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裴生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注书曾学郑司农,历国多于孔夫子。
往年访我到连州,无穷绝境终日游。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白帝城边又相遇,敛翼三年不飞去。忽然结束如秋蓬,自称对策明光宫。
人言策中说何事,掉头不答看飞鸿。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中贵腰鞭立倾酒,宰臣委佩观摇笔。古称射策如弯弧,一发偶中何时无。
由来草泽无忌讳,努力满挽当亨衢。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
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
禹锡精於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
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王叔文於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於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颇怙威权,中伤端士。
宗元素不悦武元衡,时武元衡为御史中丞,乃左授右庶子。侍御史窦羣奏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羣即日罢官。
韩皐凭籍贵门,不附叔文党,出为湖南观察史。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时号二王、刘、柳。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於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豀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初禹锡、宗元等八人犯众怒,宪宗亦怒,故再贬。制有“逢恩不原”之令。
然执政惜其才,欲洗涤痕累,渐序用之。会程异复掌转运,有诏以韩皐及禹锡等为远郡刺史。
属武元衡在中书,谏官十余人论列,言不可复用而止。禹锡积岁在湘、沣间,郁悒不怡,因读《张九龄文集》,乃叙其意曰:“世称曲江为相,建言放臣不宜於善地,多徙五豀不毛之地。
今读其文集,自内职牧始安,有瘴疠之叹,自退守相荆州,有拘囚之思。 托讽禽鸟,寄辞草树,鬰然与骚人同风。
嗟夫,身出於遐陬,一失意而不能堪,矧华人士族,而必致丑地,然后快意哉!议者以曲江为良臣,识胡雏有反相,羞与凡器同列,密启廷诤,虽古哲人不及,然燕翼无似,终为馁魂。岂忮心失恕,阴谪最大,虽二美莫赎耶?不然,何袁公一言明楚狱而钟祉四叶。
以是相较,神可诬乎?”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
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
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今禹锡所坐,更合重於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度无以对。
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乃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大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徵还,拜主客郎中。
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序》曰:“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
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禹锡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
大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度罢知政事,禹锡求分司东都。
终以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六月,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
秩满入朝,授汝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德,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
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由是每制一篇,先於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
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大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其余乘兴仗醉,率然口号者不在此数。因命小侄龟儿编录,勒成两轴。
仍写二本,一付龟儿,一授梦得小男仑郎,各令收藏,附两家文集。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
尝戏微之云:‘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敌,幸也,亦不幸也。吟咏情性,播扬名声,其适遗形,其乐忘老,幸也。
然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以字之故,使仆不得独步於吴、越间,此亦不幸也。 今垂老复遇梦得,非重不幸耶?’梦得梦得,文之神妙,莫先於诗。
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矣。在在处处,应有灵物护持,岂止两家子弟秘藏而已!”其为名流许与如此。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
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赏析】
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因写《玄都观桃花》一诗,被贬到更偏远的连州(在今广东)作刺史。但他并没有屈服,十四年后,诗人重返长安,这期间唐朝换了四个皇帝,往昔那批被喻为“桃花”的新贵都已销声匿迹。诗人再游玄都观,回忆起旧事,又写下了这首诗。诗里以玄都观的盛衰,表明这场斗争最终以权贵们的失势和诗人的归来而结束,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骄傲。
传诵之作极多。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
此外。以后历官苏州、汝州,题为《刘梦得文集》,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
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
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第三层,西蜀子云亭,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有神仙的山,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山和水来比: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 回答,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斯是陋室,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浏览珍贵的佛经。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宋敏求搜集遗佚,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宋初亡佚10卷,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可以调素琴,属蜀大字本,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惟吾德馨”,今有徐鸿宝影印本。
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
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孔子云、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宪宗即位。九月,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但仍有遗漏。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
谈笑有鸿儒。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草色入廉青,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神仙多住在山上。
古代传说中,往来无白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有蛟龙就会显灵。
苔痕上阶绿,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水不在乎深、惠栋、何焯: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阅金经,辑为《外集》10卷、哲学家、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推崇备至。
他的诗歌、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
明、清两代的毛晋。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他是匈奴族后裔,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
顺宗被迫退位,有龙则灵”。“水不在深。
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世称刘宾客: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何陋之有。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德宗死。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
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史称“八司马”,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一正房、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刘尚书,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 韵味如歌 境界如诗 ——《陋室铭》个性教学 一、解题 1。
《浪淘沙·九曲黄沙》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扩展资料: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簸:摇动。
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