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02、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03、力成文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欧阳修《画地学书》 04、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05、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 06、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07、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08、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09、关于读书的诗句: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孟郊《劝学》 1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1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寄黄几复》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欧阳修《咏零陵》 14、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15、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6、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7、力成文学:又是今年忆去年。
——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1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9、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王建《寄旧山僧》 20、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21、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刘昚虚《阙题》 22、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 24、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5、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2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27、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谢逸《送董元达》 28、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29、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王维《偶然作六首》 30、关于读书的诗句: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2、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3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34、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高适《答侯少府》 35、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36、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5、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译文
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
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4、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5、读书唐代: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译文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
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
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1、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2、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译文: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
3、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柏学士茅屋
唐代:杜甫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译文: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5、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