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宋.苏轼
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中华古诗词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活力的,是那些科学与文学完美嫁接的诗句。
固然,文学的艺术,首先是富于形象的语言艺术;然而,再插上富有理趣的科学的翅膀,她就会飞得更高、更远。“万紫千红总是春”与事物的多元性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
它用“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等形象而又富于色彩的语言阐释了“客观事物多元性”这样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事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生存的权利。
后来人们又由此演绎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诗句,形象地表明了人们对世界多元性的认可。“青山遮不住”与事物的必然性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的名句,历来为人赞赏。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的钱其琛副总理,曾引此句向全世界表白了中国人民坚定的心志,铮铮铁骨,掷地有声。
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就像无数的青山,挡不住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一样,这就是事物的必然性。同类诗句还有,宋.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唐.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类诗句又形象地表明了先哲们对事物发展必然性的清醒的认识。“春江水暖鸭先知”与强调实践的第一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的名句,为科学思维的形象演绎,此句强调了实践的第一性:暖融融的春江水,只有畅游在水面上的鸭子们才能体验到;你若想了解某事物,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实践,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同样的名句还有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与反思个体认识的局限性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同样事物的观察,立场、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更何况是置身其中?个人的认识视野就更受局限。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是个体认知接近全面、客观、真实。
“雏凤清于老凤声”与新生事物的无限生命力 李商隐盛赞其外甥韩偓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说明后生可畏,新人辈出,新陈代谢,不可抗拒。
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强盛的。这是“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形象的文学表述,如此经典的表述很多,如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清.赵翼“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形象的诗句注入了科学的内涵,才更加熠熠生辉、启人新智。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科学知识】:高山上的气温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来得晚。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学知识】:植物的腐殖质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科学知识】:站得高,望得远。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科学知识】:野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宋.苏轼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词与科学知识: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道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惧怕,而应该勇往直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道理: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道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道理: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道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道理: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道理:要珍惜时间,莫虚度光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道理:想使人的层次高,就要努力,把自己的思维能力,生活能力更上一层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道理:告诉我们学习小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