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银 化学品英文名称: silver nitrate 化学式: AgNO3 相对分子质量:170 其他参量:169.88 g mol-1Ag = 63.50%, N = 8.25%, O = 28.25% 主要成分: 纯品 AgNO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熔点(℃): 212 沸点(℃):444 °C (717 K) (分解) 相对密度(水=1): 4.35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禁配物: 强还原剂、强碱、氨、醇类、镁、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见光易分解为:Ag、NO2、O2。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有毒。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编辑本段]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
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切忌将其滴在皮肤上。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实验室应储存于棕色玻璃瓶里。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十六部分: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4AgNO3+2H2O=4HNO3+4Ag↓+O2↑[原电池反应] AgNO3+NH3.H2O=Ag2O↓+H2O+NH4NO3 Ag(+)+NH3.H2O=Ag2O↓+H2O+NH4(+) 2AgNO3=[△]2Ag+2NO2↑+O2↑ [编辑本段]初中阶段有关方程式 2AgNO3+Cu=2Ag+Cu(NO3)2 AgNO3+HCl=AgCl↓+HNO3(可用于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氧化银的制备 在Ag+盐溶液中加入碱,先生成极不稳定的AgOH后立即脱水成暗棕色的Ag2O沉淀: Ag+ + OH- = AgOH↓(白) 2AgOH=Ag2O(暗棕色) + H2O AgOH在水的条件下分解为Ag2O和H2O故AgOH沉淀无意义。
离子式为2Ag+ + 2OH-=Ag2O↓+H2O 2Ag2O=(光照)4Ag+O2↑ 例如:2NaOH+2AgNO3=2NaNO3+Ag2O↓+H2O 硝酸银的制备 1. 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Ag溶于中等浓度(约65%)的HNO3中,所得的AgNO3溶液,经减压蒸发至出现晶膜,冷却,便得AgNO3无色透明斜方晶体。 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 原料银一般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得到,其中含杂质铜,因此产品中含有硝酸铜Cu(NO3)2,根据硝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不同,可将粗产品加热到473K~573K,此时Cu(NO3)2分解为黑色不溶于水的CuO,将混合物中的AgNO3溶解后过滤除去CuO,然后将滤液重结晶便得到纯的AgNO3。
2AgNO3=2Ag + 2NO2 ↑ + O2↑ 2Cu(NO3)2=2CuO + 4NO2 ↑ + O2↑ 另一种提纯的方法是向含有Cu2+的AgNO3溶液中加入新沉淀出来的Ag2O,于是溶液中存在下列两个平衡: Ag2O(s) + H2O=2AgOH↓ 2Ag+ + 2OH- Cu+2 + 2OH- =Cu(OH)2↓ 由于Cu(OH)2的溶度积比AgOH的溶度积小,因此Cu2+大部分沉淀下来。随着Cu(OH)2的沉淀,Ag2O逐渐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过滤除去Cu(OH)2并重结晶,可得到纯的AgNO3。
AgNo3 加氯化钠鉴定,有白色沉淀生成
Hg(No3)2 :加铜,在铜上析出白色金属
Hg2(No3)2 :氨和苛性碱溶液能使之变黑。
Pb(No3)2 :加硫化钠鉴定,有黑色沉淀生成
NaNo3 焰色反应鉴定,呈黄色火焰
Cd(No3)2 :
Zn(No3)2:先加适量的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后加氨水,沉淀溶解.
Al(No3)2 :加氢氧化钠,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但生成的氢氧化铝不溶于浓氨水的.
KNo3: 焰色反应鉴定,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火焰
Mn(No3)2:浅红色液体。加热析出黑色的二氧化锰并放出氧化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