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说:“思无邪”。”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孔子名言录(二)分类:读书频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0)朝闻道,夕死可矣.(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20)寝不尸,居不容.(21)过犹不及.(22)克己复礼,为仁.(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0)刚、毅、木讷,近仁.(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39)见得思义.(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47)德不孤,必有邻.(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关于读书的诗句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飞花三亩宅,落叶半床书.——明·夏完淳《避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晋·左思《咏史》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题泊学士茅屋》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唐·许浑《再游姑苏玉芝观》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清·王苹《南园》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关于读书的诗句
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韦编三绝。——司马迁《史记》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
10.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有关读书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关于读书的古诗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6、《读山海经》
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