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的核算:1、按支付形态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
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自家配送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物流利息等支付形态记账。从中可以了解物流成本总额,也可以了解什么经费项目花费最多。
对认识物流成本合理化的重要性,以及考虑在物流成本管理应以什么为重点,十分有效。2、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
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
而且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3、按适用对象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
按适用对象核算物流成本,可以分析出物流成本都用在哪一种对象上。如可以分别把商品、地区、顾客或营业单位作为适用对象来进行计算。
按支店或营业所核算物流成本,就是要算出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与销售金额或毛收入的对比,用来了解各营业单位物流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按顾客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又可分按标准单价计算和按实际单价计算两种计算方式。
按顾客计算物流成本,可用来作为选定顾客、确定物流服务水平等制订顾客战略的参考。按商品核算物流成本是指通过把按功能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以各自不同的基准,分配各类商品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各类商品的盈亏,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进货和出货差额的毛收入与商品周转率之积的交叉比率。4、采用ABC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物流ABC。
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析法是被人为确定和控制物流费用最有前途的方法。以作业为基础,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
其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作业的非财务信息。
以作业为纽带,能把成本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即以作业为基础分配成本,同时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
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一个顾客服务部门,作业包括处理顾客订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三项作业。
2)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
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以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3)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
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4)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例如,问题最多的产品会产生最多顾客服务的电话,故按照电话数的多少(此处的作业动因)把解决顾客问题的作业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中去。
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1、通过采用物流标准化进行物流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订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
制订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能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来降低成本。实行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也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企业中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要加强控制,同时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可以确保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要实现企业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的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
一方面是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正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战略的物流经营系统。通过。
一 仓储管理费用
1 仓储人员补助费
(1) 电话费补助
(2) 伙食补助
2 商品损耗
3 装卸费
4 修理修善费
(1) 叉车维修费
(2) 电梯年审费
(3) 电梯维修费
(4) 入库扫码维修费
(5) 出库扫码维修费
(6) 场地修善费
(7) 电脑设备维护费
5 其他费用
(1) 到货司机招待费
二 配货管理费用
1 配货人员补助费
(1) 电话费补助
(2) 伙食补助
2 保管费
3 包装费
(1) 封箱胶
(2) PE热收缩膜
(3) 塑料袋
4 耗材
(1) 标签纸
(2) 高速打印色带
(3) 打印纸
(4) 碳带
5 商品损耗
6 修理修善费
(1) 分拣设备保养费
(2) 分拣设备维修费
(3) 打码设备保养费
(4) 打码设备维修费
(5) 包装设备保养费
(6) 包装设备维修费
(7) 空气压缩机年审费
(8) 空气压缩机维修费
(9) 电脑设备维护费
(10) 叉车维修费
(11) 场地修善费
7 设备购置费
8 分拣员住宿费
(1) 租金(含税)
(2) 水费
(3) 电费
9 其他费用
三 送货管理费用
1 送货人员补助费
(1) 电话费补助
(2) 伙食补助
2 营运费用
(1) 运输费
(2) 燃油费
(3) 过路过桥费
(4) 维修费(年检、季检)
(5) 车辆保险(交强险、全保)
(6) 路费
(7) 车船税
(8) 桥路费
(9) 运输管理费
(10) 违章罚款
(11) 送货里程
(12) 送货天数
(13) 送货燃油量
(14) 送货户数
3 送货车辆购置
4 送货车辆报废
5 其他费用
四 综合管理费用
1 办公人员补助费
(1) 电话费补助
(2) 伙食补助
2 物业保管费
3 水费
4 电费
5 通讯费
6 差旅费
7 办公费
(1) 办公耗材
(2) 清洁用品
(3) 电工、机械维护用品
(4) 饮用水
(5) 电脑设备维护费
(6) 其它杂物
8 业务招待费
(1) 商务接待
(2) 团年饭
(3) 开年饭
9 管理用车费用
(1) 燃油费
(2) 路桥费
(3) 路费
(4) 修理费(年检、季检)
(5) 运输管理费
(6) 车辆保险(交强险、全保)
(7) 违章罚款
(8) 车船税
(9) 购置费
(10) 车辆报废
(11) 营运里程
(12) 营运油耗
(13) 营运天数
10 票务费
(1) 增值税发票
(2) 普通发票
11 保安费
(1) 保安公司
(2) 报警中心
12 绿化费
13 垃圾费
14 场地修善费
15 员工培训费
16 其它费用
五 员工福利费用
1 员工福利
(1) 员工晚婚慰问费
(2) 员工生日慰问费
(3) 员工生育慰问
2 员工疾病慰问费
3 员工医疗费
再加上相关设备、仓库等折旧及库存资金占用利息。
其他的还有什么希望大家一起探讨。
物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一)、明确物流成本的计算条件
1、明确物流活动范围
物流范围是指物流的起点和终点的长短。
明确物流范围是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前提,因为在物流领域从哪里开始到哪里为止对于物流成本的计算,影响是不同的。
2、确定物流功能范围
物流功能范围是指在物流包装、运输、仓储等诸种功能中,把哪些功能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
3、正确确定计算科目的范围
在计算科目中,既有运费开支、保管费开支等企业外部开支,也有人工费、折旧费、修理费、燃料费等企业内部开支。这些开支项目把哪些列入成本计算科目,对物流成本的大小是有影响的。
企业在计算某一物流成本时,既可实行部分科目计算,也可实行全部(总额)成本计算。
另外,还可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计算外部费用和内部费用,其中内部费用存在一个费用分解问题,即把物流费用从其他有关费用中分解出来。
(二)进行物流预测与搞好物流决策
1、物流预测
(1)物流规模预测——前提
①生产与流通规模预测;②运输条件与仓储容器预测;③产品销路与原材料来源预测;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预测;
(2)物流成本预测——上述基础上
①物流活动时间预测;②物流管理效率与水平预测;③运输方式与工具预测;
2、物流决策
(1)物流决策内容
①进货与销货方式决策;
②运输、装卸工具与包装方式决策;
③进货批次与批量决策;
④物流设备与设施决策;
⑤其他。如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包装废弃与回收;
(2)物流决策方法
①差量分析。费用、收益差异比较。
②量本利分析。
③回收期法。
④净现值法。
(三)进行物流控制与业绩评价
1、控制制度的基本要素;
2、控制方法事前;事中;事后;
3、物流控制与业绩的评价明确权责;制定指标;建立机制;
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
1、企业物流成本的确认
1)采购供应成本的确认。
2)生产活动物流成本的确认。
3)企业内物流成本的确认。
4)销售物流成本的确认。
5)回收物流成本的确认。
2、企业物流会计的核算
1)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企业物流会计的账户设置。
3)企业物流会计的账务处理。
4)物流成本会计的财务核算。
5)物流成本会计信息的报告。
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
1、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有按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三种。
1、按支付形态计算物流成本。
2、按功能计算物流成本。
3、按适用对象计算物流成本。
4、按物流作业核算物流成本。
2、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隐性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
1)标准成本制订。
2)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
1、物流成本分析可以采用会计方法、统计方法或数学方法。
2、在实际工作中,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作业成本分析法,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指标对比法和因素分析法。
1)对比分析法
这是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物流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一般有三个方面:实际物流成本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物流成本指标与前期实际物流成本指标对比;本期实际物流成本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
2)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每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物流成本升降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外部因素,另一类为内部因素。
3)作业成本分析法
作业成本分析法是一种新的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思路,其基本原则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它认为企业通过执行各种作业(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对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作业是成本核算的中介。
物流成本分析的步骤:
1、确定分析目标。
2、明确分析对象。
3、制定分析计划。
4、收集基本数据。
5、统计与核算。
6、得出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核算方法有:会计方式:独立会计核算模式+结合财务体系核算模式 统计方法: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美国物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物流总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成本 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 +航空运输+货运代理相关费用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日本社会物流成本也是由运送费、保管费和物流管理费三个部分。
日本估算社会物流总成本的公式中的一些比例和比率需要由专家估计。社会物流总成本 = 运送费+保管费+物流管理费其中:运送费=营业运送费+企业内部运送费 营业运送费=卡车货运费+铁路货运费+内海航运货运费+国内航空货运费+货运站收入 保管费=(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流通库存余额) *原价率*库存费用比率 物流管理费=(制造业产出额+批发、零售业产出额) *物流管理费用比例+市场预测、计划制定及相关财务人员发生的管理费用。
2.按功能划分并核算物流成本。
分别按包装、配送、保管、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来核算物流费用。从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哪种功能更耗费成本,比按形态计算成本的方法能更进一步找出实现物流合理化的症结。
而且可以计算出标准物流成本(单位个数、质量、容器的成本),进行作业管理,设定合理化目标。 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
物流成本计算的基本要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要素主要包括物流成本计算的目的、物流成本计算的对象、物流成本计算的期间、物流成本计算的数据来源、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等。
1、物流成本计算的目的一是满足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需要,包括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如为企业确定物流业务自营或外包等提供依据等;二是用于企业外部的有关物流统计所需,包括为宏观物流成本或行业物流成本管理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等。2、物流成本计算的对象和计量单位对象:(1)以按支付形态分类的成本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2)以物流成本项目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3)以物流范围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4)以各部门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5)以客户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6)以产品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7)以营业网点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
此外,还有以地区为对象、以物流设备和工具为对象、以物流作业为对象的多种物流成本计算方式。计量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形单位产量”、“形单位物流工作量”等作为成本对象的计量单位。
事实上,由于“物流工作量(或物流作业量)”这一指标的内涵非常广泛,它是一个几乎能够覆盖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指标,单从其内容上要将它完整地描述和解释清楚就相当复杂,更何况要从可计量的角度进行高度概括和明确定义为一适用指标,因此也就难以得出统一的、对于所有物流作业都适用的、理想的“元/单位物流工作量”的复合计量结果。因此,在未确定具体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它仅可作为一个概念性指标而非可计量指标。
而确定了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后,成本计算的计量单位是可以确定的,具体可采用“形单位产品”、“元/吨公里”、“元/吨”、“形件”、“元/单位面积时间”等。3、物流成本计算的时间跨度和基础数据来源成本核算期是归集费用到成本对象的时间跨度或范围,这也是计算成本必须确定的问题。
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成本核算期有的与会计期间一致,有的与会计期间不一致。企业一般应该采取与会计期间一致的物流成本计算时间范围,按公历月份作为成本计算期。
至于时问跨度长于某一会计期间的业务项目,需要正确划分不同成本核算期物流成本的费用界限、处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等方法来确定其当期的成本。获取原始数据的应遵循的原则:①有关成本数据归集相对容易并可有效剥离;②物流费用内容比较简单且便于使用;③对成本数据利用的目的明确,便于寻找物流成本数据涨落变化的具体原因;④作为时间序列的成本数据必须具有连续性。
4、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从物流成本的计算过程来看,物流成本的计算实际上就是物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的过程。物流成本的归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对象所进行的成本数据的收集或汇总;物流成本分配是在有多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情况下,为求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在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和用途归集后,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将成本划分后计人成本对象。
在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中,直接物流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等)可以采取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获得,直接计入成本对象而得出结果。关键的问题是涉及多个成本对象的间接物流费用(直接物流费用与间接物流费用的显著区别在于能否直接计人物流成本对象)如何分离、归集和分配,对于这些成本基础数据的处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物流成本计算的内容:物流成本计算并不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而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是为企业内部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服务的。计算物流成本首先应明确计算内容,即站在管理的角度,从大的框架体系上考虑物流成本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物流成本计算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但成本计算的范围还包括会计核算没有反映但物流成本管理决策应考虑的隐性成本。因此,物流成本计算应包括两大部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