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是叙事医学的一部分。叙事护理是把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叙事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的模式与方法。旨在抚慰患者由病引发的心灵之痛。
患病包括两个部分,身体的病和心理的痛。身体的病有时可以用科学技术来对治,而由病引发的心灵之痛则需要叙事护理的能力去抚慰。
前年,我的父母双双入院,住在同一间病房。本来是母亲急诊入院,父亲高血压多年陪同一起住院诊查,不想发现父亲患有严重的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在医生的建议下紧急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术后三天,本以为要出院了,但他的体温开始增高,持续10天高热不退,医护人员对老人家非常细心,反复监测生命体征,查看伤口,医护人员最担心的就是起搏器相关感染。大家可以想象医护人员频繁进入病房的时候,面容、眼神等身体语言中所附带的紧张和焦虑。医生开始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副作用影响到胃肠道功能,他失去食欲,连续三天,每天仅靠一包黑芝麻糊度日。医护人员满怀善意地劝导他要多吃一点饭,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感染会更加无法控制。
有一天,父亲拉着我的手说:“丫头,爸爸这辈子什么事儿都经历了,你放心,老爸不害怕。”
第二天母亲透露了一个秘密。父亲在昨天下午输液完毕后,在体温未降、体能极低的状态下,回了一趟家。他洗了澡,换了干净的衣服,清洗了脏衣物,打扫了家里的卫生,给花草浇了水,然后回到病房。当他精疲力竭地躺倒在病床的时候,他长出了一口气,对我的母亲说:“老伴儿,我把家里的卫生都给你打扫干净了,这样我就放心了。”
这位从来没有生过病、没有住过院、更没有做过手术的73岁的老人,他语言表达的是“不害怕”,可他的行为却似乎是在跟这个家庭做一次告别,仿佛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这个家继续过日子了。
而他仿佛也在竭尽全力地为我的母亲做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10年前,我的母亲股骨颈扦插性骨折,术后行动不便,父亲便承担了家里家外所有的事物。在他病了,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扛过这一关的时候,在面对极大的生死的不确定感的时候,他还在想为母亲做最后一件事。
他的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这个疾病本身,是可以用安装起搏器的方式来治疗的;现在技术非常成熟,医生操作极其熟练,全程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可是术后发热所引发的心里的焦虑、恐惧以及对死亡的不确定感,在通常状态下医务人员是没有能力去抚慰的。有时医护人员满怀爱心与善意的劝导,
叙事疗法,2000年由李明博士引入中国,在国内比较有名的培训机构就是京师博仁,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李明老师就是他们的独家老师。作为三大后现代心理疗法之一的叙事治疗,在个体咨询、家族婚姻治疗、团体咨询、学校咨询等领域均有良好的效果。
运用故事叙述的方式,能促进咨询师对自我角色的统整及反思,具有自我督导的功效。当你面对“叙事治疗”时,你要面对的不是一种可以置身事外的“工具”或“技术,而是你的生命态度,是你的生命抉择,是你的生命渴望,是你的生命故事。
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病人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应主动帮助病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3.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
4.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擦浴等,使病人清洁、舒适,也有利于血液循环。 5.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还可引导病人开展读书活动及欣赏音乐等,以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护理措施: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
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指或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
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2)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由于牵引力的作用;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因此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而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 (3)邓乐普(Dunlop)牵引(图19—29)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这种骨折肘部肿胀明显,牵引时需要屈肘45',较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发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问题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护理措施: (1)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
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告诉病人有不适应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撕下胶布,否则影响治疗效果。
颅骨牵引者应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靠拢压紧螺母拧紧o.5—1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滑动牵引的病人,要适当垫高床头、床尾或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图19—30),防止发生诸如下肢牵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栏杆,或颅骨牵引者头部抵住床头栏杆等情况丽使牵引失去作用。
用托马氏架牵引时,架子上端的环大小要合适。环太大时可跨过髋关节,环太小又达不到髋关节,都起不到固定和支持肢体的作用。
护理问题3: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 护理措施: (1)牵引时患肢放置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但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
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带有横板的防外旋鞋。 (2)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
胫用≥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 (3) 牵弓[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
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当牵引病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
例如关节炎病人当重量不足以拉开关节面时仍会感到疼痛,加大重量后疼痛即可消失。 (4)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护理问题4:防止发生并发症 护理措施: (1)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用拉手练习起坐等。 (2)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
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3)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
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如已有便秘,可口服20%甘露醇液,每日3次,每次30ml,也可用开塞露肛门灌入或用肥皂水灌肠。
(4)防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和跟腱挛缩均可引起足下垂。因此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5)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
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
叙事作为一种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叙事可作为心理学研究中获得深度资料的重要手段。叙事资料作为数据资料的补充,可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深入剖析而揭示出一般的规律或独特的意义。其次,叙事还可作为干预手段在研究中使用。叙事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叙说生活故事的过程中,也就审视了自己。这种反思或审视是一种内源性的干预,使我们自律,变得对我们的生活负责。
叙事疗法把人与事分开,以人性的眼光看人,而不以道德教育人。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
叙事疗法对多数适合心理咨询的人都有较好的作用,是 当今重要的心理咨询方法之一。
叙事心理疗法的特征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
叙事疗法属于后现代的一种,创始人重视人本主义,强调“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人和事应该分开对待”的理念来处理和疗愈,在聊天中帮助引导来访者讲述自己的问题和事件,并通过“外化”、“改写”等技术,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过去经历中的闪光点,辩证第看待自己的问题。叙事疗法奠基人老师李明这么比喻过:如果说人心是一座小花园,问题是其中的一块石头,叙事疗法不是帮你把石头搬走,而是在石头周围插上鲜花,让鲜花和石头可以共同构建成一个美丽的花坛,所以疗愈过程比较柔和更加容易接受。
“人≠问题”
叙事治疗是后现代心理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法。后现代学派跟古典学派不同,古典学派重视诊断人的问题,分析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问题的主人”
叙事治疗相信,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问题的主人。
我们每个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有的人生在单亲家庭,有的人遭受家庭暴力,有的人身体不好,有的人从小自卑……人真的很不容易,要面对那么多的问题。但我们能够走到今天,一定是有办法在支撑,所以我们都是面对自己问题的专家。
“放下主流文化的量尺”
叙事疗法的创始人麦克怀特老师说:“个人问题的形成,有很大因素与主流文化的压制有关。”文化里面定义说一个人应该怎样才是成功的?功课要好,赚钱要多,才是成功。我们的很多问题都与主流文化用什么样的量尺来量我们有关。
“较期待的自我认同”
当人们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这叫“问题的自我认同”。带着问题的故事,我们称它为主线故事。而有些生命中故事没有被看到,那是可以让人有力量的故事,是支线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带来“较期待的自我认同”。
“寻找生命的力量”
主流文化影响我们,这是叙事流派的主轴,我们认为自己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是没有力量的。叙事治疗就是帮我们把问题和人剥离开,将问题“外化”,解构主流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叙事治疗认为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问题的专家,都是生命的主人。虽然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慢慢地去走,去看,我们一定会找到属于生命的力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