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诗歌 » 真诚诗歌 » 关于薰笼的诗句

关于薰笼的诗句

分类:真诚诗歌 日期:2022-08-09 05:26 浏览:13 次

1.关于香薰的诗词

1、沈香甲煎薰炉暖(宋·无名氏·《鹧鸪天》)

2、更把香来薰了月(宋·辛弃疾·《满江红》)

3、薰袖已香消(元·无名氏·《临江仙》)

4、欣岳降、宝香薰夜(宋·无名氏·《满江红》)

5、香胜炉薰龙麝(宋·无名氏·《西江月》)

6、炉薰已冷氲香注(宋·曹勋·《菩萨蛮》)

7、身上春衫香薰透(宋·刘克庄·《贺新郎》)

8、花气薰人百和香(宋·张元干·《浣溪沙》)

9、扑鼻微香薰世界(宋·刘克庄·《满江红》)

10、香消凉意有南薰(宋·韩淲·《浣溪沙》)

11、薰风时送芰荷香(宋·无名氏·《失调名》)

12、香罢宵薰(元·无名氏·《踏莎行》)

13、薰香手祷(宋·无名氏·《朝中措》)

14、薰炉剩熨沈香(宋·向子諲·《西江月》)

15、香薰瑞烟袅(宋·无名氏·《瑞鹤仙》)

16、香和笑语薰(宋·王之道·《南歌子》)

17、宫女薰香进御衣(宋·王珪·《宫词》)

18、香薰笑语(宋·王之道·《青玉案》)

19、百和薰肌香旖旎(宋·王安中·《蝶恋花》)

20、今日薰香瀹盏茶(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2.关于瑞香的诗句

1.看了香梅看瑞香。——《鹧鸪天·看了香梅看瑞香》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2.青锦成帷瑞香浓。——《眼儿媚·青锦成帏瑞香浓》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3.曲琼低卷瑞香风。——《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4.闲拾瑞香花萼。——《如梦令·镇日春阴漠漠》年代: 宋 作者: 吴潜

5.瑞香旬占深兰暖。——《宫词》年代: 宋 作者: 张公庠

一、出处

1.《鹧鸪天·看了香梅看瑞香》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看了香梅看瑞香。月桥花槛更云窗。

不知是有春多少,玉水灵山醉几场。

闲蝶梦,褪蜂黄。尽温柔处尽端相。

珠帘十里扬州路,赢得潘郎两鬓霜。

2.《眼儿媚·青锦成帏瑞香浓》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青锦成帷瑞香浓。雅称小帘栊。主人好事,金杯留客,共倚春风。

不知因甚来尘世,香似旧曾逢。江梅退步,幽兰偷眼,回避芳丛。

3.《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宝蜡烧春夜影红。梅花枝傍锦薰笼。

曲琼低卷瑞香风。万里江山供燕几。

一时宾主看谈锋。问君归计莫匆匆。

4.《如梦令·镇日春阴漠漠》

年代: 宋 作者: 吴潜

镇日春阴漠漠。新燕乍穿帘幕。睡起不胜情,闲拾瑞香花萼。寂寞。寂寞。没个人人如昨。

5.《宫词》

年代: 宋 作者: 张公庠

闹紫繁红裹绿枝,一翻风雨尽离披。

瑞香旬占深兰暖,帘外春寒都不知。

二、瑞香

1.又称睡香、露甲、风流树,蓬莱花,千里香、沈丁花、蓬莱紫。

2.特征

耐寒的常绿植物,在早春开花,用芳香告诉人们季节的变化。其代表品种除了花瓣内外深红的之外,还有白花品种。购买时要挑选叶片绿色较为浓郁的。

3.观赏价值

著名的早春花木,株形优美,花朵极芳香。最适于林下路边、林间空地、庭院、假山岩石的阴面等处配植,日本的庭院中也十分喜爱使用瑞香,多将它修剪为球形,种于松柏之前供点缀之用。

3.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的作者是谁

一、作者是白居易。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2、作品简介:《后宫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3、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4.关于咏秋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5.薄雾轻笼的诗句

薄雾轻笼的早晨

晨光熹微,薄雾轻笼,天上有淡淡的云,地上是轻轻的雾。

差不多四点半钟的时候,是小区里鸟儿开始鸣啭的时候。因了昨天中午群蝉的鸣叫,到那多产蝉的幼虫的柳树侧,果然寻了十多只蝉蜕,于是便想到今天起个早去寻那刚蜕变出来的白知了。

结果却一个没有寻得,想是因了昨天下午那场急雨,让蝉的幼虫不敢出来了。白知了没有寻得,却发现了薄雾下的小区,有着不同其他时刻的美。

薄雾弥漫在树林里,树梢头,像美丽的少女蒙着薄薄的纱。雾气浮起在池塘的上面,真像和倒影是朦胧复朦胧,有一种淡淡的幽幽的美。楼房笼在薄雾里,海市蜃楼一般。因了薄雾,增大了视觉的距离,往日真切的景物,变得扑朔迷离,恍若仙境。这令我想起家乡有雾的早晨了,如归故里的感觉,亲切而温馨。

雾气大,树叶的尖头坠着晶莹的露珠。看那花儿也特别的美,虽然说不上是雾里看花。洁白的栀子花,已经开了好久了,那洁白,让人爱怜,让人敬畏。紫薇花,只见到紫色的红色的开了,还没有看到堇色的和白色的,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好戏在后头呢。石榴果也已经很大了,但花儿依然在开。那夹竹桃的花儿开得满树,紫红的,洁白的,以繁多见胜。各色的月季也在纵情着自己的美丽。那葡萄,桃儿,枣儿,梅子,橘子,橙子绿绿的果儿濡沫在雾气里,像是躺在母亲怀里,在享受着爱抚,甜醉着。那几株秀竹,依然清新而俊朗,天然模样,精神抖擞。

薄雾轻笼,一切甜润而美丽,宁静而安详。

在轻薄的雾中,走着,看着,想着,觉得日子过得淡淡的,像这早晨轻笼的薄雾,也像这薄雾轻笼的早晨。

6.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满意请采纳

7.有那些是描写夏秋冬的诗句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8.关于妓女的诗句

《妓女》

年代: 唐 作者: 邵谒

天若许人登,青山高不止。

地若许人穷,黄泉深无水。

量诸造化情,物成皆有以。

如何上青冥,视之平若砥。

日下骋琅玕,空中无罗绮。

但见势腾凌,将为长如此。

炫耀一时间,逡巡九泉里。

一种为埃尘,不学堕楼死。

《月真歌(月真,广陵妓女,翰林殷舍人所录)》

年代: 唐 作者: 徐铉

扬州胜地多丽人,其间丽者名月真。

月真初年十四五,能弹琵琶善歌舞。

风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娇莺百般语。

扬州帝京多名贤,其间贤者殷德川。

德川初秉纶闱笔,职近名高常罕出。

花前月下或游从,一见月真如旧识。

闲庭深院资贤宅,宅门严峻无凡客。

垂帘偶坐唯月真,调弄琵琶郎为拍。

殷郎一旦过江去,镜中懒作孤鸾舞。

朝云暮雨镇相随,石头城下还相遇。

二月三月江南春,满城蒙蒙起香尘。

隔墙试听歌一曲,乃是资贤宅里人。

绿窗绣幌天将晓,残烛依依香袅袅。

离肠却恨苦多情,软障薰笼空悄悄。

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

人间想望不可见,唯向月真存旧心。

我惭闒茸何为者,长感余光每相假。

陋巷萧条正掩扉,相携访我衡茅下。

我本山人愚且贞,歌筵歌席常无情。

自从一见月真后,至今赢得颠狂名。

殷郎月真听我语,少壮光阴能几许。

良辰美景数追随,莫教长说相思苦。

关于薰笼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林黛玉秋雨的诗句
  • 春和春草的诗句
  • 地方的景色诗句
  • 送给友人的古诗句
  • 求花的伤感诗句
上一篇:老医学(有关老人养生的知识医学知识) 下一篇:法人协议的(公司法人代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诗歌分类

优美 伤感
元宵 元旦
冬天 国庆
圣诞 夏天
思念 感恩
抒情 故乡
春节 朋友
清明 爱国
生活 真诚
秋天 老师
除夕

有关颜色花的诗句古诗(有关花的颜色的古诗)
爰国古诗人民与国家关系的诗句(国家爱人民的诗句)
关于对兄弟失望的诗句
我爱花古诗句(能表达我爱花连的诗句)
关于冬天的诗句有孤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7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