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的多少、快慢、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只有认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才能 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 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也成了广大教师重点研 究的课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字理识字教学 方法。 一、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形状的 方法来造字。
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 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 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 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现在市场上的识字方法主要有笔画法、拼音法、电子学习法等 还有更好的 人字学习法:通过汉字视频、汉字图形、逻辑思维、字词关联、拆分组合等多方法、多工具来提升儿童对汉字的启蒙,使儿童对识字的同时,又能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
(古汀汉字谷的汉字视频例子,一字一视频,一字一科普) Error loading media: File could not be played 00:00 00:00 100% 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百度云用户 百度云 人字学习法 《人字学习法》经过发明人古汀近二十年研发而成,源于自然与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汉字的产生过程是从“自然到人,又回到自然”的认知过程,了解经典中关键汉字本义,传统经典将会是一幅幅很形象直观的文字图画。 其在汉字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并将人文思想、自然科学知识融入其中,形成一套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人文思想、了解自然百科的完整汉字学习认知体系。
历经近20年的研究,打破几千年来对汉字的认知模式; 回归汉字的源头,找出并理解造字时的本意、组词造句的规律; 破解文字的生长关系、平行关系、时空关系; 源于自然与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汉字的产生过程是从“自然到人,又回到自然”的认知过程,了解经典中关键汉字本义,传统经典将会是一幅幅很形象直观的文字图画。 重塑“六书”造字层次思维过程,独创的“人字学习法” 遵循造字原理、了解汉字自然属性,破解拆字拼字、组词、造句逻辑关系规律,让汉字学习更简单、更有趣! 学习汉字,从“一人”开始,认知“天地人” 学习方法介绍 汉字分级学习,无缝链接(初级至七级水平,4500字拓展到7500)形成一套识字、认词、读诗、写文章及书法、绘画相结合汉字学习方法每天轻松认识10-15个字,关联组词5-20个,成语俗语5-10个,3-5个句子,100天具备认识1200字的能力识字800字,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1200字以上,具备初步写作水平。
《说文字解》《说文解道》《说文解经》系列汉字图文绘本,作为辅助读物伴随孩子成长认知学习,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无中生有”的创新思维,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天人合一”的初步感性认识。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延展想象思维。学习的成效 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快速完成3500-4000字的识字、阅读与理解 节省出3-4年时间进行大量的经典阅读与写作! 分级学习,无缝联接,认识并理解7500 字, 学会50-100万词语/俗语/成语组合应用, 阅读80篇国学经典以上, 理解文言文,掌握写作技巧,快速提升语文水平 独有的毛笔书法及汉字画创作训练。
学习方法十大优势 汉字学习容易、直观、有趣。阅读、理解文言文。
掌握汉字属性与规律。快速阅读、写作能力。
打造国学文化基础。提升关联记忆。
思维培养训练。汉字思维应用。
书写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想象力。
适宜对象: 3-10岁识字阶段儿童 K12(小学至高中)学生 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及海外华人。 适宜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
《人字学习法》教程:主要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启蒙学习 汉字识字启蒙——回归汉字的源头,明白造字的原理,开启识字旅程汉字国学启蒙——通过导读国学经典语句、段落、文章,打下坚实的国学文化基础。汉字属性启蒙——汉字从自然“生”出来,在人认识自然过程中解释万物又“藏”回到自然,汉字属性是文字产生过程中的最基本元素。
哲学思维启蒙——了解汉字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中生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哲学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启蒙——通过汉字应用训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无中生有”的创新思维,并应用到现代生活逻辑思维启蒙——汉字不仅仅是字,同时也是词,字本身、字与字之间就蕴含有很强逻辑关系。时空思维启蒙——汉字中的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是如何表现的,它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思维骨子里。
组词造句启蒙——为什么有些字能相互组词,有些却不能,为什么有的字会出现两个相反的意思?这一切均有据可寻。经典阅读启蒙——《说文解道》《说文解经》系列汉字图文绘本,作为辅助读物伴随小孩成长认知,开启国学经典的阅读之门。
文言文思维启蒙——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都是最薄弱的一环,只有运用汉字属性思维及汉字逻辑思维,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学习,文言文才会能成为加分项。(古汀汉字谷)。
汉字的识字方法有: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中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间,识字教育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民族素质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识字教育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个活跃期.那时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小学低年级单纯识字,且识字速度慢(每课书只学三至五个字,当时称之为"三五"观点),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这样识字既枯燥,又中断了语言的发展.1958年出现的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七八十年代,是识字教学研究的又一个活跃期.1982年出现的注音识字,也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识字教学思考的问题不仅是识得快,还有如何把识字和普及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如何借助多种媒体识字的问题,于是,计算机辅助识字等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二三十种.其中,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炳人识字等,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识字.下面就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逐一进行简单介绍.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
1、讲故事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2、肢解字形识字法。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那就更易记祝如丸…、享,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发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较识字法。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
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4、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
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多与人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担等。
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两个字的牛旁的含义。
5、猜谜识字法。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
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会少离多---禽。6、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
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7、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
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
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8、课外识字 (1)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 5—7周以后,便可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
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2)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生字,如: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报纸、门牌、电视里的字幕、车站上的站名等。
让孩子做做“识字剪报”,收集“有趣的商标”,说说“我认识的门牌”,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生字。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引导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的延伸的好办法。
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二、其他识字方法参考: 1、直观识字——这种识字方法就是根据孩子形象记忆占优势但知觉不精确的特点,利用实物、插图或多媒体来帮助孩子识记。
生字和它代表的事物紧密结合,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用这种方法识记的生字很多很多,如:窗户、亭、燕、房檐、碗、苹果等字词,我就是直接让孩子们观察实物或看图来识记,集形象性、趣味性于字形教学中,使孩子产生了良好的无意识记。
2、想象识字——就是由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迅速、牢固识字的目的。下面,我就把孩子们在识字研讨课中最有趣的“想象识字”列举几个: “圆”:它包含在“全家欢聚吃汤圆”(《元宵节》)一句中,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圆’外面的‘□’就像汤圆皮,里面的‘员’就像汤圆馅。”
我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孩子们笑了,这太像一个小小的汤圆了,有的孩子甚至张开大嘴要尝尝黑板上的汤圆是啥味道。我想:这个“圆”字会在孩子们心里记一辈子的。
“树”:在认写这个字时,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树’这个字就像我们全家人,‘林’和‘。
1、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法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来进行归类识字教学。
(1)形声字归类。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字的基本意义,做到准确运用汉字。(2)会意识字。如“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等等,这种方法有利于理解字词的意义。
(3)象形识字。
(4)偏旁部首识字。可以换偏旁识字。如吹--砍、门+人=闪、哪-口=那。
(5)形近字识字。如“鸟--乌、令--今、问--间”等。利用形近了,可以区别字形的异同,可以减少错别字。
2、情境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随文识字。(2)谜语识字。(3)儿歌识字。如“三人日下去春游。”(4)编顺口溜。如“有脚真开心,无脚直犯愁。”(5)谚语识字。(6)用反义词识字和在对子歌中识字。(7)游戏识字。
3、生活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有限,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积累。
1、象形识字法象形识字法是引入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方式讲解,从汉字的造字历史去还原汉字的含义。
这种识字方法不同于传统拼读。象形文字从图形中来,幼儿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更符合自身规律。
2、环境濡染法(1)家庭里常见、常说、常用的实物上挂(贴)相应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2)户外的广告、招牌、标语、路牌、门牌等培养认学兴趣;(3)食品袋、电视节目等到处都有视觉语言,都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3、生活识字法(1)吃东西识字;(2)人体感觉识字;(3) 认物识字;(4) 认名识字;(5)活动识字;(6) 观察自然识字;(7)购物识字等等。
4、游戏识字法孩子最喜欢游戏,学就是玩,玩就是学,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立体早教法”有句名言,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
例如:(1)表情识字:笑、哭、眨;(2)动作识字:站、爬、捏;(3)教小动物“识字”;(4)文字当物识字;(5)手心手背猜字; (6)谜语识字等等。5、趣味识字法即在读书中识字,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小朋友,跟我念”,边读边指即如是也。
(1)帮助幼儿识字的最好方式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大声地、一遍遍地念着孩子爱听的故事;(2)学儿歌,识字;(3)学古诗,认字;(4)顺口溜识字;(5)看地图识字;(6)学音乐识字;(7)读经典故事识字等等。6、思维识字法(1)全脑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识字方法,其核心就是运用汉字象形象义的特点,先将汉字变成与字形或字义非常接近的图画,让孩子们用右脑而不是左脑去记忆。
(2)孩子们只要看懂了图画就自然记住了字形,同时也掌握了字义。(3)孩子不需要花太多的课余时间,就能轻松学会全部生字,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水平。
7、看图识字法看图识字这种识字的方法一般都是与实物相对应,孩子特别容易感兴趣。(1)教孩子做字卡,捉迷藏(自己做字卡,然后把卡藏起来,让孩子去找字)。
(2)宝宝模仿方法识字宝宝都爱模仿,而且很愿意教给别人,采取宝宝教大人认家长通过与宝宝相互之间来教对方识字,吸引宝宝。(3)观看动画帮助识字:是观看动画,孩子喜欢并容易接动画片内容有丰富的数学、天文地理、人文知识以及安全教育、性格培养等,紧扣宝宝兴趣,在学中玩,玩中学。
8、阶梯想象识字法阶梯想象识字法是根据字的字形、字义、字理进行变化,并采用黑白图画、黑白动画、彩色图画、彩色动画的形式将一个字进行阶梯式的变形,让孩子不仅能可以快速认识汉字,并且可以记住汉字的意思。扩展资料教学要求:1、认清字形。
汉字字数多,各具特征,有的形体繁复(如“镰、魏、赢、戴”),有的差别细微(如“干—千”“未—末”),需要认真辨析,一笔不苟。要教学生熟悉字的笔画、笔形、笔顺、笔数,熟悉组成合体字的各种结构,包括各种偏旁。
2、读准字音。汉字本身不能显示读音,有些字虽可借助形声字的表声部分来帮助读出字音,但可借助的不多,字的读音要依靠汉语拼音字母。
3、了解字义。汉字是汉语的语素,有时作为单音词,有时和别的字构成复音词,字的意义要在词里才能显现(如“花卉”与“花钱”,“行动”与“银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识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识字教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