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2、“土方工程量” 它是指由于施工厂的厂址地形凹凸不平或自然坡度太大,从而需要进行的挖、填工程的工作量。土方工程量越大,则土方施工费愈高。
3、例题:基坑底长80m,宽60m,深8m,边放坡,边坡坡度1:0.5.怎么算挖土土方工程量.地下室外围尺寸是78M*58M,,,知道别的系数怎么算地下室部分回填土量?
用此公式计算:V=H/6*(A1+A0/4+A2) H为坑深,A1为坑底面积,A2为坑表面积,A0为坑中截面面积.
A1=80*60=4800
A2=(80+4*2)*(60+4*2)=88*68=5984
A0=(80+2*2)*(60+2*2)=84*64=5376
挖土量为:V=8/6*(4800+4*5376+5984)=43050.67立方
地下室回填土量=43050.67-78*58*8=6858.67立方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 l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 2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 3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不同的工程适用不同的算法,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具有相应算法的土方软件。常见算法有:断面法、DTM法(包括方格网、三角网等)。
断面法
对于道路、铁路、河道、渠道、大坝等带状、狭长的土方类工程,宜采用“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操作简单、精度高。(类似软件如:《易算土方》)
DTM法
DTM法(Digital Terrain Model包括方格网、三角网等)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工程,如:机场、矿山、大片农田平整等可以用DTM法来计算。DTM是数字地图模形算法的统称,最常见的是方格网、三角网和等高线,工程计算中应用最多的是方格网,其次是三角网,等高线法主要应用于地形陡峻的山区地形测绘。
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方格网法,对于起伏较大坡度变化大的场地采用方格网计算精度会降低,三角网是最理想的算法。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三一课件库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
(一)垂直断面法。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如带状山体、水体、沟,、堤、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其基本计算公式如公式(1—7)。在S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v=L*(S1+S2+S3)/6。|
热门城市:江苏律师景德镇律师淮北律师盐城律师鄂尔多斯律师枣庄律师绥化律师齐齐哈尔律师商洛律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道路施工修整等情况,而工程开工是需要经历相应的准备阶段,其中涉及的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才能降低工程费用。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不清楚▲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因此今天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一、平整场地及辗压工程量计算 按下列规定计算: l、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 ▲二、挖掘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土方量的计算 土方工程主要依据竖向设计进行土方工程计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园林建设场地。
土方量计算一般根据附有原地形等高线的设计地形来进行,但通过计算,有时反过来又可以修订设计图中的不足,使图纸更完善。土方量的计算在规划阶段无须过分精确,故只需估算,而在作施工图时,则土方工程量就需要较精确计算。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1.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2.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3.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 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
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 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原发布者:270266692
土方开挖计算公式1、基坑开挖:V=(a+2c+kh)(b+2c+kh)*h+1/3k2h3式中:a、b———分别为基底的长和宽;k———坡度系数;c———加宽工作面宽度;h———基坑深度。2、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k———坡度系数。3、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H———基坑深度。仅用于正四棱台V=1/3(S1+S2+√(S1S2))h,任何立体的体积V=1/6H(A1+4A+A2),四棱台通用V=h/6[AB+(A+a)*(B+b)+ab],知道坡度V=(a+2c+kh)(b+2c+kh)h+1/3k2h3,基坑土方量计算公式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S上=140S下=60V=1/3*3*(140+60+√140*60)=291.65m2基坑下底长10m,下底宽6m基坑上底长14m,上底宽10m开挖深度3m,开挖坡率1:0.5求基坑开挖土方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底面面积*高÷3台体:V=[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
原发布者:niuniu12799
土石方计算方法1、按一定的间距(方格)测出原地貌的高程,减去相对应这些点的设计高程,相加后除以点数*平面面积=土方方量.2、按一定的间距,测出剖面,算出剖面面积,平均后*剖面间距总长=土方方量面积的计算方法有:CAD测面积法,求积仪法、方格法、平均高度法、割补法等等满意答案好评率:22%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居多。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号表示填方,“-”表示挖方。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法。①四角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V=a2(h1+h2+h3+h4)/4式中:h1、h2、h3、h4—方格四然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a—方格边长。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
土方工程。土木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有: 场地平整、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季,同时为了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费用,贯彻不占或少占农田和可耕地并有利于改地造田的原则,要作出土石方的合理调配方案,统筹安排。
体积估算
在建筑过程中,不管是原地形或设计地形,经常会碰到一些类似锥体、棱台等几何形体的地形单体。这些地形单体的体积可用相近的几何体体积公式来计算,此法简便,但精度较差,多用于估算。
断面法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互相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
分别计算
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 v=(s1+s2)*l/2
当S1=S2时
V=S*L
此法的计算精度取决于截取断面的数量,多则精,少则粗。
断面法根据其取断面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或等高面法)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成角断面法。以下主要介绍前两种方法。
(一)垂直断面法
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如带状山体、水体、沟,、堤、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公式(1—7)。公式(1—7)虽然简便,但在S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
v=L*(S1+S2+S3)/6
式中 S——中间断面面积。
S。的面积有两种求法:
(1) 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
(2)用S1及S2各相应边的算术平均值求S。的面积。
例:设有一土堤,计算段两端断面呈梯形,二断面之间的距离为60m,试比较用算术平均法和拟棱台公式计算所得结果。
先求Sl、S2面积
(二)等高面法(水平断面法)
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线取断面,等高距即为两相邻断面的高,计算方法同断面法。
方格网法
在建园过程中,地形改造除挖湖堆山,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各种用途的地坪、缓坡地需要平整。平整场地的工作是将原来高低不平的、比较破碎的地形按设计要求整理成为平坦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如:停车场、集散广场、体育场、露天演出场等等;整理这类地块的土方计算最适宜用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和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其工作程序是:(1)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方格边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园林中一般用20~40m;(2)在地形图上用插入法求出各角点的原地形标高(或把方格网各角点测设到地面上,同时测出各角点的标高,并标记在图上);(3)依设计意图(如:地面的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4)比较原地形标高和设计标高,求得施工标高;(5)土方计算,其具体计算步骤和方法结合实例加以阐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