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 作者 离开自己 (1)《赤壁》(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
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
“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
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
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
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2)《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赤壁为曹操一气打完官渡,决心拿下赤壁,攻入柴桑(今九江)。 曹操率兵80万之多,却被不敌东吴3万水兵,其原因有三: 一、曹操之兵水土不服(天气有关); 二、完全是乌合之众,老弱病残(也有精锐之师)但都不懂水; 三、有孔明(诸葛亮)、公瑾(周瑜)之策,以曹操兵力的二十七分之一溃之。
解析“赤壁之战”到底为了谁而战?曹操就为一个女人打过一次仗,是平袁绍那次,为了得到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可后来甄氏让曹丕给娶了。而电影中只是别人随口那么一说而已,当时曹操并没有承认他是为了一个女人打仗,想象曹操最爱的也不是女人,他又不是纨绔子弟,他最爱的是才子,他明明就是十分爱才子的,要说他是为了刘备身边的猛将和才子打这场仗,我还可以接受,要说他为了小乔,我是不会信的。
因为小乔毕竟是一个女人,就算她再漂亮,曹操也不会用那么多军人的生命来换。 (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5)《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
天上的风吹散了云的伤痕,却无法带走罹难后的寂寥与悲伤.
就在那一瞬间,呼吸仿佛都静止了,也许是被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蓦然坍塌的景象所震撼,就像没有支架的躯体,突如其来的倒塌,不给人一丝喘息的时间,光速吗?那么快,也许是的.
纷乱过后的寂静是可怕的.一个个硕大的瓦砾组成了荒芜的废墟,没有了原来的光彩与华丽,只剩下一片空白.生灵涂炭,财产被毁,无限的悲哀在这里疯狂的滋长,像是那众多的瓦砾,填满了整个已退去华贵外衣的城市,填满了人们绝望的心灵.
shí háo lì 石 壕 吏 táng · dù fǔ 唐 · 杜 甫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 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 ,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 暮 投 石 壕 村 ,有 吏 夜 捉 人 。
老 翁 逾 墙 走 ,老 妇 出 门 看 。 lì hū yī hé nù , fù tí yī hé kǔ ! 吏呼一 何 怒 ,妇 啼 一 何 苦 ! tīng fù qián zhì cí :sān nán yè chéng shù . yī nán fù shū zhì ,èr nán xīn zhàn sǐ . 听 妇 前 致 词 : 三 男 邺 城 戍 。
一 男 附 书 至 ,二 男 新 战 死 。 cún zhě qiě tōu shēng ,sǐ zhě cháng yǐ yǐ ! shì zhōng gèng wú rén ,wéi yǒu rǔ xià sūn . 存 者 且 偷 生 ,死 者 长 已 矣 !室 中 更 无 人 ,唯 有 乳 下 孙 。
yǒu sūn mǔ wèi q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 lǎo yù lì suī shuāi ,qǐng cóng lì yè guī . 有 孙 母 未 去 ,出 入 无 完 裙 。老 妪 力 虽 衰 , 请 从 吏 夜 归 。
jí yìng hé yáng yì ,yóu dé bèi chén chuī . 急 应 河 阳 役 ,犹 得 备 晨 炊 。 yè jiǔ yǔ shēng jué ,rú wén qì yōu yè. tiān míng dēng qián tú ,dú yǔ lǎo wēng bié . 夜 久 语 声 绝 ,如 闻 泣 幽 咽 。
天 明 登 前 途 ,独 与 老 翁 别。
1.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释义)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出处)唐·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赏析) 曹松的这首诗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诗中揭露了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将军的战功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释义)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出处)唐·陈陶《陇西行(二)》
(赏析) 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释义)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将士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侥幸胜利归来。
(出处)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
(赏析)“百”和“十”是运用互文的描写手法,却无夸张之意。整句话就描绘出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动乱时局,将士们上阵杀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保家卫国却很难活着归来。
4.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释义)战士们在沙场上与敌人打得天昏地暗,不知生死如何,而那些将官们却躲在营帐里,尽情地欣赏女人的歌唱与舞蹈。
(出处)唐·高适《燕歌行》
(赏析)这是一首战争边塞诗,体现诗人对边塞士兵艰难杀敌的同情、对一些高层将帅腐败贪婪的愤懑指责。
5.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释义)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出处)唐·王翰《凉州词》
(赏析)本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