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立面设计的造型手法:
1.加法——将基本的几何形体进行各种组合,从而产生抽象而又丰富的立面形式。
2.减法——将基本的几何形体,按照形式构成规律进行消减,对建筑进行切割,减去原形体中不足的地方,使之成为新的形态。
3.凹凸——使建筑产生虚实变化。
4.重复——将有个性的单体更加突出。
5.穿插——是一种相交的形态,将面与体相交、体与体的穿插相交,也可以是虚实两部分的穿插,构成新的形态
6.旋转——将一个或几个部分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的概念性过程,改变形式空间的方向,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对应关系。
7.断裂——有意识的将形态进行断裂破坏,激发观者的艺术参与性.可以突破过分的完整形态的封闭和沉闷。
8.拉伸——可以使建筑的某一部分成为重点突出.
9.错位——移动的方向保持不变.
10.仿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动物\植物,而是吸收他们生长的机理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行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其中包括:形态仿生,结构放生,功能仿生材料仿生。
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原则:
1.时代性原则:立足于时代又要超越时尚,把握时代的根基 ----- 经典与传统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的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的传承。因为,经典和传统积淀了很多真正反映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技术条件、文化价值、气候条件等有价值的原则和经验,其中对当代有现实意义的基因就会显现出来,并长久的发挥作用。
2.地域性原则:一个民族或地域的建筑特色,来源于本国本区域建设资源的最佳利用。(广义讲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使人们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自然资源,如地形、光线、风和气候等;人文资源,如种族、身份、历史、风俗,以及构造方法等。建筑立面装饰应该在尊重地方自然资源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认同和归属。
3.大众性原则:
第一,建筑立面装饰不应是设计师个性化的体现和实验性的产物,而是综合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设计。
第二,建筑立面装饰应该注意到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创造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认同的装饰,做到“雅俗共赏”。由于建筑最终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设计师更应该从大众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使设计与大众联系起来。
建筑立面:建筑立面是指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立面设计采用的主要处理方法有:门窗的安排与墙面的虚实对比;利用阳台、雨篷、凹廊等使墙面凹凸变化,产生生动的阴影效果;墙面作水平划分、垂直划分或分格式划分;利用墙面材料质地与色彩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根据平面上水平方向的各种尺寸及剖面上垂直方向的尺寸,画出建筑物四个不同方向上的立面,并对平面、剖面加以调整、统一和加工,以达到美观的目的。
扩展资料
根据建筑外观的构成元素来划分,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元素包括建筑入口、墙体、屋顶、门窗、细部以及环境。
1、人口。建筑人口的设计在建筑外立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外立面的人口与建筑台阶、坡道、雨篷、标志、装饰构筑物等共同组成建筑的人口与门头,成为建筑外观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也是建筑外立面设计重要推敲的部位。
2、墙体。墙体在建筑外立面中占有绝大部分的面积,对建筑外立面的形式、风格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墙体在设计时要满足承重、围护、分隔空间等使用功能的需求,同时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墙体所起的作用也有区别。
3、门窗。门作为建筑的构成元素,意味着建筑的入口,同时也具有坚固的防护性。门的设计需要注意门的尺度、开启方式、造型、门与周边界面的处理、门的细部设计等。
窗户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窗户的尺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窗口的尺寸还应符合热工技术指标的要求。窗口的尺寸还应满足采光通风的要求,满足窗地比等指标要求。
窗户在设计时还需考虑隔声、保温隔热等物理指标性能,外墙窗户的设置还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划分和空间的高度,形式要与建筑的形象、风格统一协调。
4、屋顶。屋顶在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保温、隔热等物理指标的要求,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屋顶需要设置保温层,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而在夏热冬暖等地区需要考虑屋顶的隔热设计,需要设置通风层、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作用。同时屋顶应做好防水设计,设置防水混凝土、高分子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等防水层。
5、细部。建筑外立面的细部设计可分为功能性细部设计和装饰性细部设计两种。功能性细部设计是功能性构件本身的细部设计以及与其他构件之间连接处的细部处理,而装饰性细部设计是指线脚、雕塑、图案、纹样等,是从美观的角度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装饰。
6、环境。与建筑人口连接处的硬质铺装设计要求流线应便捷,使行人能够方便地到达建筑入口。对于小型的,人流量少的建筑可以采用道路连接;对于大型的,人流量多的建筑需采用广场的形式连接以满足疏散的要求,广场的面积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此外,对于大型的建筑还应至少有两个口部与城市道路连接。
在建筑场地允许的情况下需设置汽车停车位(场)和自行车停车位(场),停车位(场)的设置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人流的流线与车流的流线应分开设置,停车位(场)最好采用绿篱与其他场地分隔。
绿化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水体设计、雕塑等是属于景观设计方面的要求,满足停留、等候人群的观景需求,也满足建筑绿化率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建筑人性化的设计,拉近人与建筑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外立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立面设计
原则上还是掌握好比例:体块间 窗墙间
注意韵律的重复和变化(小别墅用的多是变化)
小别墅的尺度一般比较亲切 独具创意也可以用夸张的尺度对比
材质、色彩的变化、搭配能体现风格,表达建筑个性和设计理念
其实个人感觉小别墅的居住功能决定了它的室内功能布置和空间感才是最具本要求 外观和形式都是跟着这个来的 体块的决定并非中大型建筑那样可以单纯靠减法完成的
建议初学阶段别化繁为简做盒子,多做些增强立面层次感的训练
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形式:
1、黄金分割法构图
2、九宫格构图
3、对角线构图
4、横线构图
5、竖线构图
6、曲线构图
7、十字形构图
8、V字形构图
黄金分割法构图
黄金分割法,就是把一条直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对全部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比。常用2:3,3:5,5:8等近似值的比例关系进行构图,来确定主体的位置,这种比例也称黄金律。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构图的整个过程,还应该考虑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充分表达主题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影调、光线处理、色彩的表现等等。
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有的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属于黄金分割法的一种形式。就是在画面上横、竖各画两条与边平行、等分的直线,将画面分成9个相等的方块,在中心块上四个角的点,用任意一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就是九宫格构图。实际上这四个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表现画面美感和张力的绝佳位置。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
对角线构图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构图表现方法,画面中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动势,表现出纵深的效果。其透视也会使整体变成了斜线,引导人们的视线到画面深处。
横线构图
在设计创作中会经常出现横线,如地平线等。横线构图能在画面中产生宁静、宽广、博大等象征意义。单一的横线构图要避免横线从中心穿过,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上移或下移躲开中心位置。还有一点构图中所说的“破一破”就是在横线某一点上安排一个形态,使横线断开一段。在创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多条横线的组合,当多条横线充满画面时,可在部分线的某一段上安排主体位置,使某些横线产生断线的变异,这种构图方法使得主体突出明显,富有装饰效果。
竖线构图
在构图中会经常出现竖线。竖线: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竖线构图要比横线构图富有变化,多条竖线组合时变化相对要多一些,比如对称排列透视,多排透视等都能产生想象不到的效果。
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所包含的曲线为规则形曲线和不规则曲线。曲线则象征着柔和、浪漫、优雅,会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在设计中曲线的应用非常广泛,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可以运用对角式曲线构图、s式曲线构图、横式曲线构图、竖式曲线构图等等。另外要注意曲线和其他线综合运用更能产生突出的效果,但把握的难度要大一些。
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无论交叉的倾斜度变化如何,人们的主眼点,也就是视觉中心都会集中在十字的交叉点上。十字形构图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陪体,使观者的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部位集中。十字形构图在实际运用中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横短竖长比较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稍长一些为好。十字形构图,使画面有一种安全感、和平感、庄重感和神秘感,同时也存在着呆板等不利因素。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将画面中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元素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在体育运动、汽车广告运用比较频繁的。如果是自然形成的三角形线形结构,可以把主体安排在三角形斜边中心位置上。
V字形构图
V字形构图是富有变化的一种构图方法,正V字形构图一般用在前景中,作为前景的框式结构来突出主体,主要变化是在方向的安排上或倒放或横放,但不管怎么放,其交合点必须是向心的。V字形构图单用双用皆可,单用时画面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V字形双用时不但具有了向心力,而且很容易产生稳定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