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江小泊》
【宋】戴复古
舣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
适与胡僧遇,非因越女留。
云行山自在,沙合水分流。
独酌临清泚,知心是白鸥。
2.《黄家庄》
【宋】林逋
黄家庄畔一维舟,总是沿流好宿头。
野兴几多寻竹径,风情些小上茶楼。
遥村雨暗鸣寒犊,浅溆沙平下晚鸥。
更有锦帆荒荡事,茫茫随分起诗愁。
3.《入梅》
【宋】陆游
微雨轻云已入梅, 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 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 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 九陌红尘更可哀!
4.《闲游》
【宋】陆游
江边小市旧经过, 岁月真如东逝波。
茶灶酒垆多识面, 少留卖药买渔蓑。
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夏日湖上》
——唐 陆游
乌帽筇枝散客愁, 不妨胥史杂沙鸥。
迎风枕簟平欺暑, 近水帘栊探借秋。
茶灶远从林下见, 钓筒常向月中收。
江湖四十余年梦, 岂信人间有蜀州。
《入梅》
——唐 陆游
微雨轻云已入梅, 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 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 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 九陌红尘更可哀!
《初暑》
——唐 陆游
槐阴清润麦风凉, 一枕闲眠昼漏长。
山鹊喜晴当户语, 海桐带露入帘香。
酒缘久病常辞酌, 茶为前衔偶得尝。
云北云南动游兴, 速呼小竖治轻装。
《闲游》
——唐 陆游
江边小市旧经过, 岁月真如东逝波。
茶灶酒垆多识面, 少留卖药买渔蓑。
《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
——宋 梅尧臣
薛老大字留山峰, 百尺倒插非人踪。
其下长乐太守书, 矫然变怪神渊龙。
薛老谁何果有意, 千古乃与奇笔逢。
太守姓出东汉邕, 名齐晋魏王与锺。
尺题寄我怜衰翁, 刮青茗笼藤缠封。
纸中七十有一字, 丹砂铁颗攒芙蓉。
光照陋室恐飞去, 锁以漆箧缄重重。
茶开片銙碾叶白, 亭午一啜驱昏慵。
颜生枕肱饮瓢水, 韩子饭齑居辟雍。
虽穷且老不愧昔, 远荷好事纾情悰。
《汲江煎茶》
——宋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卢仝白屋饮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
命师相伴食,斋后一瓯茶。——唐、白居易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鲜香筋下云,甘滑杯中露。
等能边俗骨,岂特湔尘虑。昼静轻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宋、蔡襄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宋、米芾携赢北岭西,采撷供茗饮。
一啜寒夜窗,跏趺谢衾枕。——宋、朱熹小园茶树数千章,走寄萌芽初得尝。
虽无山顶烟岗润,亦有灵源一派香。 ——宋、朱熹竹窗西日晚来明,桂子香中梦鹤清。
侍立小童闲不动,萧萧石鼎煮茶声。——元、马臻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笔阵陈兵诗思涌,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元、耶律楚材独坐书斋日正中,平生三昧试茶功。
起看水火自争雄,势挟怒涛翻急雪。韵胜甘露透香风,晚凉月色照孤松。
——元、洪希文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徐祯卿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戴昺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白居易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唐、司徒空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唐、郑谷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唐、齐己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唐、李白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宋、杜小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宋、苏轼静院春风传浴鼓,画廊晚雨湿茶烟。
——宋、陆游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宋、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宋、苏轼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宋、苏轼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灵隐寺内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洛阳古道茶亭白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
——清、郑板桥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茶根。——清、郑板桥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清、郑板桥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清、郑板桥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清、曹雪琴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清、曹雪琴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清、郑清之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仙人。——四川竹仙寺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无名氏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当代、赵朴初赏心悦目诗书画,煮泉品茗色味香。——当代,陈立夫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当代、郭沫若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当代、方毅僧入碧岩参佛果,客来禅院品灵泉。
——当代、周亮看山看水看世道,品茶品味品人生。——当代、增慧谷雨龙井翠,丹青瀚墨香。
——当代、增慧一壶茗茶道禅味,半榻茶烟养性灵。——台湾某茶艺园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长沙白沙井白沙井中水,观音岩上茶。——白沙井茶楼云带钟声采茶去,月移塔影啜茗来。
——四川常道观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广州陶陶居茶楼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江苏镇江京江第一楼楼上一层,看塔院朝瞰,湖天夜色;客来两地,许武林山水,沪渎莺花。——浙江嘉兴品芳茶园天然图画,一曲阳春。
——汉口天一茶楼岩泉澄碧生秋色,林树萧森带曙霞。——北京静心斋焙茗坞。
“从来饮者只留名,千古相思对卿卿;
君子寻茶常问道,人间真味一壶烹。”
纳兰容若《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茶诗中最著名的是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临江小泊》【宋】戴复古舣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
适与胡僧遇,非因越女留。云行山自在,沙合水分流。
独酌临清泚,知心是白鸥。2.《黄家庄》【宋】林逋黄家庄畔一维舟,总是沿流好宿头。
野兴几多寻竹径,风情些小上茶楼。遥村雨暗鸣寒犊,浅溆沙平下晚鸥。
更有锦帆荒荡事,茫茫随分起诗愁。3.《入梅》【宋】陆游微雨轻云已入梅, 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 卷录新诗蜀使回。墨试小螺看斗砚, 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 九陌红尘更可哀!4.《闲游》【宋】陆游江边小市旧经过, 岁月真如东逝波。茶灶酒垆多识面, 少留卖药买渔蓑。
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茶馆的萌芽
茶馆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2、茶馆的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旧唐书 王涯传》记:“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则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 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3、茶馆的兴盛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4、茶馆的普及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5、茶馆的衰微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6、茶馆的复兴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7、茶馆的衍变
(1)书茶馆 书茶馆,即设书场的茶馆。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以短评书为主的茶馆。这种茶馆,上午卖清茶,下午和晚上请艺人临场说评书,行话为“白天”、“灯晚儿”。茶客边听书,边饮茶,倒也优哉游哉,乐乐陶陶。 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这里,重点从文化,社会功用角度介绍几种。老乡京有许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老少皆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