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最顶峰。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
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国之瑰宝。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誉称,系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黄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浙、赣交界山地,海拔600—700米以上地带均有分布。黄山松,其外形与我国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一直被当作油松。1936年我国植物学家们来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后,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道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新种,定名为黄山(Pinushwangshanensis)。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钧等将黄山松与台湾松合并为一种,改其学名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名。
黄山迎客松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为保护迎客松,黄山管理部门采取许多积极措施。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迎客松实行特级护理,实行单株一人一树的专人日夜守护,随时监测,每天记录,建立保护档案。去年底,全国著名古树专家丛生教授对迎客松全面“体检”后认为,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迎客松生长状况良好,树干牢固度进一步增强,树体生长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尤其是2至3年生的松针宿存率已高达40%,松针年生长量平均在2厘米以上。
迎客松的寓意是坚强、和平、热情、包容,迎客松生长在超自然的环境中,它的生长条件极其苛刻,它长在黄山上,而且它并不是像普通植物一样扎根在土壤中,迎客松生长在石缝里,这是一种坚强勇敢、勇于突破极限的激励精神,所以迎客松寓意坚强。迎客松在我国非常有代表性,它的姿态动人,就像是一位站立迎接客人的君子一样,给人一种热情大方的感觉。
迎客松是我国和平友谊的象征,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文人、画家对它尤其钟爱,迎客松画幅寓意着海纳百川的大度品行。所以迎客松受到广大人民的喜欢。
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
很难见到了,估计烟民种的不好,想换新品种烟草,很可能的答案
黄山迎客松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海拔1670米处。树高9.91米,胸围2.05米,枝下高2.54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
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我国国家领导人曾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幅“迎客松”国画前,接见过无数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迎客松贵。
这棵树如今已经成为安徽的标志与象征,没有之一,大家看电视安徽台的台标就是简化的迎客松形象。迎客松生长于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依着悬崖边夹缝求生。树龄已有800年,为黄山“四绝”之一。每年有三四百万人来看这棵树。
黄山迎客松可以说是中国最高贵的树了。在安徽,许多人家客厅或大堂挂的壁画就是它。
迎客松
生长习性:
迎客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叶都向一侧伸展。石缝里,只要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即使什么养料也没有,它也奇迹般地生根发芽,生长起来。
不错,迎客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此松还是黄山松的代表,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他们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人类,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迎客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特点:
黄山松(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知名度: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迎客松,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一、迎客松的特点是什么?
迎客松的特点在于它的树形,松树都有自然的形态,有的是塔状的,有的是云状的,有的树干挺直,有的树干弯曲。迎客松的与任何一棵松树都不同,它的造型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张开一只手臂,站在山上迎接过往的游客,迎客松所在的位置有山川背景,非常大气、壮观,这也是它的特点所在,独特的迎客松与黄山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成为标志性的风景。
二、迎客松的主要特点
1、姿态优美
我国的古树名木不在少数,但能和迎客松媲美的却并不多,迎客松的天然造型是无可比拟的,它就像黄山上的一位主人,历经千年站在山间迎接着所有到黄山来的游客,非常谦卑,也非常有气度。迎客松现在是特别保护的古树,在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下,该植物已呈良性生长趋势,成为我国的永久性景观。
2、生长环境特殊
黄山松大多都生长在山石中,而不是生长在土壤中,迎客松也是长在山间石缝里,这种生长环境极为特殊,它的大部分根系是长在空中的,主要靠自然界中的阳光和雨露生长,而非靠土壤中的养分生长。山石中苛刻的环境练就了迎客松强大的适应能力,它对环境无所畏惧,环境越贫瘠它越坚强。
3、价值独特
迎客松有着特殊的价值,一方面是它的景观性不可替代,它是黄山风景的代表,也是安徽省的代表;另一方面,迎客松象征和平,已经是国内的和平大使,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很多地方以迎客松来做装饰,不仅用作欣赏,还反映出一种坚强、和平、包容的精神。
迎客松黄山松。
迎客松生长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 之上的岩石中。由于这里两边都是山石,人们经过一路 的攀登到达这里时,立刻能够看到挺立在这里的黄山松, 就像一个张开双臂迎客的主人一样,所以大家把这棵松 树叫作迎客松。
黄山松生长的黄山,山石险峻、土壤稀少,夏季凉 爽湿润,冬季风雪交加。黄山松为了在土壤稀少的山石 上扎下根,生存下来,它的根系能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 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 附近的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所以 黄山松能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
由于地势崎岖,悬崖峭壁纵横,它们无法垂直生长, 在强风的吹拂下,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 要抗暴风、御冰霜,它们的针叶短细,蜡质增厚,树冠 平整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
扩展资料
松树的其他种类:
1、华山松
又名为白松、五须松在秦巴山区、渭北一些山区丘陵都可栽植,年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下,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山地褐土、红黄壤、红色石灰土上都能生长。但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和瘠薄,更不耐盐碱和排水不良。
2、马尾松
又名青松、枞松, 是亚热带主要造林树种,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一些地方栽植。适生温暖湿润性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方生长。
不耐过低温度,在冬季零下15℃时,幼树的针叶就会出现枯萎。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粘土、沙土、石砾土以及阳坡土层薄或石缝中都可生长。
3、油松
又名短叶松、黑松 适应性最广,在陕西省从南向北都可生长,是适应大陆性气候最佳的一种松树品种。耐寒,抗旱能力强,能耐零下25℃的低温,在降水量300—400毫米的陕北北部地区都能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