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巩义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乡,因此,杜甫写的思乡诗应该都算是关于巩义的思乡诗吧!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绝句二首(之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据历史记载,巩义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乡,因此,杜甫写的思乡诗应该都算是关于巩义的思乡诗吧!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绝句二首(之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巩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 30 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区之一。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多处。
夏代曾建都斟郡(今稍柴、罗庄一带)。西周、春秋时,巩为巩伯国。
战国,称东周。秦庄襄王元年(前 249 )置巩县。
巩县南依中岳嵩山,北濒黄河天堑,东临虎牢关,西据黑石关,南有轩辕关“ 山河四塞、巩固不拔 ” 而得名,历代因之。又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 “ 东都锁钥 ” 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代著名的虎牢之战、兴洛仓,近代军阀胡、憨之战均发生于此。
巩义为历史古邑,是古代名人活动和墓葬的宝地。据先秦典籍载,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等都曾在这里活动,创造了为后人称道的尧天舜日式的稳定与繁荣。
境内的古斟郡(今销柴、罗庄一带)曾是夏王朝建都的地方。汤(前 16 世纪期间),大旱七年,汤以六事自责,身祷于桑林之野(今鲁庄一带);周武王讨伐殷纣王(前 11 世纪期间),至鲸水(巩义西北部,滨黄河),见殷大臣胶见;西周穆王(前 947 一前 928 )初, 东游黄泽(今和义沟村),宿于曲洛;春秋时代,周敬王十月二十一日到郊(罗庄附近); 秦朝二十八年(前 219 ),始皇帝出巡,经巩东去;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 400 )九月,孝文帝元宏在小平津(今康店裴峪)阅兵;隋大业元年( 605 )八月,炀帝巡游江都(今扬州),从话渠口坐小朱舰途经洛口(今河洛镇洛口村),换乘大龙舟入黄河南下;唐太宗贞观 19 年(公元 645 年),太宗驾临巩县石窟寺朝佛;唐朝睿宗太极元年,诗圣杜甫诞生于南瑶湾(今站街镇南瑶湾村);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977 )二月,太宗赵员到巩义,住洛口,赐西山名“太平岗”;真宗景德 4 年(公元 1007 年), 真宗赵恒驾临巩义,祭把永安请陵;清朝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慈接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京,途驻驾巩县城(今站街镇老城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四月,宋太祖赵匡于永昌陵(今西村镇常封);至造三年( 977 )三月,太宗赵灵葬于永熙陵(今西村镇涵论村东);乾兴元年( 1022 )十月,葬其宗赵恒于永定陵(今芝田镇蔡庄岭);仁宗天圣元年( 102 ),寇准归葬于孝义保(今芝田镇寇家湾);嘉祐八年( 1063 )十月,葬仁宗赵侦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等等。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草铺满横野有六七里长,笛子伴着晚风发出几声鸣叫。
从外边归来已经是黄昏后,不用脱掉蓑衣枕着月亮睡到天亮。舟过安仁(宋)扬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译文: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唐·杜 甫 杜 甫(71- 77O),字子美,唐睿宗太极元年,诞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巩义市)南瑶湾。
乃社审言之孙,杜闲之子。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对于政治很有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土不第,漫游各地。天 宝三年( 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安史之乱前,寓居长安近十年,无所施展,生活贫困, 渐近民情,对当时的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安禄山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
杜甫前往谒 见,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
因房铸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 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院花溪上,世称“洗花草堂”。
后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 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眷出蜀,病死于湖南洞庭 湖畔的宋阳,居于岳阳平江县。
元和八年(813),由其孙嗣业扶枢归葬于巩县康店邙岭。 杜甫一生,诗作颇多,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 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贫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 反映出当时的政治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 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了《诗 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帕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堂》、《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光》等诗,广为传诵。有《杜工部集》六十卷,后有散失。
清康熙年 间仇光鳌编《杜诗详注》二十五卷(诗二十三,赋、表及杂著二)和乾隆年间杨伦编《杜诗 镜铨>> 二十卷,流传较广。明、清以来,杜甫被人们誉为“诗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其故居、陵园及成都草堂进行了整修。1958年3月,毛泽 东亲临成都杜甫草堂,看了收藏的批甫诗集》后,称其为“政治诗”。
1962年,在杜甫诞 生1250周年时,在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理事会上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宋·张尧佐 张尧佐·宋朝人。
祖居永安(今巩义市)。温成皇后之伯父,举进土。
任筠州推官时,吉州有道士与商人夜饮,商人暴卒,道士逃,为巡逻者获,牵连百余人。转运使今尧佐复审, 得明其冤。
后知把水、犀浦等县。因地少人多,田讼频繁,张尧佐为正其疆界,即制订条 款,教育百姓,使讼事减少。
升任开州知州时,温成皇后方为修媛,欲以门阀自表,得以任 龙图阁直学上绘事中。端门殿学士谏官包拯等谏言:“不宜骤用”。
改任户部侍郎。旋又兼淮 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景、灵宫、四使,又赐二子进士出身。
因吴奎等复 以为言,张尧佐辞之,以就任宣徽使判阳河。后跟随镇压太平军。
卒,赠为太师。 宋·察齐 蔡齐字子恩,祖居莱州,胶水,后居巩县蔡庄(蔡齐故里之称)。
大中祥府8年举 进士第一。真宗宠爱,命赐给七驺,宠为状元。
作督丞,通判交州。仁宗时,任尚书札部员 外郎兼侍御史。
后贬为龙图阁真学土,河南府参知政事。他为官正直、丁谓党在陷害寇准, 蔡齐上书争辩。
享年52岁,赠兵部尚书,溢文忠公。陪葬真宗陵。
墓在蔡庄村南。 元·曹锋 曹锋字振文,巩义市河洛镇洛口人。
父曾庐州事。任山东道宣尉付使,转雁门关, 三边总督。
卒于大元正四年(1344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法赠准圆公。墓碑:择剿贼 有功,其率也,敕葬于永安东(今巩义市河洛镇各村),墓地石刻翁仲、石羊尚存。
元·张恩 张恩,先解梁八,金·承安二年( 1197年)生。元·至元十二年卒( 1275),金,任嵩 州安抚使,为官正直,贵退乡里。
元天金后,任“巩县尹”。卒葬青龙山先莹之次,元·赠清 河郡候。
碑尚在。恩四子,长子思敬,初袭尹巩,凡六县。
开江陵总管府判官,知均州,同 知扬州路总府事。享年引岁。
次子思信。授忠诩校尉管军总把。
后迁昭信校尉,佩金符, 管军上千户。在江南平屯田洪泽 30载寿终。
三子,思忠。元·赠清河郡至元六年( 1340年) 欧阳高撰文。
腰健节丹坚碑。尚存,四子恩孝。
郡侯之后多贤也。 明·王升 王升(?-1644),明朝,巩县杜沟村人。
崇帧十三年(164O)大旱成灾,人相食。 李际遇先起事于登封,王升在口头村坚旗响应,打富济贫。
其舅父曹太芝,为富不仁,王升起义后,杀曹太芝,名声大震。贫民附之者达五千人。
在口头、峡峪等地,依山之险,安营 扎寨,与官军抗衡,直逼城邑。知县宋文瑞,榜文,马指挥,协同典史魏光策捕之而不得。
后设重赏,收买熟知地理之徒,偷袭口头;又使张本善勾通张本库,夜半暗杀王升,致群龙 失首,属众星散。浮戏山,青龙山,峡峪山头,塞堡遗址尚存。
清·李时升 李时升(1712-1767),清,巩县桑家沟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后,任云南曲寻镇 总兵正二品云南提督。
皇帝嘉奖,授予“武显大夫”,其妻王氏、杨氏被封为一品法命夫人。 乾隆三十年,缅甸部酋孟银部入侵云南,清军屡战不胜。
乾隆三十二年,清廷命两广总 督杨廷章赴云南督战,杨道云。
1、小校潘安白发生
唐白居易 《不准拟二首》
2、已过潘安三十年
唐白居易 《凉风叹》
3、恐是潘安县
唐杜甫 《花底》
4、潘安秋兴动
唐李端 《同苗员外宿荐福寺僧舍》
5、闻说潘安方寓直
唐李端 《山中寄苗员外》
6、美貌说潘安
宋葛长庚 《促拍满路花》
7、鬓云似潘安
宋刘克庄 《水调歌头·落日几呼渡》
8、潘安寄新咏
唐元稹 《城外回,谢子蒙见谕》
9、潘安过今夕
唐元稹 《赋得九月尽》
10、曾不问潘安
唐李商隐 《拟沈下贤》
11、潘安惆怅满头霜
唐沈彬 《秋日》
12、搔首忆潘安
唐齐己 《溪斋二首》
13、子羽潘安
元丘处机 《金莲出玉花 自述》
14、潘安容貌心蒙庄
宋陈藻 《吾乡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怀夐然世表甘早知敬慕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中国历史有名的美男子之一,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