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诗歌 » 冬天诗歌 » 泉水荷花的古诗句(含有泉水.树木.荷花.蜻蜓的唐诗有那些)

泉水荷花的古诗句(含有泉水.树木.荷花.蜻蜓的唐诗有那些)

分类:冬天诗歌 日期:2022-03-10 19:09 浏览:28 次

1.含有泉水.树木.荷花.蜻蜓的唐诗有那些

小 池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2.诗中有泉水.树木.荷花.蜻蜓

小 池杨万里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作者背景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

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注词释义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3.描写荷花的古诗10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

两汉 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

宋 张耒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荷花

唐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赠荷花

唐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采莲曲

唐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宋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4.描写泉水的诗句,要标明诗的出处,要求描写的泉水是平静的、小巧的

宋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影爱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中,泉眼很小,当然是小巧的,流淌的泉水肯定是平静的,应该符合你的要求。

那就再补充几首,济南七十二泉的诗:

金线泉

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白公泉

白公当日浚清渠,可灌秋田十顷余。千载齐民沾地利,离离禾黍秀郊墟。

舜泉

巍巍舜庙历城南,中有清泉味极甘。流出迎祥仙馆去,汪汪千顷泛波澜。

濯缨泉

石罅流泉可濯缨,●无斧凿自天成。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甘露泉

盘谷清泉一派长,味甘却似饮天浆。何须沆瀣分仙掌,滴滴斟来透骨凉。

独孤泉

天麻山北水盈渠,山水流传姓独孤。药岭茏葱含紫翠,清流岂受俗尘污。

湛露泉

泉如湛露味甘香,入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5.关于荷花的诗词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6.有关荷花的诗句

1、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2、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3、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清. 石涛 《荷花》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宋·周敦颐

5、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晋·乐府 《青阳渡》

6、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江洪《咏荷诗》

7、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8、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唐·李白 《古风(其二十六)》

9、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南朝梁·刘孝威《采莲曲》

10、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唐·李白《折荷有赠》

11、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李商隐 《荷花》

12、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明·黄琼《莲塘》

13、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李亚如 《采莲曲》

7.关于荷花的诗词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8.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荷花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____杨万里《小池》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____苏轼《江神子·江景》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____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____王昌龄《采莲曲》8、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李商隐《赠荷花》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10、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11、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____秦观《纳凉》12、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

____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13、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1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15、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____李商隐《赠荷花》16、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

____苏庠《浣溪沙·书虞元翁书》17、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____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18、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____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19、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____龚翔麟《菩萨蛮·题画》20、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____刘将孙《踏莎行·闲游》2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____佚名《西洲曲》22、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____杜甫《为农》23、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____李白《别储邕之剡中》24、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____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26、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____杜甫《狂夫》27、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____王维《山居即事》28、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____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2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____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____李白《采莲曲》31、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____杜甫《宿赞公房》32、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____王士祯《浣溪沙·红桥》33、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____白居易《采莲曲》34、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____李白《折荷有赠》35、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____李白《渌水曲》36、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____石涛《荷花》37、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38、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____苏轼《阮郎归·初夏》39、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____李白《妾薄命》40、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____李白《子夜吴歌·夏歌》41、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____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42、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43、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____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44、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____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45、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____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46、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____李白《中山孺子妾歌》47、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____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48、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____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49、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____杨万里《秋凉晚步》50、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____薛昂夫《西湖杂咏·秋》51、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____萧纲《采莲曲》5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____王维《临湖亭》53、携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____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54、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____白朴《得胜乐·夏》55、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____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泉水荷花的古诗句

相关推荐:
  • 谁写过关于山的诗句
  • 形容脾气好的古诗句
  • 关于梅花的诗句及意
  • 上床的古诗句
  • 关于品茶的优美诗句
上一篇:描写草的春天诗句古诗(春天草的诗句五首) 下一篇:春天春节的诗句古诗词(描写春节的10首古诗)

相关推荐

谁写过关于山的诗句
形容脾气好的古诗句
关于梅花的诗句及意
上床的古诗句
关于品茶的优美诗句
十月校园古诗句
关于西北边疆的诗句
关于鸟的诗句大坌
关于德育总结的诗句
花落人断肠古诗句
潮流时尚 写作素材 创新创业
生活常识 策划方案 安全知识
自考专业 家居生活 三农创业
励志故事 时尚穿搭 星座知识
热门分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25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