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飞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赏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
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
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
“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
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爱国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由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宋 范仲淹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送魏大从军》 唐 陈子昂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春思》 唐 皇甫冉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塞下曲四首》 唐 李益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统汉烽下》 唐 李益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发白马》唐 李白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唐 李白
汉代起杭爱山在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自从秦朝起,“大漠”一词就经常在史书中出现。汉朝时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将匈奴赶到“漠北”。后来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国的肯特山脉)。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匈奴人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而还。公元91年,东汉大将军耿夔率领汉朝大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蛮荒地带。唐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天山”也指此处。
诗中之侠(复兴中华)诗词选集(五绝部分)
五绝·听网友语而感
岁晚寒将至,谁言暮野空。有千棵硬草,我亦在其中
五绝·雨弦(今声)
树上黄昏雨,云头万丈弦。随心拨一缕,或可动苍天
五绝·张良
一客韩公子,三思为汉谋。长安宫阕众,独少望乡楼
五绝·死字旗
国病身犹健,缨翻血尽朱。告与埋尸者,有此敛征夫
注:记得川军出川抗战时“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见《绵阳文史资料选刊》第1辑)
原来写了一首,觉得不够铿锵。
五绝·感陔下歌
关北谋臣计,江东父老心。感天陔下曲,未必霸王吟
五绝·贺学位兄新婚。
有山无水色,有水少山雄。但得山逢水,风光便不同
五绝·应曾进题《游山玩水
岭寐山依我,溪行水傍人。始知天上子,何故妒凡身
五绝·春雨
白云多有子,谁如此子乖。知人春睡久,静静倚窗台
五绝·烧书
云走风长劲,灰飞火渐无。天高行路远,何日得诗书
今日烧《中华集》,祭母在天之灵。
五绝·劝春
风雨接天令,凭春任谴差。望君怜草木,都作巧安排
五绝·今无雀儿啼
行遍桃河岸,今无雀儿啼。春风怜柳细,未去引黄鹂
五绝·听雏燕鸣
听雏鸣叶下,声紧莫凄凄。燕母青枝上,寻虫未远离
五绝·感天淡云闲
《送女渡学涯》
人静三更雨,窗寒夜半风。学儿千里外,慈母雨声中
五绝·芙蓉一树花
梅子满枝芽,芙蓉一树花。还嫌秋院小,飘去别人家
五绝·赠磨砖兄
万万千千事,长长短短亭。人心全作镜,犹有不牵情。
五绝·写给为保卫祖国而献身的先辈们
马革囊中骨,英雄哭断肠。青山埋不住,化作百花香。
五绝·给拍春天照片
去是风光好,归来不自由。有春三五担,压在我肩头。
五绝·梅
冬风花落尽,独善不足夸。且看春归日,依然是落花。
五绝·夜与友坐
额底眉结梦,睛中目动情。心思谁最巧,说与那人听。
五绝*君子兰
多情虽草木,价可值千金。我亦为君子,无长只有心。
五绝·观友夫妻分别诗依其境而作
聚友江楼上,临行欲别妻。 推门人不语,开柜取寒衣。记得川军出川抗战时“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
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
泪下的一面“死
”字旗:国难
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
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
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
忘本分!
给点分!
38 .大雁塔
烽火渐遥云渐远,
神威依旧振边关。
驰骋三十年疆场,
纵横八百里秦川。
难舍三军骨肉情,
独留大义薄云天。
若非胆肝昭日月,
谁为英魂洗沉冤?
39 .冠军侯
莫道小小少年狂,
早有英名题金榜。
口诛笔伐多少事?
再度挥师上疆场。
千古盖世一忠良,
笑傲老贼是草莽。
强者为尊本属我,
独占鳌头又何妨?
40 .楚歌
昔日高歌到天外,
今日赋诗在天街。
井冈志士多悲壮,
楚地仁人独慷慨。
读破天书十万卷,
写尽天下兴与衰。
九月九日万众泪,
举国上下为谁哀?
47 .华 泽 峰
多少旧梦成虚幻?
多少新梦化云烟?
雄心已在九霄外,
壮志不改天地间。
君曾为我送温暖,
我今为谁扬风帆?
妙笔生辉一万卷,
何人灯下读新篇?
48 .李广看箭图
君子之交淡如水 ,
丈夫行事多无悔。
阵前相聚无他物,
为君聊赋《一剪梅》。
人生在世不满百,
谁敢笑我鬓发白?
三尺长剑提在手,
白发一样杀强贼。
49 .将军吟
浩荡雄风藏万卷,
磅礴大气独凛然。
一腔热血沸腾时,
万里汪洋起波澜。
山上山花始烂漫,
山下盛况已空前。
传奇将军再出马,
三军山呼旌旗悬。
作者:终军请缨终军,宇子云,济南人也。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大守而去。
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
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
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候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
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卷六十四》)[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C.干名采誉 干:求取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武帝异其文 ②今肃迎操,……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①弃繻而去 ②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C.①以从民望,干名采誉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①且盐铁,郡有余臧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⑥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
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土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译文: (2)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译文:。
形容“有一身本领却不受重用”的诗句有:
1.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2. 英雄无用武之地。
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魏晋·左思《咏史》 意思是:自己有凌云志,万丈才,抱负宏伟,可惜却一生怀才不遇。
6. 英雄无用武之地。——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5《诸葛亮传》意思是: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意思是:千里马是指有才学的人,伯乐是指能发现才学的人 也就是说人才常有,而能发现人才的人不多。
8.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意思是:在当时因为皇帝心思根本不在求贤上,所以有才能的人根本得不到重用。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 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七律二首 送瘟神 1958.07.0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卜算子 咏梅 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خ*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