的璀璨明珠。学村包括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国光高级中学、国光初级中学、福建省南安工业学校、南安成人中专、国专小学(四所)和幼儿园(五所)等诸多各类学校以及泉州光前医院、南安市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南安美术馆、画院等众多的公益设施。整个学村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巍峨,赏序有致。 宗教文化游 凤山旅游区 凤山风景区位于南安诗山镇境内的文章山麓,包括诗山公园和凤山寺风景区两部分,有“寺镇凤山香火红”之美誉,共有18胜景,其中以凤山寺景区最为著名。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晋,是闽台和世界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庙。历代名人墨客多招徕题咏,以志景仰,散发着浓厚的古文化气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回乡祭祖朝拜,是南安与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密切联系和沟通的重要纽带。 雪峰旅游区 雪峰寺位于南安康美镇杨梅山麓,建于唐末年间,曾一度是福建佛教协会所在此地。寺院周围峰峦叠翠,林壑幽美,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地。雪峰寺历史文化景观万千,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白马坟、万福堂、藏经阁、五僧朝佛、虎啸岩、太虚洞、九洞崆等胜迹的风采。还可以徜徉在雪峰寺的“四景”(即“洗心泉”、“缓步径”、“芭蕉坂”、“山月楼”)和“八趣”(即“晴窗晓日”、“花坞晓雾”、“萝薜凝烟”、“北牖凉风”、“苔阶邑露”、“山楼夜月”、“石窦鸣泉”、“香庭蕉雨”)之中,令人流连忘返。 灵应旅游区 得山水之灵秀 灵应风景旅游区地处南安东北部洪梅镇境内的玳瑁山山腰,风景区内有始建于五代后唐的灵应寺,建筑规模宏大,景色万千。新建有观音广场、观音阁以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级三A景区和首个省级森林公园。 天心洞旅游区 天心洞座落在南安水头镇的琼花山麓,始建于隋代,是南安独一无二的佛道两教合一的游览胜地,景区内有道观、龙潭、飞瀑、天香寺四大景观,被誉为“泉南胜迹”。 地方特色美食 闽南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极富特色。南安的饮食习惯与闽南各地大同小异,但也有多种特色美食流传已久,风味独特。 甜酒:南安诗山、蓬华特产,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煮熟,拌上适量酒糟和糖,装入陶钵中压实密封,置常温下发酵二至三天,待发出酒香时即可饮用。食时将已成酒基的糯米切块、加糖,连同汁液一起吃。如撒上少许橘皮粉或桂花蕊,风味更佳。 九重羹:这是南安山区各乡镇清明时节祭祀先人、以兆丰年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九重羹的制作工序比较繁琐,要先将大米磨成浆,再加上少量的小苏打调匀,层层倒入铺有炊巾(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吃时切成片状蘸上糖或酱,也可同猪肉同煮吃;前者清凉爽口,后者香甜柔润。 窖菜:享有“蓬莱窖菜胜过黄埔解元”之美誉的窖菜,制作方法是将成株经霜的芥菜用开水烫过、晾干、拌盐,逐一扎成一捆,置入陶瓮中密封。经年取食,既可与猪肉同煮佐餐,也可与大米煮成饭,味道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洪濑鸡爪(卤料):南安洪濑特色小吃,由鸡爪、调味粉和适量辣调适而成,然后经过热蒸和热炒,吃时可沾醋,口味微辣,口感滑韧,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觉。 英都麻糍:南安特产英都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茂名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粤西风情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一些资源在省内甚至国内有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茂名的中、北部地区多山地丘陵,适宜林木生长和发展水果种植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信宜的大雾岭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704米,为粤西最高、广东第二高峰。那里峰高林茂,珍稀动植物丰富,被誉为“动植物王国”。从2012年起,茂名市利用信宜当地的生态资源及农业资源,在每年都举办“信宜李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的朋友前来赏花、旅游茂名。
海滨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南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湾,迂回220多公里,滩长、林绿、水清是这里的资源特色。虎头山、中国第一滩等处沿海沙滩长达12公里,沙质洁白细软,坡度平缓,适宜开展海水浴、海上运动项目。
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高州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水果种植面积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农业生态游。高州的根子镇,荔枝种植以面积大、品种齐、成熟早、产量高、质量好、市场广而闻名。信宜的钱排三华李、大雾岭、龙玄欢乐峡漂流、中宫风景区
温泉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地处华南地质断裂带上,温泉种类多,分布广,有西江温泉、新时代温泉、热水温泉等十几处。其中西江温泉经权威机构鉴定其综合水质属广东第一,氡、氟、偏硅酸等三种元素及矿物质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医疗用温泉水标准,在国内十分罕见,极具医疗保健及旅游开发价值。
古迹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始称百越族。茂名大地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高州的冼太庙、观山寺、宝光塔、长坡旧城,信宜的镇隆古书院群、天马山、太华山、大仁山、太保庙,化州的孔庙、电白的钟鼓楼、冼太故里、茂南的等人文景观引人入胜,文化底蕴丰厚。
2005年后,茂名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被评为“”以来,茂名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茂名市旅游业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经过二十多年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茂名重要的经济产业,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格局也已初步形成。
茂名全市与旅游相关的企业达300多家,其中骨干型企业2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2万多人。全市建成旅游景区景点22个,其中国家AAA级景区3个(有4个正在申报4A级),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香雪银妃
在茂名乍暖还冷的初春季节,信宜市白石镇、钱排镇、洪冠镇、荼山镇“香雪银妃”景区35万亩李树纷纷绽放,花缀满枝,漫山遍野雪茫茫一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景区内,游客仿佛置身北国之春,既感受到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又领略到蜂飞蝶舞花海浩淼的南国景致,着实令人陶醉,其实花期来得最早的是白石镇垌新村的金欢南华李的李花、平塘镇麻场村及茶山镇的早熟三华李的李花。
虎跳杜红
虎跳杜红在信宜怀乡镇大谢牛下村的黄华江两岸,虎跳峡两岸石山中遍长杜鹃。春季江水绿如玉、杜鹃花似火。著名诗句:“一江春水绿、两岸杜鹃红”就是虎跳峡的美景形容。诗人墨客喜欢到此凭吊、览胜、吟咏。清道光七年(1827年)贡生刘朋有诗云:叠嶂疑无路,舟行石罅通。几湾湍水绿,数里杜鹃红。断岸少人迹,阴崖多鬼风。石幢高百尺,传是翼王宫。现因建了电站,峡谷出平湖,还可以来下黄华江文漂。
道教圣地
位于信宜市区3公里的大仁山,建有三清观为粤西最大的道场,民间有许多道教优美的神话传说:铁拐李、吕洞滨、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国舅在此修行,因而留下了许多胜迹,左马右狮,脚踏龟蛇,其中“马岭超骧”,又是信宜旧八景之一。与传说有关胜景还有:金鸡窿、崖鹰鼻、二座岭、进宝岭、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脚印、石狗岭、三脚灶、龙牙耸翠、小瑶池、何仙姑井、地母庙等。因此,当地人又称此山为仙人岭,并建八仙庙以祀奉。现建有旅店,若觉得自已有罪恶感,可以到三清观出家为道食素几天。
马安竹海
马安竹海信宜市平塘镇马安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人口约1000人。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竹林连片,苍翠欲滴,全区有毛竹3万多亩,山连山,峰接峰,一片绿色毛竹海洋。站在山上,举目远眺,万顷竹波滔滔,满目苍绿,风吹竹涌,竹涛阵阵,气势蔚为壮观。为大自然、真山水、纯生态的山区绿色风景区。
鸭兜山
位于信宜市贵子镇平民村,海拔1281米。那山即高且陡,山顶纵横约3公里,由无数个小山头和一个个盘地组成,因四面的山坑都朝向鸭兜塘。好似喂鸭的兜而得名,山上产鸭兜茶。清朝以前,该山为瑶民居住之所,有明、清时期“过山瑶”村落遗址。悬崖石洞有古代瑶族墓葬。1982年广西瑶族胞派人前来山上寻取祖先遗骨,在悬崖石洞中找到古代瑶族古埕和遗骨。鸭兜山下平民村有古代瑶家石屋寨遗址,平民炉堂下村有牛洞古代瑶人炼炉遗址。山上有大面积连片天然草场,有公社时期留下的山茶场和鸭兜大水塘。
顶峰锦秀
位于信宜大雾岭,坐落在1570米海拔的大田顶水库宛如“天湖”,清澈如镜,像一块晶莹闪烁的宝石镶嵌在青山绿林之中。每当云起之时,云腾雾涌,峰峦沉浮,景色万千,叹为观止。初春,山梅吐艳,杜鹃争春,姹紫嫣红;盛夏,乔木葱郁,野藤婆娑,苔藓低伏;深秋,红叶如火,野果遍地,清香飘逸;隆冬,群峰迭岩,苍翠依然。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如春。人们漫步林间小径,观赏森林奇观,大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有公路到山顶,冬天有雪睇。大雾岭是粤西得天独厚的避暑、疗养、旅游胜地,是信宜的新八景之一:顶峰锦秀。
2005年,茂名市北部山区信宜大田顶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积雪最厚达10厘米。据悉,这是粤西地区50多年来下的惟一一场雪。当地人称,信宜县志记载,这是该地1500年来的首次降雪。
贡园古树
贡园位于根子镇柏桥管理区,总面积约80亩,是粤西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荔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了。园内古荔丛生,形态各异,这些古树的树龄多有500年以上,主干已部分腐朽,中空成洞,根部萌生新芽,几代同堂,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荔枝博物馆。
红荔似海
中心景区位于根子镇元坝管区的根竹岭,岭上有亭,名为观荔亭。亭内镌刻著名家所书的历代名人咏荔佳句。这些书法作品经精工雕琢镶嵌,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浮山仙泉
浮山仙泉位于浮山之水波洞,是一处天然构造的巨石裂隙涌泉,泉下成潭,潭水明净透澈、甘洌清甜、四季常盈,夜来明月照于潭中,玉盘映照。夏日沐于潭中,如浴瑶池,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双龙戏珠
此乃浮山北侧的双龙溪,两溪皆发源于浮山北侧山腰之双龙洞。两溪迂回曲折,蜿蜒而下,远远望去,如双龙嬉戏。溪水清澈冰凉,泉声悦耳,溅玉飞珠,烟虹雾彩,美不胜收。
灵龟祝寿
此景位于浮山,实为山中之灵龟石,此石形同巨龟,匍伏于山中,石上绿苔潜生,如千年灵龟上之绿毛。灵龟之上有一老榕,气根下垂,长成多株新树,,盘根错节,牢牢的生长在灵龟之上。相传南海之龟仙游历浮山,为根子之秀丽景色迷恋,不愿离去,化为此石。
冼庙灵光
位于浮山龙须岩下,该庙始建于宋代,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高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须献瑞
此景位于浮山龙须岩。该岩在半山腰处,高达65米,直如斧削,雄奇险峻。在断岩中部的裂缝之中,顽强地生长着一从青草。这丛青草久旱不枯,长雨不萎,四时常绿。
潘仙故里
位子浮山潘村之后侧。浮山是潘仙之故乡。潘仙俗名潘茂名,晋代人,一生向道,相传于高州之观山参透禅机,得道成仙。高州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潘仙的传奇故事,古代茂名县和现代的茂名市,就是古代隋帝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而延用至今。
仙人湖
位于潘仙故址之后侧。湖面宽阔,由四周之山溪相汇而成,湖水清澈。四周林森树密,野趣盎然。湖平如镜,湖边景致倒影湖中,绰绰约约,晰然可观。阴雨天,湖中雾气氤氲,飘渺不散,疑是人间瑶池。
相传潘仙于浮山之时,常浴于此湖,故名仙人湖。
浮山观日
浮山之顶峰最高海拔966米。立于峰顶,极目远眺,西北方,荔林绿浪,荔乡风光尽收眼底;正东面,南海归帆绰约。晨旱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彩云飘动,远处海天一色,征帆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中华红荔枝
2000年2月。江总书记到高州视察,在根子镇全国荔枝标准化示范区亲手种植了“中华红”荔枝纪念树,每年到此参观游览,拍照留影的人多不胜数。此外,贡园内还有、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手种植的荔树,每年都引来无数的参观者。
放鸡岛
岛上岩石耸立,千姿百态,气象雄伟。远处,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近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海底遍奇形怪石珊瑚等,游客在这里可以观看原始景观、享受原始野趣,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捕、钓海产品的乐趣及品尝纯天然的海鲜。
高州水库
高州水库,别称玉湖。位于高州市东北部,距市区25公里,集水面积1002平方公里,库容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水库之一。它清幽秀丽,山水相融,风光旖旎,是粤西地区著名的游览、度假胜地。
福德境
福德境是历代村民敬奉神灵祈福之圣地,坐落在古代瓦窑——茂南区山阁镇瓦岭村内西南部古榕树旁。相传清朝茂名县南部有个曾氏聚居烧瓦为商的地方叫瓦窑岭(今瓦岭, 茂南区东北部隶属山阁镇),当地生长了一棵榕树(今古榕树),在某日树底下出现了一块疑似三角形的石块(称神石),石前点燃着三支香,从此当地居民在此敬奉神灵,从此这里祈者福荫,拜者庇佑,丁财昌盛,人才辈出,老少康宁。于是当地居民集资在古榕树旁修建了福德境(庙),并将神石接入庙内敬奉。
广东是茂名市实施“四大跨越”发展战略的“双百”计划重点项目, 是茂名市内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