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地瓜
大师
6月17日 00:03 次品与废品是不同的。由你的描述来看,那个应该是废品。
废品须经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认定,并填制废品通知单,列明废品的种类、数量、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等,经领导审核后,才能做为废品损失核算的依据。
1、产生废品时: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某项目(如已结转为“库存商品”)
2、残料回收再利用:
借:原材料
贷:贷:废品损失
若直接投入生产: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直接材料
贷:废品损失
3、结转废品净损失:(借-贷的余额)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废品损失
贷:废品损失
以上为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分录。
若企业废品损失不大,可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那么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时,只需扣除废品产量即可。废品的残料价值可直接冲减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次品的问题不在此讨论。
幼儿教育的非义务性决定了向家长收取托儿费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幼儿园经费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转制的企事业幼儿园,上级单位不再给幼儿园经费支持,托儿费更成为幼儿园生存运转的支柱。但是一直以来,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定价,没有与办园成本挂钩。
过去由于受家长的经济收入水平和计划体制的影响,教育部门的定价普遍偏低,这就构成了低收费与满足幼儿园生存需要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只能寻求一些不规范的手段来提高收费,比如办兴趣班或收取赞助费,而这些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费用实际上又不是家长所应当承担的,对家长不公平。
幼儿园收费混乱的情况成为幼儿园体制改革中日渐突出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规定,实行体制改革的幼儿园可以“按生均培养成本和家长承受能力自行制定保育费、伙食费等具体标准”。
把定价权交给幼儿园虽然是放权的表现,但是由于园长没有“成本”的概念,不知道如何核算成本,更不知道家长市场在调节收费标准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又出现了幼儿园把什么都计入成本,将收费标准定得太高,超过家长承受能力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均成本?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核算?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探讨。
一、幼儿园成本的构成 教育成本是培养一个幼儿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或者说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由社会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培养费用(胡卫,2000)。教育成本分为经常性成本和基础建设成本(袁连生,2000)。
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指的是幼儿园为提供教育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实际上是幼儿园维持日常运行的成本。基础建设成本主要是指租金或折旧费。
随着幼儿教育社会投资的增加,一些幼儿园也把投资者的收益当作机会成本纳入到幼儿园的成本中。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成本包括经常性成本大家都没有异议,但是租金或折旧费和投资收益应不应当计入成本却有不同意见。
那么这两者应当不应当纳入幼儿园的成本构成之中?经常性成本又应当包括哪些成本项目?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首先,看租金和管理费。
从企事业幼儿园体制改革的现实来看,过去幼儿园是企事业的一个部门,场地、房舍无偿供幼儿园使用,也没有租金、管理费一说。当幼儿园与原单位剥离,成为独立法人,房舍、场地给不给幼儿园无偿使用都是原单位的自由。
捐资办园是一种自愿行为,我们无权对企事业单位提出这种要求。因此租金或物业管理费是否是幼儿园的成本之一应由市场来定,如果举办方允许幼儿园无偿使用房舍,自然是好事;如果不无偿使用,那么纳入幼儿园成本也是合情合理。
只不过是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教育用地的祖金或物业管理费做出一定的限制,比如可根据时间换算出房舍等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再算出每个孩子应当分摊的费用,以避免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因此,租金或折旧费可以纳入幼儿园的成本中。
其二,投资者的收益。投资者收益实际上是幼儿园盈余的一部分,不属于幼儿园实际支出的成本。
如果按照严格意义的成本收费,幼儿园实行收支平衡,没有盈余,就更不应该将投资者收益核算到成本里,摊入幼儿园收费中。这是从幼儿园“不营利”的角度而言的,是一种理论状态。
实际上,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幼儿园都有一定的期望盈余。投资者希望有一定的投资收益,幼儿园希望能有一定的发展积累,这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
因此简单地说让幼儿园实现收支平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幼儿园的成本收费应当是: 成本收费=成本+期望盈余 前面我们说过幼儿园应当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无论是营利性幼儿园,还是非营利性幼儿园,在实际支出成本的核算上都是一样的,差别应当在期望盈余上。
比如说,非营利性的幼儿园,期望盈余可以为“0”,也可以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略有盈余。有关部门应当对非营利性幼儿园的盈余范围做出一些限制,以保证幼儿园的收费既能让家长接受得了,又能让幼儿园和投资者有所受益。
其三,经常性成本的项目内容。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是幼儿园提供教育服务、维持日常运转所需的费用,不属于供教育服务的费用应当从日常成本中剥离出来。
那么哪些内容属于日常成本?哪些内容是与培养幼儿无关的费用?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设置思路,各幼儿园在核定的时候,成本项目也是五花八门。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可包括这样几大类: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
各项目的具体费用内容如下: 1.工资。工资是幼儿园日常运行成本中最大、最主要的项目,在这里指幼儿园支付给教职工的各项费用。
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各幼儿园在工资的构成上都不一样,因此,工资的成本内容也就有差别。 2.公务费。
公务费是幼儿园用于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日常支出,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暖费、差旅费、车辆费等。 3.业务费。
业务费是幼儿园为完成教学业务所支出的消耗性费用和易耗品购置费,包括教学和活动所用的玩教具、图书资料、文具费、资料讲义费等。 4.修缮费。
幼儿园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费用,如教室、办公室、活动场地、大型器械、水电汽的维护、加固支出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
成本计算方法有6种,具体分为: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4、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5、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6、分类法是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扩展资料: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 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1、当月生产的各类产品的数量、难易系数、工时
2、材料领用消耗的数量、分配标准
3、各类共耗费用的金额及分配标准,包括水电、折旧、人工、制造费、各类摊销
4、各类在产品的期末盘点数
5、其他与企业自身核算有关的数据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虽然目前幼儿教育还没有列入义务教育,但幼儿园的成本收费不应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是要考虑幼儿园目前的状况。因此,幼儿园的成本计算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指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实际投入的人、财、物的货币表现值,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核算,方法简便,结果也较准确。
2 会计期间学年制原则。指的是要求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不同于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不能采用日历年制,而是采用培养周期学年制。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入校至毕业的这段时间。
3 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学生培养期间,培养投入与收益对象的培养进度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学仪器、设备、房屋、图书等,在一定时期内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可以培养很多届学生。一般情况下,投入在先,实施培养在后。因此,先开支的费用应按照比例计入当期和以后各期的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将当期开支的所有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教育成本中去。因此,要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三个总账科目。
回答:地瓜大师6月17日 00:03 次品与废品是不同的。
由你的描述来看,那个应该是废品。废品须经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认定,并填制废品通知单,列明废品的种类、数量、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等,经领导审核后,才能做为废品损失核算的依据。
1、产生废品时:借:废品损失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某项目(如已结转为“库存商品”)2、残料回收再利用:借:原材料贷:贷:废品损失若直接投入生产: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直接材料贷:废品损失3、结转废品净损失:(借-贷的余额)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某产品-废品损失贷:废品损失以上为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分录。若企业废品损失不大,可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那么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时,只需扣除废品产量即可。
废品的残料价值可直接冲减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次品的问题不在此讨论。
虽然目前幼儿教育还没有列入义务教育,但幼儿园的成本收费不应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是要考虑幼儿园目前的状况。
因此,幼儿园的成本计算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指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实际投入的人、财、物的货币表现值,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核算,方法简便,结果也较准确。
2 会计期间学年制原则。指的是要求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不同于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不能采用日历年制,而是采用培养周期学年制。
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入校至毕业的这段时间。 3 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学生培养期间,培养投入与收益对象的培养进度往往是不同步的。 如教学仪器、设备、房屋、图书等,在一定时期内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可以培养很多届学生。
一般情况下,投入在先,实施培养在后。因此,先开支的费用应按照比例计入当期和以后各期的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将当期开支的所有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教育成本中去。
因此,要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三个总账科目。 “待摊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次性投资可在本学年和以后各学年重复使用但又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图书资料、低值易耗品、小型仪器、仪表等的购置费。
下面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谢!!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 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8.0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