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浦乡村世界
大浦乡村世界,位于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黄塘村环湖路,是以打造农业生产、旅游度假、生态人居三大功能为核心,集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生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户外运动、商务会议、养生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景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主要有郁金香花园、科普植物园、农博园、海啸馆、草莓园等景点。
2、丫山花海石林景区
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地区规模宏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区面积约为20余平方公里,景色十分秀丽,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如丫字峰、美人峰、狮子峰、蝙蝠峰等;也有数不胜数的异石遍布各处,如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熊猫嬉叶、双燕呢喃、百猴朝圣等更是妙趣横生。
3、安徽丫山地质公园
丫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离合铜黄高速青阳出口25公里,沿江高速凤阳坡出口17公里。丫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境内一处具有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的小镇---何湾镇。西接池州,北靠铜陵,处三市交界之处,历史上曾是西去北上的要道,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丫山这块灵秀的土地,群山环抱,绿水长青。清清山泉流不断,奇花异草满山岭。
4、小格里森林公园
小格里森林公园位于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有“安徽香格里拉”之称,华东地区风景名胜区,景区保持着原始、天然、生态的风貌,面积近24平方公里(含格里森林景区),是地球北纬31°保存为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日常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6000个,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华东地区的原生态景区和养生福地。
5、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的南陵县和铜陵市境内,是一处西周时期至宋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的铜矿及冶炼遗址。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发现于1984年,整个遗址区的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遗址区内发现有冶炼、采矿遗址近百处。在其中的4处遗址内,还发现了一批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炼铜矿竖炉,汉唐时期的地下采矿场,唐宋时期的矿石焙烧窑、圆形炼铜地炉等重要遗迹。1996年11月,南陵县大工山铜矿遗址和毗邻的铜陵凤凰山铜矿遗址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南陵大浦水利风景区
大浦乡村世界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依托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大浦建设试验区,所作出的“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高度结合的可贵探索。大浦乡村世界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涉及浦西湖、池湖、龙潭湖三个湖泊,景区内湖岸与陆地相互交错,形成三个半岛延伸至湖中,岸线变化流畅,水体资源丰富,水域、湖岸、农田自然分布,典型的江南乡村景观,生态良好。项目实施后,将会形成以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为运营基础,以旅游观光、乡村体验、田园度假为提升、以科普教育体验为重心的新局面。
7、皖南土墩墓群
皖南土墩墓群是国家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陵县、繁昌区,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至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墓群。皖南土墩墓群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 千峰山土墩墓群位于南陵县与泾县交界的葛林乡,是商周时期当地土著居民的公共墓地。现存墓葬995座,分布面积13平方公里。随葬品有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器、青铜器以及采矿、炼铜的生产工具和铜等。
8、南陵县霭里景区
9、芜湖板石岭景区
板石岭位于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坐落于连绵山岭与清波碧水之间,这座古老的村庄,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是天然的氧吧;飞檐翘角的徽派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这里植被丰富、竹海森森,四季景色各呈千秋,春天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秋天丹桂飘香姹紫嫣红;这里人文炳蔚,是有着“咸通十哲”之称的著名晚唐诗人张乔的故乡。
10、奎潭湖
奎潭湖,又名奎湖,位于芜湖市南陵县北面,湖泊总面积近700公顷,属于天然湖泊,是芜湖较大的天然湖泊。奎湖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绚丽的奎潭湖风景、悠久的人文景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闻名遐迩的洋河藕与奎湖糯曾是清代朝廷贡品。
景点一:吕辉村靠近北纬30°,这里有一个以革命先烈命名的村——吕辉村。这里群山连绵、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风景如画。吕辉村是革命先烈吕辉同志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热土,位于溪口镇南部,东与华阳、天竺交界,南部西部分别与宁国板桥,泾县汀溪、爱民接壤,北邻溪口社区,自然环境奇特优美,空气清新。
景点二:溪口十八湾景区,十八湾景区位于溪口镇天竺村、吕辉村境内,有罗家坪、庄屋台2个入口,景区内群峰叠翠,溪谷幽深,山、水、石、林、洞五景竞秀,更有香炉秘境、网红桥、鳄鱼和松鼠绘画石等众多打卡点,可畅享品山、观竹、憩水等无限乐趣。
景点三:天竺村,“宣州最南,五彩天竺,梦开始的地方……”作为宣州第一村的天竺村,镶嵌于宁国市与宣州区交界的巍巍群山之中,是该区海拔最高的山中村。这里四季色彩斑斓,一天晨昏景异,山清水秀,树绿花红,移步即景,无论何时走进都会让你陶醉,倘若你久住城市,厌烦了高楼大厦,那么这里便是你放飞心情,进行深呼吸的不二之地。游览千年红豆杉,感受“母子同心”的生命奇迹;纵情山水,感受深山空气的清新。
月亮湾好玩
月亮湾位于安徽省泾县,景区内山清水秀、秀峰峻岭、层次分明,连绵百里,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夹杂着春竹的馨香,闯入眼帘的事巍巍群山,还有满山遍野的翠竹,河中成群的鱼虾尽情的嬉戏。
月亮湾周围的山势险峻,溪水缠绕,此地最美当属其静:没有半点人工痕迹,一潭碧水连就满目青山,山上碧绿的竹子就像少女飘逸的长发,一阵清风,满山都掀起了绿浪;此时的风,才有形、有味,才像随处风流的风。
1.安徽黄山市呈坎古镇
典型的徽派建筑的代表,这个地方能发展起来也是因为商业的兴起,这里的建筑装饰以砖、木、石雕为主
2.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查济古镇
这个地方的步行街,非常的吸引人,有特别多的美术生来这个地方写生,然后一幅幅的美丽的画卷成现在人们的眼前
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
该古镇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到现在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
4.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
这个村子的建筑也是非常的吸引人,典型的徽派建筑,而且这个地方还有完美的水系,而且这个地方的湖水映照着层层的楼房,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也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1、大浦乡村世界
大浦乡村世界,位于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黄塘村环湖路,是以打造农业生产、旅游度假、生态人居三大功能为核心,集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生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亲水休闲、户外运动、商务会议、养生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景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主要有郁金香花园、科普植物园、农博园、海啸馆、草莓园等景点。
2、丫山花海石林景区
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地区规模宏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区面积约为20余平方公里,景色十分秀丽,区内石林,溶洞,瀑布,峡谷,天坑,暗河,山顶湖景观融为一体,有形态各异的奇峰60余座,如丫字峰、美人峰、狮子峰、蝙蝠峰等;也有数不胜数的异石遍布各处,如大神龟、八戒石、蟾蜍观天、犀牛望月、熊猫嬉叶、双燕呢喃、百猴朝圣等更是妙趣横生。
3、安徽丫山地质公园
丫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离合铜黄高速青阳出口25公里,沿江高速凤阳坡出口17公里。丫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境内一处具有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的小镇---何湾镇。西接池州,北靠铜陵,处三市交界之处,历史上曾是西去北上的要道,素有芜湖“金三角”之称。丫山这块灵秀的土地,群山环抱,绿水长青。清清山泉流不断,奇花异草满山岭。
4、小格里森林公园
小格里森林公园位于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有“安徽香格里拉”之称,华东地区风景名胜区,景区保持着原始、天然、生态的风貌,面积近24平方公里(含格里森林景区),是地球北纬31°保存为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日常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26000个,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华东地区的原生态景区和养生福地。
5、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的南陵县和铜陵市境内,是一处西周时期至宋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279年)的铜矿及冶炼遗址。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发现于1984年,整个遗址区的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遗址区内发现有冶炼、采矿遗址近百处。在其中的4处遗址内,还发现了一批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炼铜矿竖炉,汉唐时期的地下采矿场,唐宋时期的矿石焙烧窑、圆形炼铜地炉等重要遗迹。1996年11月,南陵县大工山铜矿遗址和毗邻的铜陵凤凰山铜矿遗址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南陵大浦水利风景区
大浦乡村世界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依托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大浦建设试验区,所作出的“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高度结合的可贵探索。大浦乡村世界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涉及浦西湖、池湖、龙潭湖三个湖泊,景区内湖岸与陆地相互交错,形成三个半岛延伸至湖中,岸线变化流畅,水体资源丰富,水域、湖岸、农田自然分布,典型的江南乡村景观,生态良好。项目实施后,将会形成以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为运营基础,以旅游观光、乡村体验、田园度假为提升、以科普教育体验为重心的新局面。
7、皖南土墩墓群
皖南土墩墓群是国家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陵县、繁昌区,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至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墓群。皖南土墩墓群由千峰山土墩墓群和万牛山土墩墓群组成。 千峰山土墩墓群位于南陵县与泾县交界的葛林乡,是商周时期当地土著居民的公共墓地。现存墓葬995座,分布面积13平方公里。随葬品有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器、青铜器以及采矿、炼铜的生产工具和铜等。
8、南陵县霭里景区
9、芜湖板石岭景区
板石岭位于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坐落于连绵山岭与清波碧水之间,这座古老的村庄,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是天然的氧吧;飞檐翘角的徽派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这里植被丰富、竹海森森,四季景色各呈千秋,春天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秋天丹桂飘香姹紫嫣红;这里人文炳蔚,是有着“咸通十哲”之称的著名晚唐诗人张乔的故乡。
10、奎潭湖
奎潭湖,又名奎湖,位于芜湖市南陵县北面,湖泊总面积近700公顷,属于天然湖泊,是芜湖较大的天然湖泊。奎湖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拥有绚丽的奎潭湖风景、悠久的人文景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周瑜训练水师的重要场所,闻名遐迩的洋河藕与奎湖糯曾是清代朝廷贡品。
查济古民居旅游景点:30.00元/人.张 备注: 1、主要参观景点有星五公民宅、宝公祠、德公厅屋、洪公祠、二甲祠、 王兆兰、查均成、王根新等民居及周边的古桥、古塔。 2、学生、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15.00元/人.张 3、残疾人、儿童免票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 该村的村民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在唐朝初年查姓人氏到这美丽诱人的地方来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明末清初这里查姓人氏最多时有7万多人,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查村查姓的概况,由此可见一斑。 据查济明清古建保护协会的查克定说“为什么叫查济呢?这是因为我们姓查,同时我们祖先呢?那个时候封在查地,就在济阳县,所以,现在我们后人,各取一个字,取名查济。” 关于它的特色,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 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苍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可是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整体规划过,因此整个村子的布局略显得有些零散。在我看来这个村子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又像这里已经走过了。但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我们像串门般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对我们以特别的关注,这令我们更感自在些。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泾县
泾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猷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西部。东与宣州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黄山区、旌德县毗连;西与池州青阳县交界;北与芜湖南陵县为邻,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介于北纬30°21’—30°51’,东经117°57’—118°41’之间,东西长66千米,南北宽53千米,总面积2054.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7%。
截至2018年,泾县下辖9个镇2个乡。
截至2017年末,泾县常住人口30.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5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8.1:40.7:41.2,按照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2668元。
泾县境内有新四军军部旧址、桃花潭、江南第一漂、查济古民居、黄田古民居等旅游景点。
查济古民居旅游景点:30.00元/人.张 备注: 1、主要参观景点有星五公民宅、宝公祠、德公厅屋、洪公祠、二甲祠、 王兆兰、查均成、王根新等民居及周边的古桥、古塔。 2、学生、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15.00元/人.张 3、残疾人、儿童免票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 该村的村民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在唐朝初年查姓人氏到这美丽诱人的地方来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明末清初这里查姓人氏最多时有7万多人,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查村查姓的概况,由此可见一斑。 据查济明清古建保护协会的查克定说“为什么叫查济呢?这是因为我们姓查,同时我们祖先呢?那个时候封在查地,就在济阳县,所以,现在我们后人,各取一个字,取名查济。” 关于它的特色,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 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苍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可是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整体规划过,因此整个村子的布局略显得有些零散。在我看来这个村子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又像这里已经走过了。但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古村老式的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人,我们像串门般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对我们以特别的关注,这令我们更感自在些。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屋内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天井,窗又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眺、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币一区,面积 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眺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眺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竹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其精华却在碧如琼浆、绝无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宣城,正以其博大胸襟、广远情怀,承接南来北往过客,书写声蜚遐迩华章。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二月正式挂牌成立。
去安徽游玩想省钱的玩法就是少进大景点,门票是比较贵的一项支出,是旅游支出的大项,穷游也能看到好风景的,本人推荐一条较为省钱的线路。
从宣城出发第一站去泾县月亮湾景区,这是拍摄“月亮湾笑声”,“闪闪的红星”,“大江大河”,的拍摄地,?蔡村镇有搭建的“小雷家”。沿着江南天路去水墨汀溪村,水墨原名就是汀溪村,由于被一些画家看中了她的美景,尤如水墨重彩故改名为水墨汀溪。宿在水墨汀溪大门口的农家乐,每人带吃带住也就80元左右。第二天早晨8点之前由景区道路进去(8点前不收票),观赏峡谷景色,从后门出去直插江南天路惊险段桃岭,从桃岭下来往泾县方向导航黄田村便到了“大江大河”的公社了,黄田村还是值得一看的。此线路可玩2~3天,只化黄田一道门票,黄田还有70年代地下战备中心可参观。图为月亮湾,水墨汀溪,江南天路,黄田村。
新四军军部旧址又称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环境优美的泾县云岭镇罗里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云岭东接泾云公路,南依青弋江,西靠黄山,北望长江 ,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日:“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3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