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字是迟的古诗1. 《初秋夜坐》 作者:李世民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2. 《琵琶》 作者:李世民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
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空余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3. 《轩游宫十五夜》 作者:李隆基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4. 《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作者:李适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5. 《蔷薇诗一首十八韵,呈东海侍郎徐铉》 作者:李从善绿影复幽池,芳菲四月时。管弦朝夕兴,组绣百千枝。
盛引墙看遍,高烦架屡移。露轻濡彩笔,蜂误拂吟髭。
日照玲珑慢,风摇翡翠帷。早红飘藓地,狂蔓挂蛛丝。
嫩刺牵衣细,新条窣草垂。晚香难暂舍,娇自态相窥。
深浅分前后,荣华互盛衰。尊前留客久,月下欲归迟。
何处繁临砌,谁家密映篱。绛罗房灿烂,碧玉叶参差。
分得殷勤种,开来远近知。晶荧歌袖袂,柔弱舞腰支。
膏麝谁将比,庭萱自合嗤。匀妆低水鉴,泣泪滴烟雨斯。
画拟凭梁广,名宜亚楚姬。寄君十八韵,思拙愧新奇。
6. 《饯潞州陆长史再守汾州》 作者:苏颋河尹政成期,为汾昔所推。不荣三入地,还美再临时。
拥传云初合,闻莺日正迟。道傍多出饯,别有吏民思。
7. 《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 作者:苏颋京国自携手,同途欣解颐。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
忽背雕戎役,旋瞻获宝祠。蜀城余出守,吴岳尔归思。
欢惬更伤此,眷殷殊念兹。扬麾北林径,跂石南涧湄。
中作壶觞饯,回添道路悲。数花临磴日,百草覆田时。
有美同人意,无为行子辞。酣歌拔剑起,毋是答恩私。
8.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作者:徐彦伯玉律藏冰候,彤阶飞雪时。日寒消不尽,风定舞还迟。
琼树留宸瞩,璇花入睿词。悬知穆天子,黄竹谩言诗。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6、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7、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0、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34.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3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
3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37.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魏·曹植
3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9.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40.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41.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42.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43.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峤
44.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45.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
46.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
4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
4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4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婺州留别邓使君》唐代:张循之
西掖驰名久,东阳出守时。江山婺女分,风月隐侯诗。
别恨双溪急,留欢五马迟。回舟映沙屿,未远剩相思。
《送东阳王太守》唐代:李颀
江皋杜蘅绿,芳草日迟迟。桧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时。
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令下不徒尔,人和当在兹。
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
《长相思》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重展西湖二首》 宋代: 宋庠
西北云波逗异津,两陂相合到城闉。
桥横断岸才通舫,路转新洲不踏尘。
倒影剩容霞底日,暖光平展鉴中春。
摧颓病守时无用,堪与鸥鷼作主人。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写作技巧来看,这首诗一句一景,既有一二句的粗笔勾勒,又有三四句的工笔细描,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的初春景物图,极富诗情画意。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迟日江山丽》赏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