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布者:易发表网
古诗中的炼字古人写诗,甚为看重炼字。关于炼字,许多诗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为求一个字的稳妥而付出的苦思。再如方干的《赠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相比之下,这是用尽一生的心力了。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对于字句的锤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杏花开了,“闹”字原本形容花开之繁,但却渲染出春意的热闹。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要尽享欢娱,而不必吝惜金钱。月光从云层中穿出来,照在花枝上。一个“弄”字,很能写出花影随着月光而变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也与炼字有关。其《题李凝幽居》中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本拿不定用“推”还是用“敲”,后经韩愈改定为“敲”。从表现上说,是以动衬静。不过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虽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的,但也相通于鉴赏。古诗鉴赏中,所炼之字的表现如何,要着眼于全篇的意境,离不开诗人的思想感情。
“炼字”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字词,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字词用得对,还要用得好。
朱自清的《春》是篇写景抒情散文,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它毫不为过,其诗与画融,情与景谐尤为鲜明的表现在朱自清的炼字艺术的成就上,且不说“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的”和“钻”,也不说“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用得是如何的好,我们单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字。 “闹”字生动贴切的表现了蜜蜂翅膀振动发出来的声音,新鲜活泼的描绘了争奇斗艳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竞相采蜜的情景,而花的争奇斗艳与蜜蜂的竞相采蜜这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了一片喧嚣沸腾的境界。
而这只是花间的景象,只是春天的一个极小的角落,它更以小见大的展示了春天,让人联想到了无限的充满了盎然生机的春意。于是乎,锤炼过的词语,其动人处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新鲜活泼的表现了人和事,还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巨大的想象的空间,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
其实,这个“闹”字还值得我们深究。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有一句曰:“红杏枝头春意闹”。
后代评论者极为推崇其中的“闹”字,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因为这个“闹”字生动的表达了春天的生动景色,并唤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也就是红杏枝头有何许春意,并最终以小见大的让人联想整个春意。
从而突出了整首词的境界。所以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首词时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
可见,炼得极好的字,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和新鲜活泼,更深层次上说还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的空间,让人展翅联想。 当然,炼字并非信手拈来,那要花费极大的工夫,比如人们熟悉的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中的“绿”是诗人多次、反复锤炼得来的。
又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一“就”字,如若我们为其拟换一字,如“醉”、“赏”、“泛”、“对”等,再与“就”字比较,不难发现这些字就相形见绌了。“就”字之所以妙,在于它不同“赏”、“对”那样直露而意浅,又不如“醉”、“泛”那样刻意雕琢和费解,“就”字平易自然,“语淡而味终不薄”,其靠近、趋向之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走近、欣赏这一动作和对村庄、故人的向往心情,其内涵就不仅仅是“观赏”这些字眼所能表现、包容的。
关于炼字艺术最为后人传颂的是唐代贾岛的“推敲”故事。推敲,指反复琢磨研究,也是炼字的诀窍所在。
此意由该故事得来,有书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后留连论诗。
此事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反复锤炼的严肃态度,被后世传为佳话。 品尝古代诗人的炼字艺术,你一定会获益匪浅,并理解到炼字的诀窍所在。
一,要提高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以健康的思想为立脚点和出发点,以对客观事物的细致深刻的观察为依据,去选择恰到好处、特别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例如: 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边觅小诗。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这是鲁迅先生为悼念青年革命家写的小诗,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抑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 只有对人和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见微知著,才能发现其中最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筛选出最妥帖的词语,给以集中突出的表现。
二,力求准确、妥帖。 准确、妥帖是用词的第一要求,它要求用词不能含糊,必须符合题旨意境的需要。
用词准确、妥帖,就会产生一种质朴的美感和力量。 杜甫有诗曰“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粗略视之,可能我们不会识得“过”字之妙,也许会觉得它平淡肤浅,如若用其它字来换,结果又如何呢?比如换为“落”、“起”、“下”、“疾”,而这些字只表现了的开始和结局,且“疾”又较抽象,只有“过”字特别传神,形象、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主人翁身轻如燕、武艺高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主人翁像飞鸟一样在眼前飞过。给人以美感和强大的震撼力。
三,力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是炼字的最高境界,清人贺贻在《诗筏》中谈到:“炼字炼句,诗家小乘,然出于名手,皆臻化境,盖名手炼句炼字如执杖化龙,蜿蜒腾跃,一句之灵,能使全篇皆活,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
可见,字炼到极好处,其作用之大、效果之好。 张先《天仙子》有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张先抓住“弄”字来强调其在创造意境中的作用,从而使全句生动、活泼、新鲜,使感情融化于其中,使景物拟人化,从而创造出意境浑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达到了“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
这是在百度给你转的: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إ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إ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
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
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
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 参考资料: 另外还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陶渊明(东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宋)号半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号放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曹操(东汉)即魏武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唐)人称“诗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辛弃疾(宋)号稼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人称李后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杜甫(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东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宋)号濂溪先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刘禹锡(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人称“初唐四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谣有此寄》李白(唐)有“诗仙”之称 浪漫主义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唐)现实主义诗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清)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郦道元(北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谁道人生无在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别云间》夏完淳(南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韩愈短文两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与高适并称“高岑”著名的边塞诗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人称“诗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唐)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代戏曲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元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晚年号“六一居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0秒