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顶推:一对顶推装置集中在桥台上或某一桥墩,其它墩台仅设滑道。顶推力要求大;
多点顶推:在每个桥墩、台(不包括临时墩)上都设有一对顶推装置。要求千斤顶同步运行;
水平——竖直千斤顶法:由水平千斤顶和竖向千斤顶交互使用而产生顶推力;
拉杆千斤顶法——由固定在墩台上的水平张拉千斤顶,通过张拉锚碇在主梁上的拉杆而使梁体前移。
具体顶推监控技术参见视频:
顶管施工方法有手工掘进顶管法、机械掘进顶管法和水力掘进顶管法。
1、手工掘进顶管法
顶管施工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广泛采用的方法。它是由人工负责管前挖土,随挖随顶,挖出的土方由手推车或矿车运到工作坑,然后用吊装机械吊出坑外。这种顶进方法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仅适用于顶管不受地下水影响,距离较短的场合。
2、机械掘进顶管法
机械掘进顶管法与手工掘进顶管法大致相同,除了掘进和管内运土不同外。该法在顶进工具管里面安装了一台小型掘土机,把掘出来的土装在其后的上料机上,然后通过矿车、吊装机械,将土直接排弃到坑外。该法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可适用于较长距离的施工现场。
3、水力掘进顶管法
利用管端工具管内设置的高压水枪喷出高压水,将管前端的水冲散,变成泥浆,然后用水力吸泥机或泥浆泵将泥浆排除出去,这样边冲边顶,不断前进。这种方法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缺点是顶进时方向不易控制。
扩展资料
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它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钢筋混凝土的穹顶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材料,具体如下:本工程为本溪恒大绿洲综合楼,框架结构,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 地上四层,首层层高5.1m,局部6.3m,二层4.5m,局部4.3m,三层4.5m,局部6.0米;四层5.3m,建筑总高度21.3m。
四角坐落四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半球形穹顶屋面,圆弧直径为6m,顶标高为17.55m~20.55m,及20.05m~23.05m,板厚130mm(150mm),双层环向径向钢筋网φ10@150,施工工艺工序多、工艺复杂、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特制定如下施工方案。二、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以半球形中心为圆心,建立轴坐标系,根据测测量放线控制点的极坐标参数,由测量组放出定位控制线,控制线可标记在已搭设好的施工平台上,并用红油漆作醒目的标识,定位放线在完全通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钢筋骨架焊接 穹顶部分由环梁与半球结构组成,为保证模板的弧度、强度和整体性,根据穹顶设计特征采用钢筋骨架做内衬具体施工方法为: 1)计算钢筋半球圆弧直径(穹顶半圆直径-模板厚度-穹顶厚度),经向分为2等分(1/2半穹),确定等分经向筋长度、穹顶尖与环梁边距①及各经向筋交环梁边距②; 2)等分经向筋采用9φ20螺纹钢,把钢筋在地面上煨弯成型,直接拉成穹顶的内弧度,纬向筋采用φ14@200; 3)环梁高350mm,焊接分为2个半圆,并与1/2半穹焊接连接。 4)焊接组装完成后,用回火线将两半穹绑扎牢固直接吊运至施工节点部位。
5)主要使用材料说明: (1)经向钢筋为9φ20*2*4.7m(1/4直径*π),纬向筋长度从最底部算=直径*π,随穹弧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穹顶模具制作时,必须先将1/2穹分别制作完且组装后复尺无误后再下料制作纬向筋。 (2)穹顶模型C-D*⑦-⑨/17~19标高17.6m处和M-Q*①-⑤/21-25标高处各做模型1个。
3、模板安装 1)选用工艺:由于半球尺寸较小,且坡比大,需分段施工,薄壳下部至球环结构沿经线方向弦倾角较大,采用类似墙体的双侧支模,上部球冠部分圆弧的弦倾角较小,采用类似坡屋面的单侧支模,内模板均采用放大样式现场预制,分段组拼(根据胶合板的规格整张直接使用,尽量减少随意锯截,造成胶合板浪费),为了便于施工,内模一次组拼安装到顶,外模与混凝土分段施工(模板考虑周转使用)。 2)操作工艺: (1)根据钢筋骨架及图纸尺寸,背楞选用50mm*100mm*300mm短木方沿弧线拼接,接头两侧用胶合板小条钉牢连成整体并在满堂脚手上支撑好连接在钢筋骨架上用来固定弧形面板。
(2)配置弧形面板:面板在钢筋骨架沿纬线方向铺放拼接,再计算出整版间的尺寸,用旧板小条拼接斜角空隙。 (3)内模模板配置一次完成,一次安装到顶。
外模模板每段弧线相同,但弦倾角不同,每段三角空隙的大小也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锯割拼缝。外模球环结构处与内模配置相同,球冠部分由于弦倾角较小,此部分采用单侧支模。
(4)外模与内模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在钻螺栓孔时,为防止渗漏,内模上的开孔要比外模孔高5cm左右,并且在每一段砼浇筑时放置50*100的木方留置施工缝,施工缝遵循内高外低的原则(内侧砼表面高于外侧)。 4、支架构造 满堂脚手立杆的纵横间距均为0.8m,每步均设置纵横向水平杆,穹顶半球下纵横水平杆与建筑物结构顶紧,屋面下水平杆与柱连接牢固,增加结构稳定性。
剪刀撑由底到顶设置,剪刀撑杆件底端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在剪刀撑的顶部及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与立杆连接,从而形成整体性的水平加强层,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刚度和变形约束力的空间结构层。扫地杆距地面距离为200mm。
各水平顶杆随穹顶尺寸变化而变化,该段水平顶杆为一次性摊销。三、质量控制 1、项目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为小组组长,包括质量员以及各个工种的班组长,明确责任,严把质量关。
2、模板背楞钢筋骨架制作时,要严格按照施工现场1:1比例进行放样配置; 3、半球内侧模板安装时,每道加强箍∮14横勒都要放样控制线校核,保证半球弧线的准确性; 4、半球外模通过对拉螺栓与内模连接,通过对拉螺栓套管的长度控制半球的壁厚,不同高度的对拉螺栓套管长度要根据图纸计算下料,安装时对拉螺栓要从下至上逐道拧紧,不得采用放置钢筋头的办法控制壁厚; 5、对拉螺栓内孔高于外孔5cm,对拉螺栓拆卸完后用膨胀水泥砂浆将螺栓孔封堵密实,防止半球渗漏; 6、留置混凝土施工缝时,要保证施工缝内侧高度高于外侧高度5cm; 7、组拼好的模板整片吊用时,要做好加固措施,防止模板翘曲变形; 8、球冠部位混凝土浇筑时,要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同时采用点振法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减少混凝土流淌。 9、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球环部位外模在混凝土浇筑3天后拆除,内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拆除。
石膏板吊顶施工 1、石膏板吊顶施工介绍 石膏板吊顶通常是由龙骨框架加石膏板做成的,其中石膏板起到面板的作用,龙骨起到支架作用,龙骨又主要有木龙骨和轻钢龙骨两种。
一般首先安装固定龙骨,然后再安装石膏板,安装完成之后,再在上面刷上涂料即可。 2、石膏板吊顶施工要点 1)弹线确保水平 吊顶施工第一步就是定基准线,通常是用墨斗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弹线。
为了确保弹性的水平,往往还需用到水平尺或者激光水平仪来测量。因为只要保证了基准线的水平,才能够确保安装的吊顶不会发生倾斜或存在高低落差的情况。
2)木龙骨注意防火 木龙骨虽然便宜、且容易造型,但是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易燃。因此在安装木龙骨前,需要做防火处理,一般是在龙骨上涂刷防火涂料。
3)龙骨组装固定 在对龙骨进行基本的处理之后,接下来就是组装了。这时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力度,避免龙骨产生裂纹或断裂。
此外还要注意安装的龙骨之间的间距不要大于30cm,以保证足够的承重力。 4)安装固定石膏板 在安装好龙骨框架之后,接下来就是固定石膏板了。
在安装石膏板时,建议使用不锈钢材质的干壁钉固定石膏板,这样的钉子不会生锈,将来可以保证石膏板长时间的美观。 吊顶施工 5)钉眼、缝隙处理 安装石膏板之后,就会看到石膏板上存在钉眼,石膏板之间存在缝隙。
对于石膏板上的钉眼,通常会用防锈钉眼腻子进行处理;对于石膏板之间的缝隙,最好用石膏粉填缝后,再用防裂胶带在表面贴一下,以防止石膏板的热胀冷缩造成顶面开裂。 铝扣板吊顶施工 1、铝扣板吊顶施工介绍 铝扣板吊顶和石膏板吊顶的构成形式基本一样,即都是由龙骨框架加上饰面板块构成。
安装于厨卫的铝扣板吊顶通常是由轻钢龙骨加铝扣板组成。关于轻钢龙骨,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
下面主要来了解下铝扣板。 2、铝扣板吊顶施要点 1)弹线确保水平 同石膏板吊顶安装一样,铝扣板吊顶安装首先也需弹线确保水平。
一般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用尺竖向量至顶棚设计标高,在顶板上弹在龙骨位置线,并将顶棚的标高水平线弹在墙面上。 吊顶施工 2)安装主龙骨吊杆 在弹好顶棚的标高水平线及主龙骨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头的标高,按主龙骨位置及吊挂间距,将吊杆无螺栓丝的一端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下。
3)安装主、次龙骨 配装好吊杆螺母,在主龙骨上预先暗号吊挂件,将组装好的吊挂件的主龙骨,按分档线位置使吊挂件穿入相应的吊杆螺栓,拧好螺母,相接主龙骨,装连接件,拉线调整标高和平直,安装洞口附加主龙骨,设置及连接卡固。按已弹好的次龙骨分档线,卡放次龙骨三角吊挂件,按设计规定的主龙骨间距,将次龙骨通过三角挂件,吊挂在主龙骨上。
4)安装铝扣板。
1、素土夯实 (1)基础开挖时,机械开挖预留10-20cm的余土使用人工挖掘。
(2)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后,可用打夯机进行素土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素土夯实密实度,素土夯实后达到设计标高。 2、100厚碎石回填 (1)采用人工和机械结合施工,自卸汽车运100厚碎石,再用人工回填平整 (2)在铺筑碎石前,应将周边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
(3)摊铺碎石时无明显离析现象,或采用细集料作嵌缝处理。经过平整和整修后,人工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素混凝土垫层 (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
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采用插入式振鸣器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5)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
(6)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8)足够的湿润状态。
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4、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立柱 (1)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划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
次下部垂直钢筋应绑扎牢,并注意将钢筋弯钩朝上,连接柱的插筋,下端要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绑扎牢固,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 板上;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2)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应清楚干净。
模板应浇水加以湿润。 (3)浇筑现浇柱下基础时,应特别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
在浇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厘米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再对称浇筑。 (4)基础混凝土宜分支连续浇筑完成。
(5)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加以固定,保证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 (6)混凝土立柱浇筑时,要将放置的预埋配件布置在正确位置。
1。4。
7混凝土浇筑完毕,外露表面应覆盖浇水养护。
桥梁顶推多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桥和斜拉桥梁的施工。
指的是梁体在桥头逐段浇筑或拼装,用千斤顶纵向顶推,使梁体经过各墩顶的暂时滑动支座面就位的施工方法。顶推施工是在桥台的后方设置施工场合,分节段浇筑梁体,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浇筑节段与已完毕的梁体连成整体,在梁体前设备长度为顶推跨径0.7倍左右的钢导梁,然后经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方顶推出施工场合。
重复这些工序即可完毕悉数梁体施工。顶推法最早是1959年在奥地利的阿格尔桥上运用,其特点是:由于施工场合所限定在必定范围内,可于施工场合上方设置顶棚而使施工不受气候影响,全天候施工。
连续梁的顶推跨径30~50m最为经济有利,假设跨径大于此值,则需要暂时墩等辅佐手段。逐段顶推施工宜在等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中运用,也可在组合梁和斜拉桥的主梁上运用。
用顶推法施工,设备简略,施工平稳,噪声低,施工质量好,可在深谷和宽深河道上的桥梁、高架桥以及等曲率曲线桥、带有曲线的桥和坡桥上选用。顶推施工的方法可分为单点顶推和多点顶推。
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混凝土亭子的施工方案很难找的哦,给下面这个给你当参考,行的话谢谢支持哇
林木亭子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古建木构架制作
古代建筑的房屋由柱、梁、桁、椽等构件组成。
(一)柱
制作方法如下:
(1)选料。大式做法,柱高按60个斗口,柱径6个斗口。
(2)放十字中线。将柱料离地面适当高度放平架起支稳后,两人各执墨斗、角尺在柱料两端找出中点,过中点吊中线,用角尺依中线画十字中线。
(3)放八卦线。用四六分之,即所谓“四六分八方,四外小加一”。
(4)八卦线后,将柱料放回地面,并使一面(正八方形的任意一条边)与地面成水平,支稳后,用锛或斧子锛砍平直,若锛砍不直可用刨刨削平直,然后弹上楞线,其他各面以此法砍平弹线,即成八卦楞。
(5)将八方的每边3等分,把每个内角的1/3连接起来呈16边形(即时16瓣)。依每个角顶点为基点,在柱身弹线,砍去楞角,刨光找圆。做成的圆柱应为规矩圆形,没有死楞,更不能因求圆而将柱径做小。然后依柱头十字线在柱身上弹上中线。按柱身的方向(里外面)做好标记。
(6)弹“升”线。由于前后檐的柱子部向里有一事实上倾斜度,中线就不能做柱的垂直线,所以必须另弹一条柱头至柱脚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就叫“升”线。
中线和“升”线是有规定的。“升”线应按柱每高320厘米,侧脚为2.24厘米,即7/1000。前后檐柱都向里倾斜,就在柱子中线内侧反弹一道“升”线,安装时以这道“升”线吊直校正(中线仍与柱顶中线相对做为校正依据)。檐角柱的“升”线弹两面,即山面和檐面各弹一条,因为角柱两面均向里倾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