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句诗,尝用于作山水画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如果不好,根本就没资格参加应考了,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构思平庸。而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能启发别人的联想。对于作文来说,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这也只是一句诗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雾卷云蒸久未干。 遗种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从水际门。 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怜伦学凤凰。
次韵张子野竹寺 风泉隔撞哀玉,竹月缘阶贴碎金。 杨万里.宋(1127-1206)。
廷秀,诚斋。 江西吉水人。
咏竹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过单竹泽径 乔木与修竹。相招为茂林。
无风生翠寒。未夕起素阴。
看笋 笋如藤薛争长。竹似夷齐独清。
只爱锦竹满地。暗林忽两三茎。
竹林 珍重人家爱竹林。织篱辛苦护寒青。
那知竹性无薄相。须要穿来篱外生。
记张定叟煮笋经 江西毛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篑法。丁宁勿用醯与盐。
岩下青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牙嚼出冰玉声。余沥仍和月光吸。
谢唐德明惠笋 高人爱笋如爱玉。忍口不餐要添竹。
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花两眼为渠开。
煮笋 金陵竹笋硬如石。石犹有髓笋不及。
巅南市里笋如酥。笋味清绝酥不如。
带雨劚来和箨煮。中含柘浆新甘露。
可蒸可脍景可羹,绕齿蔌蔌水雪声。 不须咒笋莫成竹,顿顿食笋莫食肉。
都不食笋戏题 竹祖龙孙渭上居。供侬樽俎半年余。
斑衣戏彩春无价。玉版谈禅佛不知。
竹枝词 短侬篱漏芒破。须遣拖泥带水来。
初食笋蕨 凤烹龙世浪传。猩唇熊掌我无缘。
只逢笋蕨杯盘日。便是山林宝贵天。
咏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欧阳修.宋(1009-1072)。醉翁。
江西吉水人。 秋晚凝翠竹 萧疏喜竹劲,寂寞伤兰败。
丛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竹间亭 啾啾竹间鸟。日夕相嘤鸣。
悠悠水中鱼。出入藻与萍。
水竹鱼鸟家。伊谁作斯亭。
翁来无车马。非与弹弋并。
刑部看竹郊孟郊体 花妍儿女姿。零落一何速。
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绿。
京师多名园。车马纷驰逐。
春风红紫时。见此苍翠玉。
凌乱迸青苔。萧疏拂华屋。
森森日影闲。濯濯生意足。
幸此接清赏。宁辞荐芳醁。
黄昏人去锁空廊。枝上月明春鸟宿。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俞 野水竹间清,秋山酒中绿。 送子此醋歌,淮南应落木。
暇日雨后绿竹茂,日夕爱君。 佳禽哢翠树,若与坐人亲。
赋竹上甘露 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幸当君子轩,得为丛人知。
物生随所诧。晦显各有宜, 聊以助歌咏,兼堪饮童儿。
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箪 端溪琢出月缺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呼儿置枕展方箪,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无埃尘。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犹蒙不使如罪去。
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一从僦舍居城南, 张仲通示墨竹嗣以篇 数竿苍翠写生绡,寄我公齐伴寂寞。 不待雪霜常凛凛,虽无风雨自萧萧。
嗟予心志俱诚厚贶,远渐为报乏琼瑶。 刘氏竹林小饮 春荣忽已衷。
夏叶换初秀。 披荒得深蹊。
扫绿荫清昼。 万竿交已耸。
千亩蔚何富。 惊雷迸狂鞭。
雾箨舒文乡。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柱杖 玉光莹润锦烂斑。
霜雪经多节愈坚。 珍重故人相赠意。
扶持衰病过残年。
关于竹子的诗句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8、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9、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0、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2、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4、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希望能帮助到你
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2.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竹石》清·郑燮
3.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绝句》元·王庭筠
4.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东湖新竹》宋·陆游
1、欢宴良宵好月,佳入修竹清风。
——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2、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3、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4、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白头吟》 6、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7、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8、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予》 9、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10、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13、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14、柳梢残日弄微晴。
——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15、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房兵曹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蓦山溪·梅(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柳宗元)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
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
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
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
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辨色宜相顾,倾心自不哗。
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 未竟迁乔乐,俄成失路嗟。
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
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麚。 三载皇恩畅,千年圣历遐。
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溠。 京邑搜贞干,南宫步渥洼。
世惟材是梓,人仰骥中骅。 欻刺苗入地,仍逾赣石崖。
礼容垂琫□,戍备响錏鍜。 宠即郎官旧,威从太守加。
建旟翻鸷鸟,负弩绕文蛇。 册府荣八命,中闱盛六珈。
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俗嫌龙节晚,朝讶介圭赊。 禹贡输苞匦,周官赋秉秅。
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即事观农稼,因时展物华。
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令肃军无扰,程悬市禁贳。
不应虞竭泽,宁复叹栖苴。 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
染毫东国素,濡印锦溪砂。 货积舟难泊,人归山倍畲。
吴歈工折柳,楚舞旧传芭。 隐几松为曲,倾樽石作污。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祀变荆巫祷,风移鲁妇髽。
已闻施恺悌,还睹正奇邪。 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瘕。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逸戏看猿斗,殊音辨马挝。
渚行狐作孽,林宿鸟为[歹差]。 同病忧能老,新声厉似姱。
岂知千仞坠,只为一毫差。 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亚刂]。
贮愁听夜雨,隔泪数残葩。 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
岸芦翻毒蜃,谿竹斗狂犘。 野鹜行看弋,江鱼或共叉。
瘴氛恒积润,讹火亟生煆。 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 雾密前山桂,冰枯曲沼蕸。
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夸。 渔舍茨荒草,村桥卧古槎。
御寒衾用罽,挹水勺仍椰。 窗蠹惟潜蝎,甍涎竞缀蜗。
引泉开故窦,护药插新笆。 树怪花因槲,虫怜目待虾。
骤歌喉易嗄,饶醉鼻成齄。 曳捶牵羸马,垂蓑牧艾豭。
已看能类鳖,犹讶雉为鷨。 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
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 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
道流征短褐,禅客会袈裟。 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
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 屋鼠从穿兀,林狙任攫拏。
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 屡叹恢恢网,频摇肃肃罝。
衰荣因蓂荚,盈缺几虾蟆。 路识沟边柳,城闻陇上笳。
共思捐佩处,千骑拥青緺。 大酺(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
夜游共谁秉烛? 桃源行(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王维) 〔时年十九〕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
1. 《陈氏园咏竹》——宋·黄庭坚
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
春供馈妇几番笋,夏与行人百亩阴。
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斧斤寻。
竿可举北溟钓,欲赠溪翁谁姓任。
2. 《咏竹·风》——宋·张玉娘
满庭修竹动秋风,掠地无痕一径通。
景弄绿窗金琐碎,声归定瑟玉玲珑。
流云不碍湘妃佩,隔水还疑蔡女桐。
曲轻岂知变鹤在,翠霞飞去玉台空。
3. 《咏竹》——宋·袁燮
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
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4.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竹岩》——宋·杨万里
石友拳然万仞姿,竹君啸处一川漪。
更无二客随巾屦,谁见先生觅句时。
5.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宋·苏辙
幽轩离纷华,惟有一丛竹。
纤梢起余寒,紫笋散轻馥。
擢干春雨余,挺节秋霜足。
不知岁时改,守此娟娟绿。
上有吟风蝉,空腹未尝食。
翦伐非所辞,不受尘土辱。
6. 古人为何咏“竹”:
自古以来,竹子的风韵独具的特性一直是文人雅士比喻的对象。作为象形文字“竹”字,本身寓意着:立身要端直,处事要谦卑。古人爱竹,文人墨客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其中有关竹子的诗词不计其数。白居易:“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亦有:“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之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