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
①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
乙液0.05g/mlCuSO4
(等量混合摇匀使用)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选材:颜色浅,含糖量高
②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IV)染液(染色的时间一般为2-3min左右),
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
*脂肪+苏丹III--染成橘黄色
脂肪+苏丹IV---染成红色
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③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选材:卵清稀释液或黄豆(浸泡1-2d) 豆浆 滤液
染色:先加A液2ml摇匀,再加B液4-5滴摇匀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溶液
B液0.01g/mlCuSO4溶液
现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通常叫做银氨溶液)。然后再加入3滴葡萄糖,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不久就可以看到试管壁内壁上出现银镜。这也叫银镜反应。Ag(NH3)2OH
Ag+ + NH3·H2O = AgOH↓ + NH4+
AgOH + 2NH3·H2O =[Ag(NH3)2]+ + OH- + 2H2O
C6H12O6 + 2[Ag(NH3)2]+ + 2OH- = C6H11O7-(葡萄糖酸) + NH4+ + 2Ag↓+3NH3+3H2O
还原性糖鉴定:
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用斐林试剂、班氏试剂、银氨溶液等可以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
(1)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班氏试剂A液中的硫酸铜溶液与B液中的无水硫酸钠和柠檬酸钠相遇,能产生可溶性的又略能离解出cu2+的柠檬酸铜。
(3)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3) 20H(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