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安远、寻乌、瑞金。
会昌欢乐谷是会昌县乡村旅游项目之一,提供旅游,休闲,娱乐的游玩项目。位于会昌县城西南贡江河畔塔丰村,距离会昌县城2公里。欢乐谷总规划面积约3200亩。欢乐谷里里面有期待儿童乐园、欢乐亭、260米的长索桥等释放心情的游乐项目。这里孩子们可与欢乐相伴,也是家庭亲子出游的最佳选择!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
江西省直辖、赣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县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 瑞金市面积2441.4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9.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8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8.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6%,辖10个乡7个镇240个村(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瑞金常住人口为613894人。
瑞金有四条国道323、319、206交汇于市区,另有236国道经过瑞金,其中323国道零起点就在瑞金的塔下寺。与鹰厦线、京九线接轨的赣龙铁路贯穿瑞金。
瑞金历史悠久,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又是红色故都,当年中央苏区文化的中心。瑞金是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中国红色旅游城市。2015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复,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成为江西第七、赣州首个5A级旅游景区。2015年8月,国务院同意将瑞金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12月,瑞金市喜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瑞金市是“无废城市”建设特例市。
2019年,瑞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400.1米。
会昌山原名明山、南山、岚山,俗称岚山岭。座落在会昌县城西、贡江北岸,与老城区仅一水相隔,是会昌县城西北隅的天然屏障。海拔400.1米,周围 30公里,满山绿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麓,南岭余脉北端,赣江一级支流贡江上游;介于北纬25°29′~25°55′,东经115°29′~116°02′之间,东南邻福建武平和长汀,南接寻乌,西南毗安远,西北连于都,东北交瑞金。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东西宽56千米,南北长85千米。距赣州市(经杉树排、瑞赣高速)137千米,距省会南昌市(经瑞金、抚州)440千米。会昌县以低山、丘陵
赣州,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2020年末,赣州户籍总人口为982.10万人,常住人口897万人。在赣州18区县人口排行中,章贡区常住总人口为112.33万人,为赣州市人口最多的区县,其次是兴国县、南康区,而全南县常住人口为16.95万人,是赣州人口最少的区县,我们一起来看看赣州各区县的人口情况吧!
2020年末赣州总人口数,赣州各区县人口排行:
章贡区(112.33万人)
于都县(90.54万人)
南康区(88.85万人)
兴国县(71.51万人)
宁都县(70.24万人)
信丰县(67.38万人)
瑞金市(61.39万人)
赣县区(57.63万人)
会昌县(45.15万人)
安远县(34.64万人)
龙南市(31.92万人)
石城县(28.32万人)
寻乌县(28.02万人)
上犹县(26.86万人)
大余县(26.5万人)
定南县(20.99万人)
崇义县(17.78万人)
全南县(16.95万人)
扩展资料:
2020年末赣州总人口数据
(一)总人口数
1.常住人口:据赣州统计局发布的《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赣州市常住人口数为8970014人,占全省人口比重为19.85%,在江西各市人口排行中,位居第一,是江西人口最多的城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3684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01574人,增长7.19%。
2.户籍人口:据《赣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赣州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82.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61万人,乡村人口662.5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92万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9.42万人,死亡率9.6‰。
(二)户别人口:赣州全市共有家庭户2650623户,集体户116002户,家庭户人口为8145853人,集体户人口为82416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77人。
(三)城乡人口:赣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961719人,占总人口的55.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008295人,占总人口的44.6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821386人,乡村人口减少1219812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7.78个百分点。
(四)人口性别构成:赣州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603577人,占总人口的51.32%;女性人口为4366437人,占总人口的48.6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4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0.30。
(五)人口年龄构成:赣州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071601人,占总人口的23.09%;15-59岁人口为5495181人,占总人口的61.26%;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03232人,占总人口的15.6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94136人,占总人口的11.0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5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5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6个百分点。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赣州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834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257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2767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07532人(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50132人,文盲率为1.67%。
赣州各区县人口排行: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18个县(市、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有1个,即章贡区,常住人口为112.33万人,是赣州人口最多的区县;在5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有7个,分别是于都县、南康区、兴国县、宁都县、信丰县、瑞金市、赣县区;50万人以下的有10个。全南县常住人口16.95万人,是赣州人口最少的区县。其中,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为30.18万人,赣州蓉江新区常住人口为18.3万人。
章贡区(112.33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章贡区常住人口数为1123276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2.52%。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82%,女性人口占比49.18%,男女性别比重为103.32%。0-14岁人口占19.23%,15-59岁人口占67.2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48%。
于都县(90.54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于都县常住人口数为90543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0.0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56%,女性人口占比49.44%,男女性别比重为102.25%。0-14岁人口占25.36%,15-59岁人口占59.0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55%。
南康区(88.85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康区常住人口数为88847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9.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2.05%,女性人口占比47.95%,男女性别比重为108.54%。0-14岁人口占20.87%,15-59岁人口占64.0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06%。
兴国县(71.51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国县常住人口数为71514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7.97%。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2%,女性人口占比48.78%,男女性别比重为105.01%。0-14岁人口占26.48%,15-59岁人口占57.0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46%。
宁都县(70.24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都县常住人口数为70239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7.83%。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99%,女性人口占比48.01%,男女性别比重为108.28%。0-14岁人口占24.6%,15-59岁人口占58.8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55%。
信丰县(67.38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信丰县常住人口数为673763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7.51%。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3%,女性人口占比48.77%,男女性别比重为105.06%。0-14岁人口占23.86%,15-59岁人口占60.2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87%。
瑞金市(61.39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瑞金市常住人口数为61389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84%。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17%,女性人口占比48.83%,男女性别比重为104.8%。0-14岁人口占23.45%,15-59岁人口占61.2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31%。
赣县区(57.63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赣县区常住人口数为576310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6.42%。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2.02%,女性人口占比47.98%,男女性别比重为108.4%。0-14岁人口占22.96%,15-59岁人口占61.0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97%。
会昌县(45.15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会昌县常住人口数为451513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93%,女性人口占比49.07%,男女性别比重为103.77%。0-14岁人口占23.04%,15-59岁人口占62.1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4.83%。
安远县(34.64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远县常住人口数为346435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86%。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5%,女性人口占比48.75%,男女性别比重为105.12%。0-14岁人口占25.26%,15-59岁人口占60.2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4.47%。
龙南市(31.92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南市常住人口数为319166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56%。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44%,女性人口占比48.56%,男女性别比重为105.91%。0-14岁人口占21.8%,15-59岁人口占61.9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24%。
石城县(28.32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城县常住人口数为283182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16%。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2.17%,女性人口占比47.83%,男女性别比重为109.08%。0-14岁人口占22.33%,15-59岁人口占61.3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34%。
寻乌县(28.02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寻乌县常住人口数为280219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3.12%。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87%,女性人口占比48.13%,男女性别比重为107.79%。0-14岁人口占22.67%,15-59岁人口占61.7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59%。
上犹县(26.86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上犹县常住人口数为268557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2.9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93%,女性人口占比49.07%,男女性别比重为103.79%。0-14岁人口占23.92%,15-59岁人口占57.9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16%。
大余县(26.5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余县常住人口数为264995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2.95%。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66%,女性人口占比49.34%,男女性别比重为102.66%。0-14岁人口占22.21%,15-59岁人口占59.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65%。
定南县(20.99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定南县常住人口数为209914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2.34%。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68%,女性人口占比48.32%,男女性别比重为106.96%。0-14岁人口占24.02%,15-59岁人口占61.2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4.74%。
崇义县(17.78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崇义县常住人口数为177831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98%。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09%,女性人口占比48.91%,男女性别比重为104.45%。0-14岁人口占22.46%,15-59岁人口占59.38%,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17%。
全南县(16.95万人):据《赣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南县常住人口数为169503人,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89%。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1.27%,女性人口占比48.73%,男女性别比重为105.2%。0-14岁人口占23.6%,15-59岁人口占58.6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7.74%。
赣州市下辖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3个市辖区,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14个县,代管瑞金1个县级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2个功能区。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142镇,141乡(含民族乡1个),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422个居民委员会,3461个村民委员会。
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共同组成赣州市中心城区。
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赣州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经纬度位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赣州距江西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
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介于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
地形
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赣州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海拔高度,赣州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
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自南向北纵贯全省。有13条主要支流汇入。源河为石寮河,在社公湾接纳上洞河后称日东河,流经日东水库后称绵江,在会昌县城接纳湘水称贡江,至赣州市八镜台下接纳章江始称赣江。
赣江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937米,多年平均流量2130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60万千瓦。从河源至赣州为上游,称贡水,在赣州市城西纳章水后始称赣江。贡水长255公里,穿行于山丘、峡谷之中。赣州至新干为中游,长303公里,穿行于丘陵之间。新干至吴城为下游,长208公里,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赣江通过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是江西省水运大动脉,也是远景规划赣粤运河的组成河段。
1930年4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从天心(今安远县天心镇)进入会昌县高排乡,并在高排墟宿营。红军每到一处,就将革命火种播种到那里,积极宣传打土豪、分田地,不强制抓壮丁以及优待红军家属的政策,很快吸引了不少青壮年踊跃参军。
年轻气盛的饶细来长期受到当地势力的压制,听闻红军的宣传政策后,便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因他心向革命、做事积极,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为便利当地革命工作的开展,在地方党和游击队的同志要求下,组织决定让他留在当地,参加地下工作。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地下党的成员。他积极配合游击战争的需要,从事地下交通员的工作,充分利用谙熟当地情形的优势,多次完成护送人员和物资的任务,受到苏区领导的表扬。
革命如火如荼,红军声势壮大。高排等区域原辖于苏区会昌县,为集中力量开展南线的攻势,集中统一领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合并江西军区第三分区和第五分区,成立粤赣军区,高排又转隶于1933年8月成立的粤赣省。1934年6月,粤赣省成立了派出的集党、政、军权于一体的战地机构——会西工作委员会,将高排、天心、水东三区划归管辖。因饶细来表现优异,被会西工作委员会主任、粤赣省苏土地部部长朱开铨任命为后勤部粮食科科长,负责粮食征集和仓库管理工作。为保障前线的粮食供给,饶细来把高排区谢氏祠堂作为粮食存储的仓库,妥善保管征集起来的每一粒粮食。
1934年秋,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瑞金等地撤出中央苏区。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中央决定留下部分武装力量,组织开展游击斗争。饶细来这个高排地区的向导,主动请缨留守当地。在粤赣省委、省苏撤离前,他接到了粤赣省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国民党粤军周旋,将粮食等物资转运到前线。
随着苏区辖区越来越小,革命形势愈加严峻。作为粮食科长的饶细来感到忧心忡忡,粮食和食盐征集的担子较之前有增无减。每每想到前线部队正在浴血奋战,他咬紧牙根,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保障前线部队供给不乏,顺利突围。他深入全县各个地下组织,苦口婆心地勉励相关同志,要求大家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主力红军终于突围了,饶细来长吁了一口气,可环境却更加凶险了。1934年11月23日,国民党军攻陷了中央苏区最后一座县城——会昌,很快又在全县范围内对地下党员和红军家属展开全面搜捕。地方上原本销声匿迹的反动势力也死灰复燃,为国民党军搜捕带路,他们叫嚣着“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一时间不少地下党同志相继惨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
幸运的是,饶细来利用右水、高排一带的连片山林,往来穿梭,巧妙地与国民党军在崇山峻岭间捉起迷藏。他先是把右水(今右水乡)焦安当做据点,后又转移到天门嶂、八角寨、塔岽和他在寨脑的老家独头岽等地,行踪飘忽,国民党军对他也无可奈何。
一次,为了转移关卡哨兵视线,掩护革命同志将物品送达指定地点,饶细来主动将敌人引开,在躲避追击过程中,不小心身中两枪。饶细来强忍伤痛,回到家中独头岽居住。但是由于敌人的封锁,医治枪伤的消炎药品很难买到,时间一久,便落下重病。因行动不便,饶细来的个人行踪很快就暴露了。当时国民党正对他进行高额的悬赏,一些人为利益所诱,就向国民党通风报信。
据山口村的老人回忆,那是一个沉闷欲雨、晦暗无光的夜晚,晚上十一点四十五分,一群黑衣人闯入到狮子寨山区,打破山林的寂静。在几只恶犬的带领下,他们包围了山中一处隐秘房屋,将患重病的饶细来用黑色头套罩住,强行带走。谁也不知他被带向何处,音讯全无。
不久,一个往来于县城的商贩带回消息,山口的饶细来是共产党,被国民党枪决了。这时,大家才知道饶细来的地下党身份。可是当时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大家惧怕受到牵连,没人敢出面认领饶细来的尸首。
全国解放后,会昌县政府民政部门前来普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饶细来的烈士身份也渐渐揭开,县武装部的同志向饶细来家属送来了“光荣烈属”的荣誉牌。
筠门岭
江西省赣州市下辖镇
筠门岭镇位于江西省会昌县南部,距县城42千米、武夷山脉西麓、赣江贡水上游,东邻武平县东留镇,西靠本县清溪乡和寻乌县水源乡,南接寻乌县罗珊乡、澄江镇,北连本县周田镇、中村乡和洞头乡,全镇面积284.87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其中畲族村2个),309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总人口46733人,9733户;其中农业人口41174人,非农业人口5559人;全镇区域面积284.8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3万亩,耕地面积1725公顷,果业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80.26%。
很多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都只知有筠门岭,而不知有会昌,写信时只写“中国筠门岭”即可投寄,足见其已名扬海外。
历史沿革
筠门岭原名为“军门岭”,因其扼三省之咽喉,周围山峦重叠,异峰突起,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故而得名“军门岭”。至清代顺治年间,因盛产筠竹而被简称为“筠岭”,1964年更名为门岭公社后又称为门岭,直到1983年后官方正式定名为“筠门岭”。
1933年2月,设立筠门岭县,属宁都专区。
1949年9月,撤销筠门岭县,成立筠门岭乡,属会昌县。
1958年,筠门岭、白埠、羊角、盘古、长岭等乡合并设筠门岭公社,属会昌县。
1961年,筠门岭公社划分出筠门岭公社和长岭公社。
1964年,筠门岭公社更名为门岭公社。
1983年,恢复原名,更名为筠门岭公社。
1984年,撤销筠门岭公社,设立筠门岭乡,辖区不变。
1988年9月12日,撤销筠门岭乡,设立筠门岭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筠门岭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南部、武夷山脉西麓、赣江贡水上游,东接武平县东留镇,西靠本县清溪乡和寻乌县水源乡,南与寻乌县罗珊乡、澄江镇相连,北与本县周田镇、中村乡和洞头乡相邻,全镇面积297平方公里。
矿产、水电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萤石、石膏、锡、岩盐、高岭土、陶土等10多种矿产资源。境内九二工业基地是赣州市“十一五”重点项目氟盐化工产业基地,首期规划200公顷,中长期规划330公顷。2009年落户企业有:江西九二盐业有限公司、江西会昌县石磊矿业有限公司、江西会昌金龙锡业有限公司、江西鹰鹏化工有限公司、江西会昌锦顺达锡业有限公司、江西小山锡业有限公司。有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