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瞑》赏析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②。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③,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④,王孙自可留⑤。 [注释] ①山居:山中的住所。
瞑:黄昏,晚。 ②晚来秋:夜晚天气渐凉更有秋意。
③这句意思是:竹林间人声喧闹,那是洗衣的女子们归来了。 ④这句意思是:任凭春天的花草香气都消失了。
随意:任凭。歇:消歇、消失。
⑤这句是说:秋光大好,而王孙公子依旧可以待在山中。刘安《楚辞·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以久留”,王维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自己希望归隐山林的意思。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赏析]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山水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独具鲜明强烈的动态美和悦耳的音乐美,视觉美和听觉美浑然融为一体。《山居秋瞑》就集中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这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出了时间、地点、节令,巧妙地导出了“山居秋瞑”的主题。“空”字描绘了雨后山居的空旷寂静,表面上似给人孤寂凄清之感。
但紧接着着一“新”字,便一扫秋雨的凄迷氛围,给画面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清丽色彩,虽是晚来之秋,但其景色却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由此展开“秋瞑”画卷,让读者以闲适的步子随作者走入奇妙的殿堂。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仅寥寥20字,却为我们推出了有如现代电影的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试看:皎洁的明月高悬蓝天之上,把如银的光辉洒向松林,松林间树影斑驳,幽美迷人;新雨之后,山水充盈,清泉溪流随山势蜿蜒而下,遇巨岩坚石便飞贱而过,不仅让人欣赏到幅幅优美的图画,而且也能听出淙淙潺潺的天然琴韵。 就在作者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心驰神往之时,山居旁边那茂密的竹林中,又传来了悉悉索索的竹叶抖动的声响和姑娘的欢歌笑语,原来,这是洗衣的少女们回村来了。
在山居的另一侧,水面上,莲叶摇动,条条小渔船顺流而下,肯定他们这一天又是满载而归吧……这两联,可谓诗中有画,景中有声,静中有动,极准确地写出了自然景色变幻多姿的特点。 尤其是系列动词“照”、“流”、“归”、“下”的运用,体现出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一派流动的美。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说春天的花草要凋零尽可让它随意而去,我们没必要为之惋惜。通过前三联的描绘,我们已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秋色的由衷赞美,它不似春色,但胜似春色,因此诗人表达了自己要留居此地的愿望。
可以说这里是诗人的“世外桃源”。王维久已厌倦了封建官场的腐败、肮脏,不愿再受其烦扰,所以他从佛教禅理中求精神解脱,于山林胜景处寻找乐趣。
尾联正是作者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乃全诗的点睛之笔。 总而言之,《山居秋瞑》充分发挥了王维诗人兼画家、音乐家的全面艺术素养的优势,在取景、设色和调度诗歌音响节奏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给人以丰富新鲜的感受,让读者既欣赏到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聆听到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这大概也是王维的山水诗惹人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词语解释】
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4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是: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作者:王维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山居秋暝》简介:《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不是《仙居秋暝》,是《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