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水岩2、自在仙境3、安溪华祥苑生态茶庄园4、安溪龙门森林公园5、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6、志闽旅游景区7、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8、泉州安溪桫椤园9、洪恩岩10、李光地故居
石镜山风景区不要门票。
安溪石镜山风景区不要门票,景区里面有可以体验很多惊险刺激的游玩项目,按消费项目收取费用。
鸿福村石镜山景区位于安溪县蓬莱镇鸿福村蔡洋片区,距蓬莱镇政府驻地4.6公里处,距4A级清水岩3.6公里,景区海拔442米,占地面积1900亩。景区是集大型农业生态观光项目,集科研、培训、种植、养殖、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景区。
泉州市仙公山旅游区、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德化九仙山风景区、晋江市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景区、泉州安平桥(五里桥)景区、泉州开元寺、安溪清水岩旅游区、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泉州市德化石牛山景区
1、清水岩2、自在仙境3、安溪华祥苑生态茶庄园4、安溪龙门森林公园5、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6、志闽旅游景区7、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8、泉州安溪桫椤园9、洪恩岩10、李光地故居
泉州十八景分布
1.清源山 2.开元寺 3.崇武古城 4.府文庙 5.西湖公园 6.晋江的深沪湾 7.牛姆林 8.安溪县的清水岩 9.天后宫 10.五里桥 11.东湖公园 12.洛阳桥 13.黄金海岸 14.仙公山 15.南安官桥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 16.德化县水口镇的岱仙瀑布 17.郑成功史迹 18.涂门街。
1、清水岩2、自在仙境3、安溪华祥苑生态茶庄园4、安溪龙门森林公园5、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6、志闽旅游景区7、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8、泉州安溪桫椤园9、洪恩岩10、李光地故居
* 国家AAA 级旅游区----凤山*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茶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溪文庙* 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清水岩* 福建省级森林公园----凤山森林公园* 福建省级自然保护区----云中山自然保护区* 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安溪湖头镇* 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水岩* 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头贤良祠* 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溪古窑址* 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德石门玉湖殿* 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坪土楼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 行政区域 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的东岭北麓,北纬24°57′,东经118°05′。东邻南安市翔云乡,南连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西与虎邱镇、大坪乡交界,北和官桥镇接壤,面积156.33平方公里。辖山头、美顶、美内、美卿、榜寨、寮山、龙门、龙山、龙美、翠坑、桂瑶、桂林、观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内、溪瑶、仙地、仙东、仙西、仙凤、金狮、洋坑、和平、白云、榜头、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个行政村,全镇16657户,总人口65287人。 交通状况 龙门镇距厦门市66公里,泉州市81公里,漳州市129公里。省道206线横穿境内,是安溪、大田等地通往厦门的主要交通线。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南安金淘至厦门路段经过境内,天然的地理优势使龙门镇成为安溪县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级公路已成网络,边远山村与邻近县、乡也有公路相连,交通方便。 自然环境 龙门镇地处戴云山脉南部延伸部分,为河谷小盆地,丘陵地带,属南亚热带气候,气温温和,年平均温度18—20.90,年活动积温5633—72380C。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2188mm。全年无霜期293—340天,全年总日照时数2030小时。境内有地热温泉带长2公里以上,宽30—40米。金狮上汤温泉早已闻名,温度高达800C,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矿藏资源丰富,花岗岩安溪红635#储量上亿立方米,还有高岭土、稀土、滑石等矿藏;村内水库是安溪县最大水库,库容量达1060多万立方米,集雨面积18平方公里,且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镇境南端的东岭峰,位于安溪与同安的交界处,海拔908米,地势险要,历史上曾设有“东岭隘”和“龙门驿”,是安溪通往厦门的交通要道。 在庵墓山和勤橱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桂瑶村有多处宋元时代的古窑址,还有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林建猷的墓葬和遗像;溪坂村有元代青瓷窑址,有崇祀押迁官张纯的灵护庙;仙西村有建筑独特的胜阁岩;位于龙山村龙塘山下的“龙船港”,两壁夹立,悬瀑数十尺,潭深百余尺。 榜头村的福海凤山之麓,有始建于唐·光化三年(898年)的福海院。溪瑶村贵湖山麓的青林岩,是安溪历史名刹,始建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美内村的双髻尖山,有始建于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的金沙岩。榜头村的崎头和福海,还有建于清初和清末的土楼——“下土楼”和“孚福楼”。 龙门溪畔光孝村的村南临溪处的磐石上,古时曾建有一座寨堡,名光孝寨,传说寨中曾住过99个和尚;附近有曾住过99个尼姑的金山院。明末,朱万一兄弟曾在此率村民据寨固守,抗击倭寇的进犯。 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龙门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安溪县经济发展重镇之一。2006年,龙门镇工农业总产值153100万元;农业产值14500万元;企业总产值197650万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产值9.9亿元;国地税总收入34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福建安溪经济开发区龙桥园大部分座落其境内,现为安溪县“一城两组团”的规划区域之一。整个工业园规划形成电子机械、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和石材加工等几个产业功能区。目前,龙门片区共开发建设面积2000亩,报批储备用地2000亩,已入驻企业39家。2006年,园区企业产值达13亿元。在农业方面,桂林、桂瑶、龙美等村盛产茭白笋,生产历史悠久,有蔬菜珍品之称;龙门、观山盛产花生酪,香甜可口,酥而不硬,柔而不韧,是迎宾送客的珍馐佳肴;还有仙地、仙东、仙西、仙凤的茶叶生产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商业贸易活跃,有龙门、寮山2个农贸市场,石材工艺品专业市场已形成规模。 风景名胜 龙门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名胜古刹、寺院庙宇众多,加上储藏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全镇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体系建设。主要打造三大品牌:一是大龙门森林公园志闽旅游,打造野外运动休闲品牌;二是天湖旅游—温泉度假村,打造高尔夫和温泉文化品牌;三是村内水库茶叶公园度假村,打造生态休闲和茶文化品牌。 历史人文 龙门镇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桂瑶人林志中、林建猷父子都是清代总兵。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中侨委副主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多届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协助党做了大量海外统战工作;龙山村人曾星如,香港著名企业家,在海内外创办企业20多家,他曾荣任香港福建同乡会理事长,福建省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金狮人陈映真,出生于台北市,著名作家,曾在乡土文学论战时博得“海峡两岸第一人”美称。金狮村人白鸿,是名闻闽南地区的书法家,作品曾多次获奖。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0]) 总人口61328 男30730 女30598 家庭户户数14109 家庭户总人口(总)59374 家庭户男29673 家庭户女29701 0-14岁(总)181890-14岁男95310-14岁女865815-64岁(总)3917715-64岁男1938315-64岁女1979465岁及以上(总)396265岁及以上男181665岁及以上女214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9384
7D是一场动感之旅。声、光、影、水、雾、烟,地震来时的强烈晃动,山崩到时的灭顶之感,超凡脱俗的技术造就了7D过硬的体验,它把影音的艺术,通过传感,光感,震动摇晃的使用等等变得真真切切,再加上五维度场景的包揽,立刻将观看者引入了其中,看电影,变成了经历了一场电影般的生活体验。7d玻璃桥意思就是在上面你可以感受到方法融入了进去,比较真实,体验比较好。
1、清水岩
2、自在仙境
3、安溪华祥苑生态茶庄园
4、安溪龙门森林公园
5、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
6、志闽旅游景区
7、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
8、泉州安溪桫椤园
9、洪恩岩
10、李光地故居
【泉州十八景简介】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四季如春,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中,有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国家级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施琅将军纪念馆、镇海宫、龙泉宫、大道公宫和烟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明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摇篮故地。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后宫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在政府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还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厢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后宫是在泉州港逐渐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之际的南宋时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迹。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980亩,投资近3亿元。目前度假村主要项目及设施有:金沙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邮电宾馆、海洋宾馆、教育培训中心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拥有众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迹和迷人传说;以“灵、奇、秀、险”为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丰山洞、白水岩、朝天阁、仙灵桥等胜境,还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张瑞图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首届泉州市十佳风景名胜区。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茏,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神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