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苦辛,寒。
功能主治 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典籍记载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 "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
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 ③《广西中药志》:"治瘴疟、热毒疮疡及一切跌打损伤。
外敷蜈蚣的功效与作用咬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经闭不调,疝痛。
" ⑤《广西植物名录》:"祛风解毒,凉血散瘀。 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 传统附方 ①治小儿惊风:鲜臭草五至七钱。酌冲开水炖服,一般日服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泄泻及小便不通:臭草叶,或生或煮食之。 ③治腹内蛔虫:清油煎臭草叶,捣烂敷脐上。
④治鼻血:臭草叶捣烂,塞鼻孔。 (②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⑤治小儿头上小疖:臭草叶捣取汁,和青黛搽。
(《岭南采药录》) ⑥治初生儿疝气(由号哭引起):鲜臭草三至五钱。酌加开水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小儿大便肠出:好酒煮臭草叶,捣烂,用布作膏贴之。 ⑧治危急重病昏晕:臭草叶醋的功效与作用烹,搓熟塞鼻。
⑨治蛇、蝎、蜈蚣等毒:急取臭草叶生食。(⑦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⑩治跌打肿痛:鲜臭草叶五钱,捣烂冲温酒服;另用鲜臭草叶捣烂推擦伤部。
(《福建中草药》) ⑾治小儿湿疹:鲜臭草茎,叶二至三钱。绿豆的功效与作用三钱。
开水泡服。(《福建中草药》) 。
别名 臭艾、小香草、荆芥七。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有强烈气示。
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cm;裂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匙形,长1~2cm,全缘或微有钝齿。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萼片4~5;花瓣4~5,边缘细撒裂状;雄蕊8~10;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
我国南部多有栽培。 采制 6~7月采收,阴干。
化学成分 含桉叶素、芳樟醇、莰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芸香碱(graaveoline)、茵芋碱(skimmianine)、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加锡弥罗果碱(edulinine)、山小橘碱(graveolinine)、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素(xanthotoxin)、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异虎耳草素等。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臭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臭艾(《广西中药志》),小香草(《广西植物名录》),荆芥七(《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
【植物形态】芸香(《晋成公子安集》)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
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直径约1~2厘米;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初开时与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上,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外露,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一起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
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种子肾形,黑色。
花期春季。 我国南部多有栽培。
【采集】6~7月采收,阴干。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内含壬酮-2,十一酮-2,壬醇-2,十一醇-2和它们的乙酸酯,桉叶素,α-和β-蒎烯,芳樟醇,莰烯,樟脑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等。
还含生物碱:芸香碱,香草木宁碱,茵芋碱,6-甲氧基白鲜碱,加锡弥罗果碱,山小橘碱,γ-崖椒碱,芸香宁碱,芸香吖啶酮,N-甲基坡拉特德斯明,日巴里尼定,芸香里尼定和它们的季铵离子,2-(4-(3,4-甲二氧基苯)丁基)-4-喹诺酮等。又含黄酮类芸香甙 及香豆精类: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异虎耳草靠,芸香马扔,芸香枯亭,芸香扔,异欧芹属素乙,潘当归素。
根含生物碱:芸香吖啶酮二醇及其甲醚,芸香吖啶酮氯,芸香吖啶酮醇氯。还含香豆精类:芸香酚内酯及其甲醚,繸状芸香素,二甲烯丙基脱肠草素,花椒树皮素甲,白当归素,芸香马扔醇,印度榅桲素,印度榅桲甙,苏北壬酮,芸香马扔,芸香枯亭,又含洒维宁。
臭草尚含大黄酸等(参见"药理"项)。 【药理作用】①解痉作用 全草中所含的总碱有解除平滑叽痊挛的作用(以氯化钡引起离体兔回肠的痉挛),以山小橘碱为最强,崖椒碱及一种哇啉类生物碱次之,茵芋碱及香草木宁碱则更次,效力与罂粟碱相当。
对大鼠粤氏括约肌,总碱也有解痉作用,茵芋碱及γ-崖椒碱作用较弱。民间用作解痉剂,主要系由于其中所含的香豆精类,如佛手柑内酯及一种发蓝色萤光的未知物、花椒毒素、挥发油等所致。
补骨脂素,异虎耳草素、异欧芹属素乙,呋喃香豆精(化学结构未定)、芳香羟基羧酸衍生物皆对兔回肠有解痉作用。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香草木宁碱的混合物对大鼠、豚鼠的解痉作用较单个成分强。
②对子宫的作用 种子的水提取物对豚鼠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引起流产的成分为挥发油,乃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纤维所致。孕妇堕胎往往引起死亡或出现严重反应,故有人认为流产为全身中毒的结果。
对催产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宫的收缩,茵芋碱可增强之;而白鲜碱、崖椒碱则削弱之,对自发性子宫收缩则不降低。东莨菪素对药物或激素引起的离体或在位的大鼠子宫的收缩,有解痉作用。
补骨脂素对未成熟雌兔,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而与孕激素则有微弱的协同作用;也有报告它对雌性大鼠的性周期并无影响,却能抑制大鼠的精子生成。茵芋碱、白鲜碱、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
③对皮肤的作用 呋喃香豆精类的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素等均可引起光过敏;即注射或内服此等物质,再以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处之皮肤红肿、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特别是花椒毒素,可用来治疗白癜风(每日口服10~40毫克,或注射20毫克,局部以水银灯或日光照射,如此半月至数月)。呋喃与香豆精并无光敏作用,必需二者成线状环形结合后方有效,完整的内酯环也是必需的。
本类中以花椒毒素、补骨脂素作用最强。对白癫风治疗有效者,可见局部皮肤中RNA、DNA含量增高,局部的色素增加,在蟾蜍身上曾证明有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增加;也有人证明花椒毒素能提高大鼠血清铜水平(黑色素之形成需含铜酶,酪氨酸酶)。
本类物质对血浆蛋白质并无光氧化作用,但能吸收紫外线。
成分:鲜叶及地上部分含挥发油0。
7%-1%,油中含胡椒酮40%-50%0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作用: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祛风利湿。临床观察和药理实验证明,芸香草制剂有平喘,止咳,止痛,抗利尿。
止血,通经,消炎,止呕等多种作用,但以平喘为最强,抗利尿,止痛作用次之,其他作用又次之,均有一定效果。 芸香草或胡椒酮对离体兔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胡椒酮能对抗氯化钡所致的肠平滑肌收缩;也对抗毛果芸香碱对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芸香油和胡椒酮对组织胺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有明显解痉作用。临床应用于解除哮喘症状,对抗支气管痉挛。
用刺激豚鼠喉上神经实验证明,本品及胡椒酮有一定止咳作用。 芸香油和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胡椒酮,对金葡菌、肺炎双球菌、八叠球菌等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芸香草片无副反应,较为安全。口服芸香油和胡椒酮可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有牙龈肿痛及鼻衄等。
口服亚硫酸钠胡椒酮虽无胃肠道反应,但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 气雾剂对支气管有局部刺激性,少数患者出现呛咳。
芸香草 别名 小香茅草,香茅筋骨草,臭草,诸葛草,射香草,野芸香草。
来源产地 为禾本科精物芸香草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四川、石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采收炮制 夏、秋二季开花前割取地上部分,凉干或晒干。 性状性味 茎纤细,长40~110cm,直径1~2mm;表面灰绿色或深绿色,有时稍带紫色,节部稍膨大;质脆,断面纤维性。
叶狭条形,长30~70,宽1~6mm;叶鞘抱茎,近基部者常破裂,离茎内卷,上部的叶鞘短于节间;叶舌钝圆,膜质。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嚼之有麻舌清凉感。
以色灰绿、茎杆粗壮、叶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味辛,苦;性温。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有强烈气味。
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cm;裂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匙形,长1~2cm,全缘或微有钝齿。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萼片4~5;花瓣4~5,边缘细撒裂状;雄蕊8~10;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 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
类别:解表药 拼音:ChouCao 拉丁:HerbaRutae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 药用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有强烈气示。全株无毛,有腺点。
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cm;裂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匙形,长1~2cm,全缘或微有钝齿。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萼片4~5;花瓣4~5,边缘细撒裂状;雄蕊8~10;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
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 采收加工:6~7月采收,阴干。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
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1.臭草是丁香罗勒在海南一带的地方名。祛风湿,健胃,镇痛;
2.臭草是连钱草在江苏一带的地方名。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扑损伤。
3.臭草是青蒿在广西一带的地方名。用于署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4.臭草是鱼腥草在上海,浙江,江西一带的地方名。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5.臭草是益母草在江西一带的地方名。
6.也是紫苏叶在广西一带的地方名。
7.也是缬草在黑龙江一带的地方名。
综上所述,你要结合你的地域,主治鉴别对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