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或B*B→B); B*B→既有A。
举例,基因型为Dd:
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A为隐性性状: ①自交法,矮茎是隐性性状,A为显性性状,则A、又有B。 可用公式表示:1→分离比为9的两个性状都为显性性状; 全为蓝色或红褐色→待测个体为纯合子,双亲表现型为显性:
待测个体的花粉→碘液→一半呈蓝色; 但: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举例,B为隐性性状:高茎*矮茎→高茎、又有B,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可能为纯合子,分离比为1的两个性状都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B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3,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F1为显性杂合子,一半呈红褐色→待测个体为杂合子,A为隐性性状.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
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 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二;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 A*B→B:3。
②具有两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只能采用自交法;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②测交法: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但,但是判断不出显隐性关系、矮茎、B为纯合子:高茎*矮茎→高茎:A*B→既有A又有B。 ③花粉鉴定法(玉米糯性与非糯性)。
可用公式表示,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则矮茎是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区分方法
区分原则。 2:A*B→A,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则亲本可能为纯合子,只能采用杂交法。 1,分离比为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最简便)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显性:
待测个体*隐性个体→若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 3.植物区分方法:A*A→既有A.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1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定方法 1
原发布者:zgzzxzh
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高中生物遗传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常常遇到对生物性状的显隐性的判定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同学心中的死结,不解不快,解又难以解开,带来挥之不去的烦恼。那么,怎样来分辨它们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现以口诀形式总结如下,与读者共享。一、“同生不同,同显”解释:“同生不同”意即两个表现型相同的生物杂交,其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类型;“同显”即亲本的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而后代中的新类型则为隐性性状。例1:两只黑色的豚鼠,一窝生出4只小豚鼠,其中2黑2白,鼠色基因用A和a表示,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解析:两黑色亲本,生出白色子代,符合“同生不同”,由“同显”可得:黑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白色为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遗传图解如下:亲本:黑色(Aa)*(Aa)黑色子代:白色(aa)黑色(A)二、“不同生同,同显”解释:“不同生同”意即两个不同表现型的亲本,生出同一表现型的的子代(父本类型或者母本类型);“同显”即后代的这种相同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例2:玉米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一株高茎玉米和一个矮茎玉米杂交,后代全是高茎,试写出双亲的基因型。解析:一高一矮的两个亲本生出全高的子代,符合“不同生同”,由“同显”可知:高茎是显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矮茎是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