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和氢氧化钠----乙醛可发生碘仿反应生成黄色沉淀,丙酮不可。
乙烯和氧气通过含有氯化钯、氯化铜、盐酸及水的催化剂,一步直接氧化合成粗乙醛,然后经蒸馏得成品。
工业制乙醛方程式: 2CH₃CH₂OH+O₂→ 2CH₃CHO+2H₂O(加热,催化剂Cu/Ag)
乙炔水化法:C₂H₂+H₂O→CH₃CHO(催化剂,加热)(是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
乙烯氧化法:2CH₂=CH₂+O₂→2CH₃CHO(催化剂,加热,加压)
扩展资料:
乙醇蒸气在300-480℃下,以银、铜或银-铜合金的网或粒作催化剂,由空气氧化脱氢制得乙醛。有机合成中,乙醛是二碳试剂、亲电试剂,看作CH₃CH(OH)的合成子,具原手性。它与三份的甲醛缩合,生成季戊四醇C(CH₂OH)₄。 与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反应生成醇。
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丙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乙醛
1、将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分别与银氨溶液混合,并水浴加热,试管内壁出现光亮银镜的为甲醛、乙醛、苯甲醛,没有银镜的为丙酮。
方程式为:R-CHO+2Ag(NH₃)₂OH→R-COONH₄+2Ag↓+3NH₃+H₂O(条件:水浴50~60℃加热)。
2、将甲醛、乙醛、苯甲醛分别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为甲醛或乙醛,没有砖红色沉淀的为苯甲醛。
方程式为:R-CHO+2Cu(OH)₂→R-COOH + Cu₂O↓ + 2H₂O(条件:加热)。
3、将甲醛、乙醛分别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有黄色晶体生成者为乙醇,无此现象者为甲醇。
扩展资料
醛类的通式为RCHO,-CHO为醛基,R-可以不是烃基,但是与-CHO中的C原子直接相连的R-中的原子不能是O原子,否则就是甲酸或酯类。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₂nO。乙醛分子式为C₂H₄O,结构简式为CH₃CHO,官能团是醛基(-CHO)醛基是羰基(-CO-)和一个H原子连接而成的基团。
醛类分子的结构特点是含有醛基,醛类催化加氢还原成醇,易为强氧化剂甚至弱氧化剂所氧化,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均能还原成醇,但醇分子中的羟基在碳链上位置不同,酮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氧化,因此,可用此来鉴别醛和酮。
常温下,除甲醛为气体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为液体,高级的醛为固体;而芳香醛为液体或固体。低级的脂肪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和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的醛具有花果香味,因此常用于香料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碘仿反应
1、加入托伦试剂,试管内壁附着一层金属银的是乙醛和丙醛,没有现象的是丙酮;
2、加入碘单质和氢氧化钠,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乙醛,没有现象的是丙醛。
银镜反应是用来检验醛及还原性糖的一个定性实验,主要用来检测醛基(即-CHO)的存在,即鉴别醛与酮(α-羟基酮除外);
碘仿反应(卤仿反应)是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者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能够检验出具有CH3CO-结构的化合物,即鉴别乙醛或甲基酮。
扩展资料:
卤仿反应的一般特征:
1、含有甲基酮(CH3-CO)官能团的化合物或在反应条件下被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将进行此转化;
2、除甲基酮和甲基甲醇外,单卤代、二卤代和三卤代甲基酮也会产生卤仿;
3、反应通常在碱水溶液中进行,但对于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需要加入助溶剂如二氧六环或THF;
4、卤素可以是氯、溴和碘,但不能使用元素氟气,因其反应太剧烈;
5、反应对空间位阻敏感,因此当取代基是大体积基团时,通常不会发生三卤代甲基酮的水解,反应停止;
6、有可能发生某些副反应,如α-卤化和随后的另一个烷基的裂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碘仿反应
百度百科-银镜反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